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是诞生于十一世纪的日本文学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日本的艺术、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510年《源氏物语画帖》是世界上已知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源氏物语绘画和书法作品集,由大内氏家臣陶氏家族定制,三条西实隆与玄清协调组织,六位贵族书法家献笔,土佐光信及其领导的绘所绘制而成。这部书画集不仅反映了中世日本统治阶层(包括贵族和武士)对《源氏物语》文化内涵的阐释,也体现了以土佐光信为代表的中世绘画艺术家对传统宫廷艺术的继承与绘画技法的创新。 钻研日本美术文化的哈佛大学教授梅丽莎 麦考密克充分研究了现藏于哈佛艺术博物馆的这部书画集,首次将其全貌呈现于世人眼前,并结合《源氏物语》的文本和中世日本美术传统,为每帖书画作品配上精辟分析,让读者能够进入一个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历史记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像是一个民族灵魂般的存在。几千年来,各地的神话传说以其各自奇特的情节、多样的风格、丰富的内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和精神。 本书收录世界各地著名的神话故事,介绍了许多与神话相关的当地文化知识背景,并辅以大量博物馆中的精美的文物,集客观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先民们的无穷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领略世界各地文明的熠熠光芒,追寻人类起源处的智慧源头。 此外,作者通过耙梳世界范围内各地区、各文化类型中的不同故事,不但系统展现了希腊、罗马、北欧等地的神话传说故事类型,甚至介绍到了很少被中国读者所了解的两河流域、非洲、澳大利亚、印第安等神话故事类型。这不仅展示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更让读者们在
《130幅城市复原图重现古地中海文明》 当我们阅读历史书籍,闭上眼睛想象古代人的生活时,蕞大的困难和蕞容易出现的错误不是古代人的活动本身,而是他们活动的场所。失去场所的活动很快便脱离了我们想象的控制,背景的缺失让一qie陷入失序,美妙和谐的图景转化成或滑稽或丑陋又失去连贯性的碎片。而古代城市复原图的重要作用便是:让我们回到现场,用想象力带着肉体,亲身体验历史。 毫无疑问,古代城市复原图的绘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本书作者让-克劳德 戈尔万及其团队用丰厚的考古学、建筑学知识,以及他出色的绘画天赋达成了目标。他用细腻的水彩画直接呈现了古地中海文明,从公元前2500年直到公元5世纪,时间横跨3000年。130幅复原图配以文字,精心介绍了87个地区与城市,将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一网打尽,其中
《美国文明的兴起(全两卷)》内容包罗宏富,笔锋雄健,相对于以前的美国史研究著作,它大大拓宽了传统历史著作的狭窄的视角,把文化史堪称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力图展现文明这个 成长中的**体的全貌,而不只是拼凑宪法、法令、演讲、新闻、回忆录与外交照会等等 。 作者查尔斯 A.比尔德是美国二十世纪*有影响力的历史作家,本书是他和夫人合著的名著,是阐述美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好的著作之一。
古典文明的古典性在哪里?在这部极为大胆的学术著作中,马丁 贝尔纳挑战了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的全部基础。他认为,古典文明的深厚根源在于亚非语文化;但自18世纪以来,主要由于种族主义的原因,这些亚非语影响被系统地忽视、否认或压制了。 流行的观点是,希腊文明是来自北方、充满活力的说印欧语的族群或雅利安人征服高度发展但势力薄弱的土著居民的结果。但贝尔纳论证,古典时期的希腊人根本不知道这一 雅利安模式 。他们并不认为他们的政治制度、科学、哲学或宗教是原创的,而认为它们源自东方,尤其是埃及。 分卷内容简介: 《黑色雅典娜》卷一集中讨论了1785 1850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和种族主义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做出反应,北欧文明向其他大陆的拓展得到巩固。贝尔纳在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中――戏
世界之大,真的有妖怪存在吗?人类妄自尊大,妖怪可还有立锥之地?科学如此发达,千古之谜为何竟历久弥新?鸡蛇巴吉里斯克所过之处,植被枯萎,岩石崩裂;南极海域的长臂海怪,可毫不费力地捏碎大型渔船;德里铁柱,经历千年风吹雨打而不锈 其实,每一种妖怪,都是一个奇特的文化密码,它们生动鲜活又神秘莫测地存在着。 本书是一本世界妖怪艺术经典百科全书。整理、汇编不同文化中的妖怪物语,涵盖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埃及神话、克苏鲁神话、印度神话及东亚神话等世界奇幻文化中的神怪妖物。奔放不羁的想象、智慧通达的语言,配以线条古怪的插图,为您全面揭秘妖怪世界。
