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时代交响。盛世华章,融汇古今。 西江,绵亘千里、润泽四方,孕育了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孕育了璀璨多姿的梧州文明。 穿越历史烟云,那些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土地上,时至今日依然有着激荡人心、滋养心灵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承为纽带的 活 的艺术,铭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根 与 魂 。截至2023 年10 月,梧州市共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 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8 项,涵盖曲艺、传统制作技艺、传统医药等多个类别。这些非遗或以节日庆典、民风民俗等形式存在,或以传统戏曲、手工绝活等形态出现,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 梧州色彩 。 本书毫无保留地向世人展示了梧州非遗的独特魅力,也为外界更
本书以 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为主题,收录了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在《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8)》的基础上,继续对我国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进行了分民族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各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本现状,利用文献资料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指出了未来少数民族非遗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和可行性路径。
本书主体分为五章二十三节,对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进行反思,并对生存现状、结构特征、社会功能、生态保护等具体问题展开分析,旨在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发展。 ①将 文化生态理论 系统引入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本项研究成果将文化生态理论系统运用于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事项,并对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结构,社会正负功能,文化生态变迁,生态系统诊断,生态系统评估,生态补偿机制等问题展开理论和实践探索。 ②树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 生态补偿机制 理念。本项研究成果在官方政策 文化生态保护 的基础上,首次提出 必须从政府扶持繁育的单一发展取向,走向政府补偿、市场补偿的综合干预取向 的生态补偿理念。 ③建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3)》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重要问题及北京非遗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大议题中的作用为着眼点,致力于打造北京非遗融合城市建设发展的文化样板。全书分为总报告、北京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北京非遗的数字化、北京非遗与乡村振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的非遗和优秀案例六大板块,对北京非遗在传承保护、数字化传承、乡村振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领域所呈现出来的重要发展成果、优秀实践案例、举措与做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有关领域的政府决策及下一步更加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重庆宝贝·美食》作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丛书”的 本,以美食作为切入点,甄选了40项 或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类项目,如丰都麻辣鸡块、涪陵榨、长寿血豆腐、黔江鸡杂、万州杂酱面、磁器口陈麻花等。每一项按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工艺价值、匠人经历、传承故事等多个维度,通过作者全面深入的采访、拍摄和大量艰苦的资料搜集、分析工作,用记录、讲述传承人故事的形式,挖掘这些“美食非遗”的前世今生,图文并茂地、生动地保存我们民族文化中 珍贵、 好的记忆,传承 的本土文化。40 个项目即 40 个故事,人物故事讲述趣味性强,加上少许重庆方言穿插其中,不仅让读者品味起来倍感亲切, 让他们在阅读快感中获得新知,获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共同讲好重庆故事。
本书由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编写,作者吴金梅通过收集公司内部资料和对离退休老员工的访谈,深度挖掘了全聚德集团的发展历程,既通俗易懂,又带有学术研究的性质。分篇章介绍了全聚德的创建、变革与发展、鸭子与全聚德美食、全聚德经营管理、烹饪与服务、品牌与文化、中外首脑与全聚德、知名人士与全聚德等有关全聚德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对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家百年老字号以及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康保成编著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3)》分总报告、分题报告、2012年年度热点、大事记四部分。总报告题为“2012年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分题报告分为民间文学类、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保护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等十个专题。在“2012年年度热点”栏目中,介绍了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的发展及问题和对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利用所取得的成果及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考。大事记部分汇集了2012年度文化部及全国各地文化部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型的活动。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4)》以2024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比较典型的工作或重要非遗保护问题为关注中心,对北京非遗在传承与保护、交流与传播、教育与实践、非遗旅游与场景营造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全书分为总报告、北京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北京非遗的数字化、北京非遗与乡村振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的非遗和北京非遗的优秀案例六大板块,集中了全市非遗研究领域多家单位的优势科研力量,精彩地呈现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多个领域的进展、成绩、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建议。
本书以非遗项目类别为序,结合全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进度,率先启动传统美术类非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口述史撰写工作。全书以统一体例、尊重口述、严谨求实、深描致学为撰写宗
《中医跷蹂术“跷蹂十法”》一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该项目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基本技法、传承与保护等内容,梳理了该项目的发展历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可以帮助推拿爱好者学习此项技术,又可以作为科普读物传播,对该项目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书的研究重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惠民之间的关系,旨在开发生产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中的经济效益挖掘出来从而惠及民众。本书内容除绪论外,共有五个部分。 部分主要概述环塔里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第二部分主要阐述这一地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的旅游开发状况并加以分析。第三部分,论述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工作中对惠民情况的调查。第四部分主要是运用前人研究成果对当地的旅游开发与惠民政策实施之间加以理论探讨。第五部分主要针对当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惠民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保障性的策略,以为当地政府所参考。
