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本书的第4次修订版由北京大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和王力家属共同主持。这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 古史新证 ,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全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
我们的星球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变化。无数奇妙的生物生活在其中:恐龙、巨脉蜻蜓、始祖鸟……现在,就翻开书,和孩子们一起,踏上一条重回历史、发现之旅的过程,看那些行走过、遨游过、飞翔过的生物,是如此令人着迷! 精美的内文绘图,充满灵气和梦幻美,这是为孩子打造的专属自然历史博物馆!
《读点经典(第10辑):埃及玛雅文明》从历史、宗教、文化、城市与建筑、艺术、教育、科技、民俗等多个角度,集中展示埃及和玛雅文明杰出成就的各个侧面。
在广袤无垠的非洲北部,在孕育伟大生命的尼罗河畔,红海之滨,除了众所周知的古埃及文明外,还隐藏着神秘的、令人神往的、拥有丰富而又璀璨文明历史的被遗弃的伊甸园——努比亚。努比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以前,它是世界上已知*古老的黑人国家,世世代代在文化与经济上绽放着自己的光芒。然而它却突然谜样地没落然后被遗忘,无人问津。直到年轻的加拿大考古学家茱莉·安德森与国立卡土穆古物机构与博物馆的色拉·穆哈默德·阿赫默德的重要发现才让大家的目光重新投入到这个被遗弃的国度。
打开人类历史史册,文明就是精彩的华章。它记载了人类历史的清晰脉搏,记录了人类发展的精神内涵。人们会根据古人留下来的文明遗址,去探寻古人类的生活和思想的原貌。当人们惊喜地发现一处古文明时,却很快就会对它所反映的现象所疑惑。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迷宫……让我们跟随《湮没的世界(世界古文明之谜)》的介绍,去探寻那些远古文明那优美而玄妙的谜题,感受其中的绚烂和伟大吧!《湮没的世界(世界古文明之谜)》由孙亚担任主编。
北大历史学教授审稿,资料翔实权威。 古老的埃文文明在经历了3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于公元前332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劫难”,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对埃及疆域的征服,埃及法老的政治生命就此终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法老时代创造的辉煌文化也急剧衰落。在希腊文化的大举“入侵”下,曾经是埃及人骄傲的象形文字在希腊字母文字面前只得甘拜下风,以至于到公元4世纪后绝迹,在此后的1500年里成为一种无人能够释读的文字;古埃及的多神信仰在基督教及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的冲击下,失去了生命力,留给后人的只是那无法毁灭的一座座神殿的石头遗址;植根于象形文字和多神信仰之上的古埃及文化——文学创作、绘画、雕刻等也随之走向死亡,埃及不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中心。在希腊罗马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先后冲击下,古埃及文明彻底失落
《发现太平洋》讲述了人类探索与发现太平洋的过程。太平洋是世界上*的海洋,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以及约32%的总面积。那里不仅有浩淼湛蓝的海水、壮丽奇绝的风景、无坚不摧的风暴,更有无数的宝藏和无穷的谜团,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探险家去探寻、去发现、去揭开。房龙以简洁轻松的笔调、丰厚的人文知识底蕴,以全新的视角再现了人类探索和发现太平洋的历程,将数百年来航海家的丰功伟绩娓娓道来,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经历那一段历史,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发现秘密的乐趣,欣赏绮丽的异国情调。
本书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大洋洲孤悬于南太平洋.其居民主要由当地土著人与以欧洲白种人为主体的移民组成。近代以来.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在近200年中,土著文明遭遇了重创.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仍不失为大洋洲文明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赋予其显著特征。本卷作者对大洋洲文明之路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人心的描述。
本系列可称为是由大英博物馆资深馆长领衔的人类探索丛书。这些著作通过对面具、微雕艺术品、药草、花卉等寻常物件的研究,承接了人类自我反思与探寻的亘古命题。透过这些常见的物品,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人类不断挣脱束缚、超越现实的执着与坚韧。
近些年,不少有关死亡的历史和社会学方面的书面世,但至今尚没有讨论陵园建筑、装潢和都市化的书籍。米歇尔·拉贡就这一主题投入了十多年的时间,收集了大量资料。 在《地下幽深处——幽冥国度的追问》一书中作者指出,陵墓是死者的第二个家,陵园是城市的理想翻版。从古代坐落在大路旁的陵园,到中世纪环绕教堂的陵园,米歇尔·拉贡又把我们带到十八世纪自然回归主义的陵园,十九世纪博物馆-陵园,终进入越来越以“建筑群”为特点的现代陵园。 令人惊奇的还应该是那些带有功能主义和死亡特点的章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祭奠礼仪的混乱、流放奥斯曼区巴黎死亡者的计划,为节约土地推行的火化、举行葬礼的火车站、带有空调设施的现代医院停尸房。 《地下幽深处——幽冥国度的追问》还理所当然地成为一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墓葬风俗的