《日本营造之美》是融合日本建筑、空间美学及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由日本国宝*宫殿木匠、建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以及日本建筑插画泰斗联手打造。第二辑精选四处富有代表性的日本古代建筑(群),包括号称三国无双的日本近世城郭典范 大阪城,日本*的金铜佛像 奈良大佛,日本古代都市模板 平城京奈良,以及传承千年的文化之都 京都的前世与今生。书中收入近千幅手绘图,以细腻的笔触精准还原历史场景与建造过程,使得日本空间美学的奥秘跃然纸上。 《大阪城》 公元1583年,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为了展现实力,决定营造比织田信长的安土城更加富丽雄伟的城郭,于是一宗长达十年的兴建工程就此展开。涵盖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总构的大阪城,在战事频仍的历史背景下,从备战防御层面整体规划,聘请精湛工匠和技师,结合垒石和木
城市纹章具有独特的欧洲文化特征,是可识别的符号图像艺术,作为装饰图形被广泛运用于艺术领域和建筑领域。城市纹章融合在具体的公共建筑及公共设施的装饰中,反映了欧洲城市化的历史演变留存的轨迹,反映了欧洲城市化的进程,也演绎了欧洲艺术、民族分合的历史和政治的风云变化。纹章学也被称为 历史手册 ,城市纹章可以理解为解读欧洲城市史的密码。 该研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欧洲多个城市的城市纹章的来源、寓意和发展,讲述欧洲历史传统和政治、文化等。系统地阐释了欧洲城市纹章这一独特文化现象。此项研究分三部分:部《城市纹章:欧洲城市历史文化密码》,第二部《城市纹章:欧洲城市制度的徽记》第三部《城市纹章:欧洲城市的文化遗产》。以 三部曲 的紧密逻辑形式,系统向读者介绍欧洲城市纹章的历史文化概况、以纹章为
江户博物文库系列为由多次获得出版文化类奖项的日本工作舍编纂的一套博物图集,包含《花草之卷》《菜树之卷》《鸟之卷》《鱼之卷》四卷。 书中图片皆遴选自江户时代海量的名画图谱,精致细腻,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图片下方还配有简洁易懂的文字说明。通过阅读此书系,不仅可以鉴赏感知大和之美,还可以拓宽视野、增广见闻。 本卷《菜树之卷》从江户时代权威性的植物图鉴《本草图谱》中精选180幅菜树图片,分门别类介绍其分布、特征、效用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蔬菜果树之美。 本卷《花草之卷》从江户时代权威性的植物图鉴《本草图谱》中精选180幅花草图片,分门别类介绍其分布、特征、效用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花草之美。 本卷《鸟之卷》精选来自日本及其它国家的珍禽异鸟及身边常见的鸟类
《日本文化图典》 本书用图说话,以4000多幅手绘图和简洁的说明文字,展现了日本自古坟时代至昭和三十年与生活文化相关的事物,涵括武具、衣装、酒食、工商、游技等9大类250多个专题。本书堪称日本版的《天工开物》,以万物图鉴的形式,带领读者认识日本的传统器物、风俗文化,领略日本美学的神髓。 《超实用的日本史》 本书采用图解的形式展现日本史,囊括了日本历史上从史前时期到平成时代的重要事件,如邪马台国、倭五王、圣德太子治世、大化改新、保元之乱、源平合战、南北朝的对立、应仁之乱、战国群雄的纷争、关原之战、江户政治、幕末变革、明治维新等关键节点,用明快的语言解说了日本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变化,辅以丰富生动的插图、表格、世系图及年表,直观简洁地呈现了 超实用的日本史 。 《日本历史风俗图录》 本书从生活史
日本的匠人们将无限追求融入工艺品的创作之中,打造出具有非凡艺术性的美学。本书分地区,遍数九州、关东、四国等八大地区的三十多种日本传统手工艺品:珍视木材天然纹理,追求自然之 温度 的木工艺;凝结和风匠心,独留温润意蕴的陶瓷工艺;织入传统美学意识,不染世俗之气的织锦刺绣工艺;还有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浸染武士之魂的制刀工艺 在时间的洗礼中达到美学之境,这便是日本的传统手工艺。 书中几百幅高清写真图,不但记录了日本匠人们打造手工艺品的过程,解读了他们将一生奉献给创造不朽之美的精神,也将手工艺品之美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还呈现了诞生这些美好技艺之地的自然风貌与风土人情。 日本传统手工艺之美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精粹。进入本书所构筑的手工艺艺术世界,发现日本之美吧。
《日本京都刺绣》是京都刺绣艺术家长草敏明刺绣作品集,收录其创作100幅刺绣作品,全面展现出日本京绣艺术的艺术特点和美学内涵。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并讲解《缭乱》《花丛》等代表刺绣作品,记录其刺绣作品的细致过程并解说其富有现代感的艺术理念,展现日本京都刺绣华贵典雅的审美风格。 京都刺绣孕育于千年古都 京都。本书作者长草敏明出身于京都西阵的刺绣世家,后继承其父在京都创立的京绣工坊 绣巧房 贵了庵 ,专注于和服、腰带、小物、室内装饰品、舞台服装等的刺绣制作。长草在介绍其作品的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其独特的刺绣创作理念,其作品基于自由无羁的想象力,有着动态的构成、多彩的配色,充满了强大的创新力。除了和服刺绣,长草还致力于还原修复具有千年历史的日本国宝级刺绣艺术品,传承日本古典美学与传统刺绣
