本书以 唐诗的源流 切入,开启对唐诗的解读与鉴赏。全书由浅入深,先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带领读者走进诗歌;紧接着, 知人论诗,以诗解人 ,解读了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20位诗人的代表作品,让中学生对唐代的诗人、诗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诗歌风格有了深切的感知。
在《琴道》中,高罗佩从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出发,对琴学的起源、特征,琴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 高罗佩在《琴道》的后序中,这样写道: 夫此者内也,彼者外也。故老子日: 去彼取此,蝉蜕尘埃之中,优游忽荒之表 ,亦取其适而已。乐由中出,故是此而非彼也;然众乐琴为之首,古之君子,无间隐显,未尝一日废琴,所以尊生外物养其内也。茅斋萧然,值清风拂幌,朗月临轩,更深人静,万籁希声,浏览黄卷,闲鼓绿绮,写山水于寸心,敛宇宙于容膝,恬然忘百虑。岂必虞山目耕,云林清闷,荫长松,对*,乃为自适哉!藏琴非必佳,弹曲非必多,手应乎心,斯为贵矣。丙子秋莫,于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间物: 无名 ,抚之铿锵有余韵。弗
? 诗词之美,美在语言,美在声律,美在意境,美在其背后的动人故事,诗词是我们语言美的精粹。《孩子们喜爱的诗词故事/中华经典精选》精选30个经典诗词故事,搭配童趣的手绘插图,娓娓讲述唐宋诗(词)人的传奇际遇,穿越千年时光,带你走进诗词背后的精彩世界。品读过这些经典诗词背后的故事,再去吟诵这些千古流传的诗篇,你看到的,将不仅是一句句精妙的诗词,更是一个个鲜活的诗人,他们就像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动。相信小朋友们会因为这些故事,爱上更多的诗词。
本书以武乐传统、文化融合、祖先祭祀、农事活动、婚姻家庭、宴饮、战争等为主题,对《诗经》中的代表诗篇进行较为全面的解读,文字深入浅出。通过阅读本书,中学生可以对《诗经》有直观的认识,了解先秦社会文化生活的整体风貌,感悟《诗经》的文化意义与价值。
本书将近代艺术家诸宗元《中国书学浅说》和《中国画学浅说》合在一起,定名为《中国书画浅说》。《中国书学浅说》分绪论、书体之分析、笔法之研究、字之结体及运用等几个部分。《中国画学浅说》分画体分别、画法通论、用笔、用墨、设色、学画程序、等几个部分,对中国画学做了通俗易懂的解说,不失为国画初学者入门指导书。
这本《汉字与书法艺术》(作者杨燕君、俞伽)是“中华文化丛书”系列中的一册。《汉字与书法艺术》包括了烈火熔铸的文字——金文;首次统一的标准化文字——篆书;刑徒佐隶的变通产物——隶书;实用主义的完美体现——草书;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两极——“二王”的流婉与魏碑的壮美; “二王”遗风等内容。
《中华预测择吉万年历(1900-2100年)》主体内容为1900~2100年年历,时间跨度长达200年,历表项目较为全面,并附有历注说明及择吉用表。
“香之为用从上古”,香料被人类使用的记载始于三千年前。历代文人骚客与“香”素有不解之缘,他们通过诗词歌赋、绘画创作将香料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香”在社会生活中演变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成为中华精粹中的翘楚。《香谱》共四卷,内容包括香之品、香之异、香之事、香之法等,是记载香料源流、工艺,香文化发展的浩博之作,完美呈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故乡。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者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书法这一独特艺术的鉴赏、书法这一 综合艺术 对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等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化艺术影响等进行了阐述。特别指出,近年来,欧美人士也逐渐发现了中国书法特有的美。他们盛赞中国文字,认为每个字都是一朵美丽的花。
本书精选了从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现当代反应庐山题材的历史书法作品百幅,全方位展示了名山、名家、名作的艺术风采。作为一本供美术爱好者欣赏的书法作品集,本书彰显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除作者简介外,专家的点评与作品的互动,是该书的一大特色。
《书法谈丛(精)》内容介绍:本书作者就中国古代书法中有关问题,拈出而成多个选题进行讨论。虽然谈论的是书法问题,但由于作者历史学者的出身,具有史学眼光和史识,因此同时借鉴相关历史、古汉语、文字学等父母的知识,使文章很有内涵和厚度,不仅学书法者能从中受益,而且历史学爱好者、对古文字感兴趣的人,也会从中受益。
《美的乐舞》由王雅妮著:音乐舞蹈是跨越国界的语言,是全人类情感共通的表达方式。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具有古老东方文明的深刻烙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人文素养、美好情怀、传统记忆和高尚情操,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动,并赋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现代文明高速发达的时代,更具有精神传承与发扬的重大意义。从百兽率舞到治水之歌《大夏》,从孔子吟唱过的民歌集《诗经》到千古流传的岳飞《满江红》,从朋友之曲《高山流水》到夫妻之曲《凤求凰》,从《胡笳十八拍》到《昭君出塞》,从民间大舞《剑器》到异域风情《胡旋舞》……《美的乐舞》中除了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舞蹈作品外,还涵盖了少数民族歌舞、唐诗宋词中的乐舞、重要代表性乐器等,可谓万千绝响,汇成合唱。
基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保护与推广的目的,《杂技》选取了杂技这个优秀传统艺术形式,力求表现其艺术的精髓,展现其经过成百上千年选择与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将这些优秀文化艺术的特质呈现给广大读者,更希望通过它让世界对中国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推动我们传统文化艺术走向另一个*。本书由杨超编著。
近几年,我发现自己的中文文章有点精神分裂。我对于当代文化的关注,似乎已经超过学术研究的范围,而想亲身介入,用一种较主观的文体作文化批评,所以学术的深度不足。但另一方面我似乎又不愿意放弃学院中的文化理论,甚至在杂文中也引经据典,生怕学界同行以为我已沦落江湖,做不了学者。
本书作者就中国古代书法中有关问题,拈出而成多个选题进行讨论。虽然谈论的是书法问题,但由于作者历史学者的出身,具有史学眼光和史识,因此同时借鉴相关历史、古汉语、文字学等父母的知识,使文章很有内涵和厚度,不仅学书法者能从中受益,而且历史学爱好者、对古文字感兴趣的人,也会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