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用 行万里路 萃取而成的中国文物古迹指南。作者王慧莲,访古圈人称 访古女神莲莲 ,历时二十余年实地访问了上万处古迹,并从到访的四千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精选出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个中国古迹,相信能馈赠读者 读万卷书 般的助力与收获。书中不仅收录了上千年的古建筑、古墓葬、石窟石刻,更有上百万年的古遗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明晰翔实地跃然于你我眼前。这是一份理想的访古清单,能带您开启纵览万年史迹的心灵奇旅。
山西文化记忆项目是2022年年底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评选产生的,包括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晋祠、山西老陈醋等在内的32个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项目,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西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山西文化记忆 夕照中的飞檐》选取 山西文化记忆 32个项目中的晋祠、佛光寺、悬空寺、解州关帝庙、应县木塔、永乐宫、太原双塔 永祚寺、皇城相府等几项山西较为典型的古建,力图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山西地上文物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让读者充分了解和感知山西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山西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山西文化记忆项目是2022年年底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评选产生的,包括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晋祠、山西老陈醋等在内的32个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项目,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西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山西文化记忆 大地上的遗珍》选取 山西文化记忆 32个项目中的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丁村遗址、河东盐池、陶寺遗址、晋国博物馆、晋商票号、天龙山石窟等几个项目,通过展示、追寻各个项目中的文明碎片,探寻山西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印记,激发读者对山西的热爱之情。
本书以文化散文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风貌、人文历史、宗教传承等几个方面,全书共十四篇文章,如《源的坛城》《通向天的江》《源自天的河》《极地盛开的莲花》《珠牡走过的地方》《摩挲江源大地》《寻找可可西里》《历史的港湾》《青藏文化的根》等,作者文扎通过走访,从当地人古老而独特的眼光和观念出发,以不同的出发点、全新的视角展示维系天下生灵的大江大河的 源 生态和 源 文化。
历史进入了21世纪,文化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号角,提高文化的创新力、辐射力、影响力和形象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评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正是提升广东文化形象之举。在这一重要历史契机下,整理、挖掘、打造岭南文化名片,就显得尤为紧迫。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名片,是增强文化凝聚力的需要,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需要,是塑造文化形象力的需要,对于提升广东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文化记忆项目是2022年年底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评选产生的,包括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晋祠、山西老陈醋等在内的32个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项目,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西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山西文化记忆 尘烟里的故园》选取 山西文化记忆 32个项目中的壶口瀑布、寒食节 绵山、赵氏孤儿 藏山、雁门关、洪洞大槐树、山西杏花村汾酒、山西老陈醋等几个能充分展示大美山西以及山西特色的项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示山西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激发人们爱山西、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亡灵书》是窥测古埃及人宗教信仰、政治运作、日常生活及文学艺术的一面镜子,也是进入古埃及人神话世界的一把钥匙。《亡灵书》是埃及学家们的命名,它哀辑了不同时期、不同墓葬中的丧葬仪轨文字。这些文献中,以大英博物馆所藏阿尼纸草卷最为丰赡。本书据瓦里斯 巴奇的释读将其翻译为中文,并从东西文明互鉴的角度作了评述和注释,庶几提供一个具有中国立场、中国视角的读本。
这里有十万海外客商云集,这里是货通天下的东方大港,这里是流金淌银的 天子南库 。这里,是广州十三行。 一口通商 ,让广州十三行瞬间崛起。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开创了一个伟大的贸易全球化时代。造就了中国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个新的鼎盛时期。
作者以亲身所历讲述了他作为广州人在不同时期所遇的人、事、物,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他以媒体人特有的敏感和丰富的人生经验,紧紧联系广州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经济现象,讲述所亲历时代的各种社会思潮、衣食住行、各色人物、城市活动等,多维呈现广州这座城市的缤纷底色和作者对所居之城的热爱。28幅小林漫画,则从另途呈现了绘者的广州梦,却与文字殊途同归,共表热爱与欢欣。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及改革开放前沿地,历史厚重磅礴,精神大度从容。进入新时代,广州勇立潮头逐浪前行,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奋力谱写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四个出新出彩 新篇章。 岭南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品格,这是历史留给广州的宝贵财富,也是人文湾区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从文学的视角读懂广州,乃至读懂粤港澳大湾区、读懂中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 读懂广州 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通过历代名家的篇章,向读者娓娓解读广州的辉煌历史。 读懂广州 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围绕广州城市历史脉络,按照诗词、散文、小说、杂记四种体裁收录不同年代的名家名作。所选作品均以广州为背景,彰显历史、经济、民俗等
《大山 家》是 吾乡吾土 引导手册 系列中的一册。本册以 大山 家 为主题,根据6 7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从乡村儿童最熟悉的家及相关经验出发,以体验类活动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开展方案。帮助家长和教师引导儿童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建立对家和家乡人事物的初步感知,同时提升孩子们自信表达、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
山中居所和山地的关系是什么,常见居所的结构和材料有什么特点等,围绕以上问题,本书根据9-10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引导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资料学习、设计制作等方式,识别本地民居在建筑形式、格局上的特色,认识常见的建筑结构与材料,感受建筑设计活动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究、实践创新、沟通合作等核心素养。
童谣是一种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差异,一首童谣会演绎成不同的版本,这也充分体现了童谣的丰富性、多样性。本书收录广府、客家、潮汕地区的传统儿童歌谣,按内容分为 落雨大 天光光,捉鸡劏 卖懒、卖懒 月光光 上学歌 氹氹转 考考你 绕口令 节日歌 时政歌 等板块。这些童谣都用各方言区的方言传唱,本书对一些方言用词做了简要注释。为了帮助读者了解童谣内容,还做了说明及点评。本书的出版,反映了岭南地区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地方文化,亦让读者全面认识和欣赏充满岭南味道的民风民俗,更让读者穿越时光隧道,回味童年的童真童趣。
历史上徽商称雄明清商界六百余年,俗语 无徽不镇 钻天洞庭遍地徽 都是对徽商社会影响的描写。明代著名小说 三言二拍 中多处对徽商进行描写,热播电视剧《大清盐商》中的主人公汪朝宗就是以徽商江春为原型。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对徽商的描写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徽商有哪些广为人知的事迹?徽商主要经营哪些行业?徽商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认识徽商,作为徽商研究的重镇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组织一批徽学研究专家编写了这套普及性、通俗性的解码徽商丛书。丛书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趣味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解密徽商。
本书是 考古广西 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左江花山岩画是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壮族先民骆越人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两岸的陡峭崖壁上绘制的艺术作品,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反映祭祀生活的岩画群。本书从考古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花山岩画的调查研究概况、绘制者情况、作画方法、图像内涵及花山文化的发展,全方位展示这一史诗级的历史画卷,还原战国到东汉时期骆越先民在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精神世界等方面的生活场景,以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左江花山岩画,共同保护与传承好这一伟大的人类文化遗产。
本书通过对中华园林史的回顾、提炼,探讨中国园林如何在中华数千年文化的滋育浸染下,形成中华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情操,以及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等。同时,对与园林有关的名人、诗文、绘画、汉字等进行文化解读,探索古典园林在当今活出精彩的途径。 丛书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是优秀的文化遗产。近代以来,一次次的社会动荡与变革,使传统文化经历了太多的冲击和损毁。古代名园,留存至今的不足十之一二。在经济、科技主导社会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对古典园林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是如此陌生,而有关园林的记载隐藏于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之中。对历代园林文学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必然为文学、园林、艺术、建筑等不同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