《她的故事》是一本关于世界女性群像的图文书,是一部专深入、专探讨女性的作品,世界各地女性的面貌、身段,与她们迥异于你我的生活及人生,让这本书为读者开辟的辽阔眼界,就如同万花筒般的绮丽与多元。读着,不但让自己啧啧称奇,心里也有酸有苦,而那些对于女性地位为何如此禁忌、卑下的疑问,更是数也数不尽。 《安格尔的小提琴》分为两部分,部为“激情迷恋痛苦偏执”,第二部为“启蒙运动思想、人性之光、光明”。如果你喜欢法兰西这个民族,崇尚法国文化,在“激情迷恋痛苦偏执”里有你感兴趣的;如果你想了解发生在巴黎街头鲜为人知的故事,就去看看“启蒙运动思想、人性之光、光明”里那群巴黎街头流浪者的生活,正如第二部开头的那句话所说:“启蒙运动所标榜的自由思想,以及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以这种尊贵而含蓄
  《当代外国文学纪事(法国卷)》对法国当代文学、当代作家、作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内现有的关于法国文学的教材和专著大多截止于20世纪70年代,对于以后直至当今的文学状况只有零星的论文形式的研究,难以形成对当代文学总体状况的全面描述。而进入八十年代之后的法国文学也进入了一个世所公认的大师、没有鲜明主张的运动和流派的新常态。文学的写作和探索少了激进化,多了平和性;少了运动性,多了个人化;少了游戏性,多了故事性;少了令人仰止的高峰,多了孤立和并立的群山。但是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有四位法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即西蒙(1985)、高行健(2000)、勒克雷齐奥(2008)和莫迪亚诺(2014)。《当代外国文学纪事(法国卷)》旨在以作家和作品词条的形式向读者呈现法国当代文学的概貌,并推
塞尔维亚和黑山,2003年2月前称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它是1991年前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南联邦”)解体后,由其成员国塞尔维亚、黑山联合组成的巴尔干地区最年轻的国家。在历史上,曾遭受多个外部强大异族的侵略与统治。在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联合战胜法西斯侵略者、建立独立的联邦共同体国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南联邦解体后,由于民族矛盾和外部势力干预,爆发了科索沃战争与北约武装干涉,一度成为国际斗争的热点。随着21世纪的来临,它逐步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
《西方古典学术史》按照时间和国别的顺序,呈现从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学术发展的脉络,其中尤以文献学、版本学、词源学、语法学见长,可看作对以往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的总录。本书分为三卷:*卷从西元前6世纪至14世纪,包含古典学核心之古希腊雅典时代、亚历山大里亚时代、罗马时代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等;第二卷时间跨度为14 18纪,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学着墨较多;第三册的时间线承接上册,至20世纪初为止,其中日耳曼古典学术史的篇幅较多。《西方古典学术简史》由作者本人将三卷本学术史进行压缩,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从西元前6世纪到20世纪初的古典学术史,将一些次等重要的学者内容或删或略,较重要的学者内容则基本保留,还增加了一些当时在世的重要学者的内容。
《中国文明的本质》力图打破西方中心论,为从近代以来的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的崛起,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找到“自强”的来源。它在连续性文明和破裂性文明两大概念的关照下,通过将连续性文明视为中国历史的一种“主要的发展模式”,以西方断裂性文明作为参照,探索以全责组织和一体化的公共权力为基本原则的中国文明自身的发展道路。在第二卷中,作者围绕人类文化的“共同的基层”的问题(人类文化的共同基层,指人类氏族部落时代的文化),探讨了旧石器时代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的人类社会的一般本质,力图通过人类最初社会组织的考察来确立人的本质。他论述的核心,是要打破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的本质、人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的设想和界定,结合考古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资料,结合自身的意识感受,重新设身处地地还原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