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为苏州的古镇之一,位于灵岩山下,春秋时灵岩山上建吴王宫殿,从越国(现浙江)运送来大批的木材,河里经常堆满了木材,所以叫木渎(渎是河流的意思)。 木渎镇的石家饭店因干隆下江南时曾在这里吃饭而著名,原是一姓石的和尚开的,据传干隆在这里吃了鲃肺汤和活炝河虾。鲃鱼是生长在太湖中的长十来公分的小鱼,鲃肺汤是用鲃鱼的肝和身旁的两块肉,再加鲜菇、火腿等制成,非常鲜美,干隆误认为是鲃鱼肺做的,误叫为鲃肺汤,其实鲃鱼是没有肺的,但皇帝这样叫了,因此也就一直叫了下来。鲃鱼只有在桂花开时到春节这段时间才能捕到,因此只有在这时才能吃到鲃肺汤。 木渎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受太湖水体调节,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润温,干温冷暖,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
虞山是全国闻名的常熟胜景,古称乌目山,因商末周太公次子虞仲让国南来建勾吴,去世后葬此山,遂改名为“虞山”。山高160丈,绵亘18里,周围46里,峰峦回环,林木葱郁,山间山麓遍布自然及人文景观。全区分辛峰、维摩、兴福、剑门、宝岩五个游览区。全区自然景观多崖、洞、泉、林。有剑门奇石、拂水晴岩、拂水双桥、常熟田、老石洞、小石洞、秦波涧、桃源涧、兴福桂栗林、宝岩杨梅林、桂香园桂林等。人文景观多寺、台、亭、墓。有齐梁兴福寺、南宋维摩寺(今扩建为维摩山庄)、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南宋辛峰亭。商周以来的名人冢墓,有商末仲雍墓、春秋言子墓、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墓、清代文坛宗师钱谦益墓及其妾才女柳如是墓、抗清名臣瞿式耜墓、“画圣”王石谷墓、两朝帝师翁同和墓、小说家曾朴墓等。名人墓众多,是常熟胜迹的一大特色
在苏州古典名园中,网师园占地不过八亩馀,面积是狮子林的一半,留园的四分之一,拙政园的八分之一。然而它的精致雅丽、闭逸空灵,宛如苏州的深润淑女,端庄大方,柔婉多姿,才情与品貌卓绝,风度与骨气奇高。园林专家陈从周将网师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的园林中,亦居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网师园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史正志奉祠,居于苏州,建渔隐园,内有万卷堂,植牡丹五百株。清乾隆年间,始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乾隆末,园为瞿远村购得,增建亭宇,叠石种树,有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月到风来亭诸胜,基本奠定名园格局。
陈静著的《轻松读懂孙子兵法》是一本解读《孙子兵法》的大众读物。全书以《孙子兵法》为主要阐释对象,在对原文字词进行详细注释、对句子进行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析,*后再结合古今中外一些与战争有关的事例进行评述。全书语言通俗易懂,为体现相关主题,配有十几张图片。总体而言,该书作为一本通俗读物,适合一般人群阅读,也可以作为校本教材使用,全书较好地做到了可以让读者轻松阅读,并有所得。
《话说杭州人》作者从生活、从环境、从文化和经济的综合层面,对杭州人行为个性形成的历史、现实表现和未来发展的描述中,对杭州人行为个性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进行剖析和评说。
苏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来,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而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苏州地灵水秀,人文荟萃。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丰厚性体现在古城名镇、园林胜迹、街坊民居以至丝绸、刺绣、工艺珍品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体现在昆曲、苏剧、评弹、吴门画派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还体现在文化心理的成熟、文化氛围的浓重,等等。千百年来苏州人才辈出,如满天繁星,闪烁生辉。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博大,是苏州成为中华文苑艺林渊薮之区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