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读书的随笔,作者在一篇篇隽永清新的随笔中向读者娓娓道来自己成长过程中与书发生的各种有趣的故事。读书是一项终身的事业,每个人在成长、学习、工作的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人生境遇,每个不同的阶段,读书的喜好和眼光也会发生变化,而每个阶段阅读过的经典书籍,都会变成人生思想的财富而受用终身。 读书既是一种兴趣,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人与书的那些亲密的互动,书的漫长历史中那些美妙的时刻和经典的心得,不同阅读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在新的时代读书人的选择和坚持 这是一本让人重新回到 为书倾倒 的年代的小书,回味书本曾经带给我们的丰富的心灵世界,也让更多已经和最好的书籍疏离了的人们重新学会在书本中得到快乐和永恒。
在汪家明的“书梦”中,是无法把书与插图分开的——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和道具,直接取自 19 世纪的插图,尤其是安娜的高贵和吉提的单纯;卢梭的《忏悔录》中译本则收有十多幅线刻铜版插图,所绘当时的服饰与发式、华伦夫人的风致以及 18 世纪乡村的别墅,均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到身临其境。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画家对文学的阐释,超过了研究者和评论家。 本书是作者《难忘的书与插图》的续编,延续了作者对书与插图之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之关系的解读;而书中穿插的作者搜集的上百幅心爱的插图,则摇曳多姿,读来格外怡情悦目。
开书店者,对书的热爱,无疑都是一种病,他们正是书店病人,延续着文化的传承,社会的血脉,虽然开书店也是营利事业,不可否认的其价值取向在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营养。所谓书店病人,他们对书的情怀甚为独特,可能也真只有“病态”才能形容,好像是只有书才能带给生活、精神的愉悦,超越了一般的欲望。 “不管世事如何,书店还要继续开下去”,是许多书店人的态度,赢利与否已不重要了。本书作者与书、书店有不解之缘,他多年来观察书店的生存环境,走访多家书店,记录书店的过去与现状、书店人的理想,探讨书店的未来,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欣赏书店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