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由王稼句根据苏州乡贤顾颉刚、俞平伯、王伯祥三人半个世纪前的夙愿,在其设想的基础上,选编蔡云《吴歈百绝》,顾禄《清嘉录》《桐桥倚棹录》,袁学澜《苏台揽胜词》《虎丘杂事诗》《姑苏竹枝词》《续咏姑苏竹枝词》《田家四时绝句》《吴郡新年杂咏》《吴门岁暮杂咏》,凡十册。蔡云、顾禄与袁学澜的生活年代分别为清乾隆道光时期和清末,其被收入本书的作品包括诗文、笔记、竹枝词等多种形式,这些著作涉及诸多清代江南风物民俗,尤为世所罕见,尤其是蔡云《吴歈百绝》和袁学澜《苏台揽胜词》等七种,系首次整理出版,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价值。
江苏,人文渊薮,文脉悠远。千年文脉故事如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2年夏天,首期文脉大讲堂开讲。莫砺锋、胡阿祥、龚良、张学锋、张乃格、包平、范金民、高峰、庄若江、徐兴无、程章灿、张新科、徐小跃、王月清、叶兆言、江庆柏、陈军等顶流学术大咖们先后走进文脉大讲堂,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本书原汁原味呈现江苏文脉大讲堂十六讲的内容,从 诗词里的大美长江 到 长江文明与神奇的北纬30度 ,从 范仲淹的忧乐人生 到 用文学为江苏画像 ,从 江苏古代学术传奇 到 国学与廉政 跟着专家学者们穿越古今,领略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文脉故事。
藏书家韦力先生寻访古代私家藏书楼,二十余年如一日。《书楼探踪 江苏卷》是 书楼探踪 系列的第二卷,在该书中,作者实地探访了位于江苏的20处著名藏书楼,不仅详述了他游历访古的感受,而且广征博引,将藏书家生前身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从乾隆年间徐乾学的传是楼、黄丕烈的百宋一廛,到民国时期柳亚子的磨剑室、钱穆的素书楼,这些篇章宛如一座座藏书文化的丰碑,按时间先后排列,俾使读者从历史纵深中了解到中华大地的人文书香。
《杭州一瞥》(精编版)是专注介绍杭州文化旅游和城市风貌的英文读物。一套四册口袋书,轻简便携,图文并茂,可读可听。该书由多位中外记者撰写,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蒋景阳教授主编,浙江七所高校英语专家联合改编、试用锤炼,商务印书馆国际团队精心打造。四个分册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杭州古往今来的精彩故事: 《访古探幽》以杭州悠久而独特的历史为主线,围绕西湖景观的形成和演变,讲述了吴越佛国、京杭大运河、南宋皇城的前世今生,马可 波罗游杭州的故事,以及西子泛舟、白蛇传、梁祝等传说。 《云水禅心》以杭州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为主线,介绍西湖十景的形成和审美价值,钱塘江对城市演变的影响,独特的茶园、湿地景观,并寄禅心于山水之间,讲述东南佛国的历史及名寺古刹的今天。书中穿插钱王射潮、济公等当地传说,集趣
宋代以来,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得到加强,为了能更有效地支配全国各地,中央王朝通过制定祭祀政策对各地民间信仰现象进行干预、指导,加强了正统意识形态向民间社会的渗透。那么,在中央祭祀政策实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分布于地域社会中的民间信仰,到底又是如何去“适应”王朝的祭祀政策的呢?民间信仰领域又曾出现过什么样的“洗牌、重组活动”呢?而这其中的主角,即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集团在参与、主导其变化呢?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对此尚无专门研究。本书将地理范围锁定在浙江地区,利用碑刻资料、地方志中的祠庙志、文集笔记以及民俗学的调查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现象作为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
《中国的运河:苏州/杭州/绍兴/上海》是安野光雅的随笔画集,以四十幅绝美水彩配优雅文字,为我们记录下被遗忘的中国传统之美。 1985年5月,安野光雅由苏州开启“中国的运河”写生之旅,城镇间小桥流水人家,船儿在河道中来来往往;郊外水田绵绵,山丘上满眼皆是茶园;寒山寺等古刹掩映在茫茫绿树间,游人络绎不绝;上海外滩的街道熙熙攘攘,黄浦江面上波光粼粼、货船客船穿梭如织。 安野光雅用一笔一画,尽展江南水乡的温婉闲适。寥寥几笔,便将水色淋漓、质朴民风的诗意风景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你找回遗失在历史角落里的美好记忆。
