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乡村历史文化的 活化石 。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是数千年来农耕文明留下来的*遗产。西宁周边经过2100多年的开发,这些散落在湟水两岸的古村落是我们的先民披荆斩棘留下来的历史符号,也是他们茹苦含辛留下来值得纪念的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大批古村落正在急速消亡。现在追述这些村落的历史,就是希望凭借这点即将湮灭的残片,来怀念河湟文化独特的多样性和地域性,让人们通过这一扇窗口,窥探这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页。
客家先民是中原移民,客家文化保留着厚重的中原文化特征。其因有三:一是由客家移民社会所决定的。客家人南来后,出于对外对内的需要,把中原文化作为联结族群凝聚力的纽带。二是新的定居地僻处山区,远离战乱,社会相对稳定,因此得以保留相对完整的中原文化“活化石”。三是闽粤赣聚居区连成一片,利于保留同根、同源、同质的祖居地文化,而不致被周边族群同化而丧失固有的文化。 客家文化的中原渊源与情结,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经济生活方面,保留了许多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形制与古汉语称谓。在劳动组合中,保留着守望相助的古朴民风。 服饰是区分族群的重要外在标志。体衣则是服饰重要的部分。客家人的衣服为上衫下裤,统称为衫裤。衫为大襟衫,裤为宽大的大裤裆。从衣服名称至形制,均源于古代。
西藏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气息的领域,西藏的艺术亦带着浓厚的地域色彩,那么藏地艺术究竟有着怎样多姿的风情呢? 藏地艺术风格独特,底蕴深厚。本书从西藏唐卡艺术、雕刻艺术、面具艺术、建筑艺术、歌舞艺术以及藏戏艺术六个方面出发,用优美精练的文字对藏地艺术进行了描述,它们各具特色,共同形成了藏地艺术非凡的魅力。
《西藏之西,阿里阿里》是一部全面生动的,关于西藏阿里地区史地人文、世系源流与历史演变的精彩读本。作为行政区域上的 阿里 ,指的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部的一个地区,共辖有七县一镇。地域广阔,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被称为 世界屋脊的屋脊 ,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小的地区之一。作为特定称谓的 阿里 ,出现于公元9世纪中叶,则意为 属地、领地、领土 等,其隐形的含义为,吐蕃政权灭亡后,赞普的后裔来到了藏西那块原属象雄十八部的统治区域,享有了其实际管辖权。9世纪末至10世纪, 阿里 一词才屡见于各种藏文文献。作为特定称谓的阿里,又分为上部阿里与下部阿里。作者用百折不挠、探索不止的脚步,对西藏历史上、下部阿里重要的几大王国:象雄、古格、步让、贡塘的重要历史遗迹、属地,进行了深入实地的探寻和
许多人期待了解西藏,就像期待了解自己。许多人将西藏与自己联系在一起,有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内在动因。好奇心也好,平常心也罢,这些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对西藏的神往,大概这就叫“西藏情结”。 西藏的代表符号是什么?是布达拉宫、大昭寺、牦牛、牛皮船、风马旗、青稞酒、藏獒……这些,在特定的场合都可以用做西藏的代表符号。 喜马拉雅的特殊地理,必造就其特殊的文化,其高海拔的地理,必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海拔文化。它的高飘与豪迈、艰辛与从容,以全新的陌生的魅力,如同喜马拉雅的雄风具有穿透灵魂的波潮。喜马拉雅是高原风光的多面聚合体,它的不同高度、不同测面,不同地段,都有着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地理。 西藏文化就产生在这块奇崛高竣、瑰伟旖旎的雪域极地,从远古文化产生伊始,便拉开了自身的发
The story of the Perpetually Weeping Bodhisattva is eloquentlyrecorded in this classic narrativeby the famous saint, Taongkhapa( 1357 - 1419). In the unique style of poetic prose and provocativeverse, Tsongkhapa brings alive to the reader the life of thearchetypal disciple, Perpetu;llly Weeping. The story of PerpetuallyWeeping (Sadaprart,tita, rtae tu ngu) is first mentioned in therenowned Perfection of Wisdom *ure the Prajnaparamitasutra. Building on this foundation, Tsongkhapa pays f'urtherhomage to Perpetually Weeping, recounting his deeds andilluminating the profound wisdom of his great teacher, SublimeWisdom. Perpetually Weeping's extreme acts of selflessness,his unparalled devotion to his teacher and the teachings of thePerfection of Wisdom, enable him and countless sentient beings to be liberated from the suffering of worldly existence.
藏传佛教,又称 藏语系佛教 ,是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之外形成的三支佛教(另两支是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之一,它不是印度佛教的简单移植,而是以印度佛教的思想为基础,吸收了藏族原始信仰苯教的仪式仪轨、神灵观和其他宗教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 吐蕃王朝的灭亡使西藏进入分散割据时代,在经过长期的战乱后,割据势力都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新兴的封建农奴制逐渐替代奴隶制。 到西藏分裂时期的中期,西藏的封建经济制已从根本上确立,而且农牧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各地的手工业、商业也发展起来,西部阿里的定日、聂拉木,后藏的拉孜等地形成了贸易商市,在西部古格、北部的洛丁两个地方开采金矿,山南和恩让发展了陶器业。 经济形势的好转为佛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割据势力和教团的合作更加紧密,相互
这本书写的是西藏,但它既不是旅行随笔,也不是旅游攻略,而是寓居西藏的女子所著的文化笔记。 关于西藏,多数人都知道布达拉宫,却鲜少有人知道西藏的座宫殿——雍布拉康;关于信仰,多数人都听说过转神山、神湖,却不曾见识磕长头的虔诚,不曾体验修行的艰辛;关于誓愿,多数人都向往去西藏观赏风景,期望净化心灵,却鲜少有人选择留下来,“嫁”给这一方圣土。然而作者喜欢过这样一种生活:在纯蓝色的天空下沐浴阳光,品淳朴的门巴族酿制的黄酒,与藏族同胞一起过吉祥天母节、燃灯节……即使离开家乡,漂泊在路上,但灵魂有了寄托,便不会感到颠沛流离,因为,吾心安处即是家!
这套丛书计划出版多册,系统介绍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的文化概况,是一项大工程。丛书内容包括备国的文化历史沿革、传世文化大事、民间民俗传统、文艺思潮流派、民族文化特色、文化传统盛事、文物名胜古迹、重大文化成果、文化发展经验以及文化组织机构、文化团体设施、文化历史典故、文化泰斗名人等,可以说是介绍各国文化事业的百科全书。 全面而系统地向中国读者介绍包含上述内容的外国文化概况,而且涉及这么多的国家,这是首创。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具有久远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传统的中国人民希望与世界各国交往、了解和汲纳外国文化精髓、海纳百川、融会万物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