古印第安文明对人类世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那独特的玉米农业以及多科农作物品种的栽培,使他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摇篮之一;他那节奏鲜明、动作粗犷的音乐、舞蹈,色彩鲜艳、做工精巧而又古色古香的服饰,大大丰富了世界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这一切,都使印第安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洲印第安文明至今仍令人感到神秘莫测,这是因为它有许多东西令人不解,如“斯芬克司之谜”,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有待于人们去发现和破译。 本书旨在向世人揭示印第安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特色,展示出印第安人曾创作过的辉煌成就及在世界文明中应有的历史地位,也将提出至今仍有争议和有待于研究的问题,与读者相互切磋,并就教于万家。
“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两河指得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在这里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人几乎和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称为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辉煌的时期之一。《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早的完备的成文的法典。 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统治时期达到鼎盛。他在城内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壮丽的城市。
在世界诸多古远的文明中,玛雅无疑富有浪漫色彩,也是哥伦布到来之前美洲大陆上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 丛林深处的恶劣气候令我们无法想像玛雅的祖先为何热衷于这片土地;一座座庞大精美的金字塔里光怪陆离的自然景观让我们惊叹不已;精美绝伦的壁画、雕刻、陶器等艺术品无不展示出玛雅人卓越的想像力和非凡的审美观;充满血腥的人祭让人胆战心惊;高度发达的天文知识和一些离奇的巧合让我们目瞪口呆;神秘的棺盖图案好像隐约其辞地向后人传达着外星人造访地球的信息…… 本书试图从探寻玛雅踪迹、玛雅建筑、文化、科学技术、政治、风俗民情、丛林深处的艺术之流以及留给后人至今难解的谜团出发,以精彩的叙述和图片向读者展示神秘而高度发达的玛雅古文明。
人类文明从蒙昧时代赴,经历过对日月星空的困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对和平社会的探索及对自由民主的追求,行至今天,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一日千里,势不可当。《品读世界文明史(*修订版)》在讲述人类文明的历程中,既深刻剖析了文明产生的背景,又生动地讲述了著名伟人的故事;既有专家对文明演进的解析,又有对奥秘的破译。图文并茂,鲜活有趣。品读了《品读世界文明史(*修订版)》,就明晰了人类文明的传奇,就徜徉了五千年的文明历程。
1944年,本尼迪克特接受美国政府委托,要完成一份针对日本人的文化分析报告。但如果只是纸上谈兵的民族研究,她无法接受,这也有违于她的事业发展。基于此,我们才得以在《菊与刀》中找到“战中的日本为什么要扮演令人发指的侵略者?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在被原子弹轰炸后,它又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的解答。也正是本尼迪克特详尽的剖析和调查,《菊与刀 》自1946年出版后,立刻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1951年,《菊与刀》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更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重要工具。
踏入古希腊文明的历史长河,揭开诸多谜团的神秘面纱,再现古希腊的辉煌篇章!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史的开端,古希腊世界的一切 ——神话、爱情、家庭、战争、民主……如同赫拉克利特的河流,早已流逝。然而时至今日,古希腊仍令人魂牵梦萦。 在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众多的奇迹——古代奥运会、《荷马史诗》、米诺斯迷宫,等等,也曾孕育了光耀千秋的伟大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还有那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希腊神话,以及流传至今的“特洛伊之战”。 古希腊文明的光辉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已有两千余年,但古希腊人以其特殊的理性和智慧建构起来的巍峨宏大的文明大厦,至今仍令世人惊叹不已! 《寻找特洛伊——神话与历史交织的古希腊文明 (精)/世界文明史话》由马兆锋编著,内容以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基础,结合*的
本书从气候、地质的变迁、物种的演化着手,以“蜀”字为中心,从三星堆“党”字型城镇出发,揭开古蜀历史发展之谜。提出“三个星堆”就是三个祭坛,即太社、王社、民社,也分析出了三星堆消失的原因 ---- 金堂悦来峡堰塞湖的因素有关。并考证了蜀的来源和称谓认为,蜀,葵中蚕;蜀是蠋;祭器;蜀是燭;蜀音近叟,叟是氐羌的一支;因此蜀来源于羌 ……从燭是燃蜀,蜀是白蜡虫,白蜡虫是历史上特产于蜀山氏族地区(今凉山彝族自治州)。 本书也认为青铜兽面铜器为蜀山氏图腾标志物,推断出蜀族氏代历史的图腾标志物和族徽:蜀山氏、羌蜀龙、蜀龙王、*、鱼凫、杜宇和开明氏,从而断定蜀来源于蜀山氏的凉山州地区且称蜀。 本书是其沉淀多年的结晶,观点新颖,视觉独特,有耳目一新之感。
它是一个谜一样“失去了的”文明。它的种种秘密都深隐在神秘莫测的热带丛林之中。 印加、玛雅、阿兹特克并称为美洲三大文明,其中玛雅文明是古老的。玛雅,位于中美洲,从太平洋西南岸,向北延伸到尤加敦半岛所在的大西洋岸之间。在一片茂密的丛林中,笼罩着史前就曾繁华灿烂的玛雅城,高耸的金字塔,生动如画般的象形文字,精准的天文历法,迷狂的宗教…… 回顾这段失落的文明,人们感慨万千,除了惊叹于他们创造的灿烂文化,也将为人类审视自身的发展道路提供更多启示。
“上帝”是谁?是神还是人?在史前的世界里,“上帝”就是文明的初开创者、先行者与传播者……西方在哪里?在大地的四方中,但在地球的圆弧上,则永远与位于东方的更东方相对应。但对史前真相存在的证明,却从来都不是轻易能作出的。因为其谜底几乎涉及了南纬30°、北纬30°地区所有这些古文明的原始来历与神秘起源。而且,可以为这一秘密作出揭示的所有记忆又早已失落成为了残缺不全的无数碎片。《天机》一书正是试图为复活那些残存记忆所作的全新探索。这一探索也许不会穷尽一切谜底,可这是一个秘密,一个早已失落了千年的万谜之谜。《天机大西国揭秘:“上帝”来自西方(第2部)》正是试图探索这些已遗失在文明长河中的史前真相,并对此作出全新解读的抛砖引玉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