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古都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古都西安见证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鼎盛辉煌,然而,往日这个帝王们希冀长治久安、长久平安的长安城也几度衰落,数遭兵燹,令人扼腕地一度衰落了。
《岭南文化·潮州开元寺》明信片为“岭南文化艺术图典”系列之一的《潮州开元寺》的配套明信片,其中选取开元寺这个“岭南地标性古代建筑艺术明珠”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的多幅精美图片,图片精美,制作优良,值得广大喜爱潮州地域文化、开元寺寺庙文化、寺庙建筑的读者鉴赏、收藏。
晋商纵横天下千万里,驰骋商海几百年,一度赢得 海内富 的美誉,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那么,晋商是如何兴起,如何从山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他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用什么方式实现了 汇通天下 的远大目标,创造中国商业史上辉煌的神话的呢?晋商历史耐人寻味,晋商文化魅力四射,晋商精神催人奋进!
旧时代的昆明,是中国省会城市的俊秀,加之有滇池水系的滋润,更显得古朴典丽、清雅灵秀,烘托出田园都会别致气韵。 本组明信片所用照片是由法国摄影家拍摄于1896-1925年的中国组照中精选出来的,它们堪称是 表现昆明时神采的佳作。
《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是为广大旅游者、文化工作者编辑的知识性民俗与旅游丛书。它着眼于对祖国和旅游胜地民俗风情的介绍,以弘扬祖国优秀民俗文化,了解中华各族人民生活,饱览壮美河山,名胜古迹,能晓各地风土民情为宗旨,为游人提供丰富的知识,使人们开阔眼界,心旷神怡,乐以忘忧。对未经旅游或准备旅游的人,也是一个知识的先导,兴味的储备、精神的满足。 《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是一部大型系列丛书,它以旅游为线,把广阔的中国分成若干文化区,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在对区域文化的分析和描述中,突出旅游的点、线及重要景物、风土民情。因而它既是旅游民俗丛书,又是区域民俗丛书,既是区域文化的展现,又是整体文化的纷呈。书中所述的内容大多为实地考察所得,经过研究考察,再用轻松的笔调写成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湛江市,旧称广州湾,位于中国大陆南端。是一个富有亚热带风光的美丽的海港城市。现辖雷州、廉江、吴川三市和徐闻、遂溪二县以及赤坎、霞山、坡头、麻章四区,全市总面积11517.17多平方公里,人口约607.29万。市政府驻赤坎区。 湛江市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她东出南海,西临北部湾,南与海南岛相望,北靠大西南,居粤、琼、桂三省交汇点,是海南岛通往大陆的必经之地。 湛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2.8℃,热月(7月)均温28.7℃,冷月(1月)均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长青,终年常绿。其得天独厚的热带植物,神奇的火山湖泊“湖光岩”,1556公里长的海岸线和104个岛屿暗沙形成的众多海滨旅游度假胜地令游人乐而忘返。还有以雷州为中心的红土文化景观,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
“北京旧闻丛书”所涉猎的范围,虽然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但都与古都的历史文化有关,它将对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承传做出不少资料补充。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具有非常吸引人的可读性,有如一幅白描长卷,将北京的历史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如果它能为您留下一些回味,留下一些思考,也就达到了我们的出版目的。 《老北京的风俗》系统地介绍了古都北京的商业街和老字号。 《老北京的风俗》具有非常吸引人的可读性,有如一幅白描长卷,将北京风俗历史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读者读后一定能留下一些回味一些思考。 本书的侧重点为,除了为溯本追源而叙述一些远古的或全国其它地区民俗外,其主要是反映清末民初北京地区的民俗。同时,鉴于民俗的群众性,故侧重于民间风谷的撰写,对于历代皇室习俗则予从略。
宁波话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地处越地的今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一带的人民,就以越语相通,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今天魅力迷人的宁波话。 宁波话属于吴方言区临海小区宁波片的方言,它通用的地域十分狭窄,其核心地区不会超过5000平方公里,大概包括宁波市区、鄞县、奉化、镇海、北仑、舟山和慈溪的东部。但是,宁波人通过上海而到达全国各大城市谋生的人数,如果包括他们的后裔,其总数将超过本土,他们的语言影响也大大超过土著,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外埠人们的印象中,宁波话正是浙江话的代表。 如果从语音学的角度看,方言的语音特色更多地表现在单音词和双音词上,它会更富有个性地表现出“读音”的地方性,或者说与普通话的区别,但是,这一区别会带来书写上的困难,而且有些字音就根本无法书写。好在宁
《藏英汉对照小词典》收入了藏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常用名词述语2000余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供翻译工作者、研究人员及学习藏语或英语的读者参考使用。藏英汉三种文字的表意各有异同,互相对译更有表达差异,故有些藏文词条后有数条英文或汉文词语,望选择使用。 作者从事藏英语文的翻译工作中常遇到有关藏族历史、文化、宗教、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名词术语的英译文不统一,甚至的讹误,曾夙愿编译一部常用的藏英对照辞书,为翻译和研究人员提供方便。这本词书是以自己工作中长期积累的资料为主,并尽可能搜集和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的英文版藏学书刊中常用词语编辑成册的,全书约2000余词条。为了扩大使用范围,在原文藏英两种文字的基础上,从《藏汉大辞典》中择录了相关的部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