本书在国家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大背景下,聚焦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研究,结合研究人员多年从事革命老区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工作经验,基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个项目县(区、市)共涉及80个乡镇和421个行政村开展实地调查工作获得的丰富的一手调研资料,分析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中的困难,提出了数字经济加持下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会产生“弯道超车”的理论预见。本书探索了革命老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通过调研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总结出五大振兴的成功经验,探讨可复制的模式以及数字技术对五大振兴的影响。
绒花是一种用蚕丝线制作而成的装饰性的传统手工艺品,近年来在许多热门的古装影视剧中看到它的身影。本书将带你系统了解和学习这项传统手工技艺。 本书共七章。第 一章介绍传统绒花饰品的特点、发展与创新,带领读者认识制作绒花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了解制作绒花的基本工序等。第 二章讲解绒花制作的技巧,涵盖各类花叶、果实的制作方法及一些实用的小技巧。第三章到第六章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展开绒花的制作练习,创作题材以花叶、果实以及寓意吉祥的动物为主。第七章为作者其他绒花作品的展示。 本书讲解细致、内容丰富,适合喜欢绒花等古风饰品的手工制作爱好者及汉服爱好者阅读、学习。
本书以“推动长三角非遗的一体化保护与发展”为主题,梳理了2019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取得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本书尝试了邀请媒体人、传承人与学者共同探讨非遗保护问题的新方法,对镇江大运河非遗文化、杭州小热昏、德清防风氏神话资源等长三角非遗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媒体在 政策、专家学者、非遗传人和广大非遗爱好者之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的观点。本书还对海派“孵茶馆”习俗、海派评弹艺术、海派工艺美术、筷子制作技艺等案例进行了分析,对上海高等学校非遗传承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对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并考察了越南水上木偶戏、印尼皮影戏、法国格拉斯天然香水三项域外非遗。本书认为未来长三角非遗一体化会沿着两个方向发展:长三角区域非遗项目与资源的整合,长三
本书以“推动长三角非遗的一体化保护与发展”为主题,梳理了2019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取得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本书尝试了邀请媒体人、传承人与学者共同探讨非遗保护问题的新方法,对镇江大运河非遗文化、杭州小热昏、德清防风氏神话资源等长三角非遗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媒体在 政策、专家学者、非遗传人和广大非遗爱好者之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的观点。本书还对海派“孵茶馆”习俗、海派评弹艺术、海派工艺美术、筷子制作技艺等案例进行了分析,对上海高等学校非遗传承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对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并考察了越南水上木偶戏、印尼皮影戏、法国格拉斯天然香水三项域外非遗。本书认为未来长三角非遗一体化会沿着两个方向发展:长三角区域非遗项目与资源的整合,长三
本书以“推动长三角非遗的一体化保护与发展”为主题,梳理了2019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取得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本书尝试了邀请媒体人、传承人与学者共同探讨非遗保护问题的新方法,对镇江大运河非遗文化、杭州小热昏、德清防风氏神话资源等长三角非遗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媒体在 政策、专家学者、非遗传人和广大非遗爱好者之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的观点。本书还对海派“孵茶馆”习俗、海派评弹艺术、海派工艺美术、筷子制作技艺等案例进行了分析,对上海高等学校非遗传承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对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并考察了越南水上木偶戏、印尼皮影戏、法国格拉斯天然香水三项域外非遗。本书认为未来长三角非遗一体化会沿着两个方向发展:长三角区域非遗项目与资源的整合,长三角
《漆彩鎏金——宁波非遗漆艺与高校教育传承》一书翔实地梳理了宁波非遗漆艺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从阴阳结合、文质彬彬、致用利人、道器合一等理念切入,探究宁波非遗漆艺的造物思想;从形之意动、色之天成、肤之肌理、饰之祥瑞等元素切入,呈现宁波非遗漆艺的美学价值;从天然材料、工艺流程、技术技法、实用价值等视角切入,解读宁波非遗漆艺的工匠精神。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掌握丰富的一手资料,图片资料(如绚丽的漆艺作品)给读者提供了视觉享受,文字资料(如高校非遗教育传承经验介绍)可读、可信、可借鉴。
荣跃明主编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8传承发展 传统文化)》以“传承 传统文化”为主题,梳理了2017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振兴传统工艺与打造创世神话研究、创作和传播高地等方面的主要成绩,分析了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考察了非遗保护过程中因缺乏具体标准而形成困境,探索了非遗融入中小学艺术教育和民间手工艺传承的途径,对部分国外的非遗保护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应该在上海地方文化传统中寻找 大都市发展的核心内驱力,应该构建实现上海地方文化认同的非遗谱系。 本书主要由五大内容组成:传统工艺的保护与振兴、创世神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域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反映了以上海文化管理部门、学术界、企业界在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荣跃明主编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8传承发展 传统文化)》以“传承 传统文化”为主题,梳理了2017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振兴传统工艺与打造创世神话研究、创作和传播高地等方面的主要成绩,分析了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考察了非遗保护过程中因缺乏具体标准而形成困境,探索了非遗融入中小学艺术教育和民间手工艺传承的途径,对部分国外的非遗保护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应该在上海地方文化传统中寻找 大都市发展的核心内驱力,应该构建实现上海地方文化认同的非遗谱系。 本书主要由五大内容组成:传统工艺的保护与振兴、创世神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域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反映了以上海文化管理部门、学术界、企业界在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荣跃明主编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8传承发展 传统文化)》以“传承 传统文化”为主题,梳理了2017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振兴传统工艺与打造创世神话研究、创作和传播高地等方面的主要成绩,分析了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考察了非遗保护过程中因缺乏具体标准而形成困境,探索了非遗融入中小学艺术教育和民间手工艺传承的途径,对部分国外的非遗保护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应该在上海地方文化传统中寻找 大都市发展的核心内驱力,应该构建实现上海地方文化认同的非遗谱系。 本书主要由五大内容组成:传统工艺的保护与振兴、创世神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域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反映了以上海文化管理部门、学术界、企业界在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