苏州河两岸内侧是大片居民区,人口高度集中。航船和附近居民习以为常地将垃圾、废物弃于岸边河中,河道上经常可见大量废弃物四处漂浮。更为严重的是,沿岸工厂视苏州河为露天垃圾场,日日向河内大量排放废水、废物、废气,致使河水恶性污染日甚一日,终致发黑变臭。吴淞江从太湖南昌来,流至下游上海已成强弩之末,冲刷力极弱,无力将污水排向黄浦江及外洋,日积月累,苏州河终于变成了一条丑陋的“黑河”。 就根本而言,苏州河将从历史上以运输型、产业型为主的河道,转化为如今以生态型、生活型为主的河流。到2010年,它最终要实现的远大目标是要让河水永远地变绿、变清、使久已不见的海鸥通过错掠河面,已为绝迹的各种鱼虾能重新出没水波,两岸则形成绵延伸展、风光无限的绿色长廊和富于诗情画意及文化内涵的亲水建筑长带。在上海
本书在江南文化视野下,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综合考察徽商和徽州文化,及其与江南社会的丰富互动关系。
《义乌敲糖帮》描述的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群体。作者走进义乌60多个村落,亲身采访150多位敲糖人及其相关知情者,打开他们尘封的记忆,记录了物质贫乏岁月里一个个充满艰辛与苦难的心灵,展示了义乌人民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正是他们厚重的肩膀,挑出了今天义乌的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作者在书中还追寻出中国的敲糖帮历史长达几千年之久,义乌敲糖帮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支。义乌敲糖帮由卖糖、敲糖换鸡毛到经营小商品贸易而崛起于世界经济之林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深厚底蕴展示出来的一个缩影。
本册所选均为摹写苏州历代名园的绘画作品,在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背后连接着的是一座座真实的园林。本册共收录了12件作品,数量不算多,却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从园林角度看,这些画本所表现的园林,在类型方面有寺庙园林、庄园园林、官绅私园、文人宅园等,时间跨度从北宋到民国,规模则有大型园林、中型园林、小型园林。从绘画本身看,所收作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有如倪瓒、沈周等画坛宗匠的名作,另一类则是钱穀、张崟等名家精品。充分体现了求精求美的编选原则,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一本专题绘画作品集,更是一部浓缩的苏州园林简史。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精)》(作者周勋初先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对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手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精)》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且标,可供学馨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苏州河两岸内侧是大片居民区,人口高度集中。航船和附近居民习以为常地将垃圾、废物弃于岸边河中,河道上经常可见大量废弃物四处漂浮。更为严重的是,沿岸工厂视苏州河为露天垃圾场,日日向河内大量排放废水、废物、废气,致使河水恶性污染日甚一日,终致发黑变臭。吴淞江从太湖南昌来,流至下游上海已成强弩之末,冲刷力极弱,无力将污水排向黄浦江及外洋,日积月累,苏州河终于变成了一条丑陋的“黑河”。 就根本而言,苏州河将从历史上以运输型、产业型为主的河道,转化为如今以生态型、生活型为主的河流。到2010年,它最终要实现的远大目标是要让河水永远地变绿、变清、使久已不见的海鸥通过错掠河面,已为绝迹的各种鱼虾能重新出没水波,两岸则形成绵延伸展、风光无限的绿色长廊和富于诗情画意及文化内涵的亲水建筑长带。在上海
《杭州全书·西溪丛书:西溪蒋坦与 》是一篇记实的传记性文学作品,作者所叙述的社会变迁、诗坛活动、亲朋好友、家庭成员、名胜占迹、文学典故等,经查阅文献和考查证实,都是真吏有据的,故对于研究清末钱塘的社会变迁、民间风俗、作者生平和家族历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杭州全书·西溪丛书:西溪蒋坦与》是一篇记实的传记性文学作品,作者所叙述的社会变迁、诗坛活动、亲朋好友、家庭成员、名胜占迹、文学典故等,经查阅文献和考查证实,都是真吏有据的,故对于研究清末钱塘的社会变迁、民间风俗、作者生平和家族历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