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趣坊07:旧时书坊》着意于从学人、文士眼里的书坊、心中的坊友以及坊友自身的作为等角度选编文章,凡六十三题,内分三辑:辑一回溯自清初扫叶山房以来,北京、上海、南京、济南、西安、扬州、苏州、镇江、杭州、长沙、福州、香港、台北等地旧书流通业的历史风貌,对中国书店、来薰阁、通学斋、抱经堂、来青阁等历史上著名的老字号店肆,介绍尤详;辑二由店及人,为旧时坊友如孙殿起、雷梦水、朱甸清、陈济川、陈乃乾、杨寿祺、郭石麒、徐绍樵、朱遂翔、郭纪森、徐元勋等立传,更是中国旧书业不可多得的人物资料;辑三则是作为幕后主角的坊友走到前台,现身说法,以人称的自述,留下手的历史文献,与前两辑构成互补和潜对话。
这是一本关于读书的随笔,作者在一篇篇隽永清新的随笔中向读者娓娓道来自己成长过程中与书发生的各种有趣的故事。读书是一项终身的事业,每个人在成长、学习、工作的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人生境遇,每个不同的阶段,读书的喜好和眼光也会发生变化,而每个阶段阅读过的经典书籍,都会变成人生思想的财富而受用终身。 读书既是一种兴趣,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人与书的那些亲密的互动,书的漫长历史中那些美妙的时刻和经典的心得,不同阅读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在新的时代读书人的选择和坚持 这是一本让人重新回到 为书倾倒 的年代的小书,回味书本曾经带给我们的丰富的心灵世界,也让更多已经和最好的书籍疏离了的人们重新学会在书本中得到快乐和永恒。
本辑《读库》是2017年第三期,包含九篇文章:《大舅回乡》、《盲流》、《远去的背影》、《 爱乐 之梗》、《浮生(续二)》、《琳琅满堂》、《极限玩家》、《时差》和《分裂时代的前夜》。 张冲波的大舅狄丰义1949年离开家乡与亲人,随国民党到台湾。生前,他一共回过大陆五次。《大舅回乡》记述了流落台湾的大舅这五次返回大陆探亲的经历,以及家族成员的不同命运。骨肉分离多年,父母生死未卜,妻女音讯渺茫,只身漂洋过海 大舅身在台湾,却始终心怀对家国故土的眷恋。 骆武英,生于1931年,河南省卢氏县杜关镇民湾村人。《盲流》是由他口述,骆淑景记录整理的。骆武英幼年在战乱中度过, 土改 时,十七岁的他逃到山里跟师傅学会了木匠手艺,从此靠这个养家糊口。从1969年到1971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骆武英自河南到山西,颠
西洋的爱书人以打猎或钓鱼比喻买书的境界,称之“猎书”或“渔书”,有猎艳的意境;而国人则称淘书、买书和读书的行为为“猎书”。 觅书和读书,无异于我们精神上的狩猎;淘书和读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都会成为作者诉之笔端的有趣文字,成为一段有欢笑,有哀伤,有轻松抑或沉重的思索,亦有自在抑或拘谨的心灵放飞的猎书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