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学与基督教相结合为特征的在华会传教策略,或称文化适应政策是由利玛窦开创,并由随后几代传教士继承和发展的。这本由张西平主编的《国际汉学(第21辑)》以17世纪欧洲思想文化史为背景,以会的文化适应传教策略及其发展变化为线索,重点分析了会士依此策略撰写的有关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的几部代表性著作,以及欧洲学者以自己的视角解读会士著作后写出的一些早期汉学论著,为读者还原和描绘了欧洲汉学早期产生、发展的图景。《国际汉学(第21辑)》是一部视野宏大的通史性研究专著,但对具体作者和著作的研究也相当细致深入,书中所涉的参考文献更是详实丰富,值得从事汉学研究的学者借鉴。
《弟子规》的影响之大、诵读之广仅次于《三字经》。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他结合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改名为《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的言语行为提出要求,教以怎样待人处世,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文明亚运市民手册》是专门为广大读者、市民和观众打造的亚运知识普及口袋读本,以“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有助于市民朋友“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亚运”,助力杭州亚运盛会。 手册分为“见证亚运”“喜迎亚运”“文明亚运”“中国亚运”“亚运简史”五大章节。“见证亚运”一章涵盖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相关内容,由杭州亚组委授权并提供相关原始文件;“喜迎亚运”展现了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等11个设区市全情投入亚运会筹备工作的热烈氛围;“文明亚运”通过介绍相关文明礼仪规范,旨在让广大市民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不断增强“争做有礼市民、助力亚运盛会”的共识;“中国亚运”通过介绍北京亚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相关情况,让市民 加直观的感受到几十年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33年前举国之力办亚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读本?微言大义》,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方面,从文字学的角度论述其内涵以及24字的现实意义。12个篇章分为解字、解词、成语、名言、历史故事五部分。解字包括说文解字、形体演变、名家解字、文化解读等内容,按年代顺序列出汉字古文形体;解词部分围绕核心价值观核心词展开,对词义进行解释,标明出处,列出原文;选取与核心词义有关的成语,进行注释、译文。本书从上古甲骨文、金文以及字形的历史演变出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以及中国人格养成的重要影响,性强,通俗易懂,是市场上不可多得的结合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读本。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0版)》是第三部文化遗产蓝皮书,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课题组完成。第三部文化遗产蓝皮书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事业这五年”,这与2008年的主题“文化遗产事业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2009年的主题“文化遗产关系民生大计”相比,由虚渐实,更加注重事业发展阶段性的总结,且描绘了“十二五”期间的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愿景。《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0版)》顺承了2008年、2009年文化遗产蓝皮书的基础理念、研究方法和主要框架,也有若干新特点:,顺应了时势——2010年蓝皮书以李长春同志文化遗产目署名文章为指引,注重以五年为阶段来总结事业发展情况,并探讨了新时期判断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状况的“四个好”标准,第二,呼应了“大”势——今年的蓝皮书在内容安排上,突出一个“大”字,不仅从大文
上海新一轮发展研究丛书。
《文明亚运市民手册》是专门为广大读者、市民和观众打造的亚运知识普及口袋读本,以“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有助于市民朋友“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亚运”,助力杭州亚运盛会。 手册分为“见证亚运”“喜迎亚运”“文明亚运”“中国亚运”“亚运简史”五大章节。“见证亚运”一章涵盖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相关内容,由杭州亚组委授权并提供相关原始文件;“喜迎亚运”展现了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等11个设区市全情投入亚运会筹备工作的热烈氛围;“文明亚运”通过介绍相关文明礼仪规范,旨在让广大市民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不断增强“争做有礼市民、助力亚运盛会”的共识;“中国亚运”通过介绍北京亚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相关情况,让市民 加直观的感受到几十年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33年前举国之力办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