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衍涛是济南柴油机厂退休工人,1996年起他开始拍摄济南的泉水。在8年多的时间里,将300多处有名和无名的泉水记录在底片上,建立了珍贵而翔实的“泉城之泉影像库”。 画册《名人与名泉的故事》讲述了济南各大名泉背后的故事:大舜掘出“舜泉”,曾巩改“瀑流泉”为“趵突泉”,刘邦一箭射出“拔箭泉”,曹操一屁股坐出“饮马泉”……华美的图片配上精彩的故事,画册非常耐读。 在济南老城区南门里,有一条得街,名叫舜井街,街名源自于一处名泉。这处名泉叫舜井,在金代《名泉碑》中序列第二十九。它距今已有四千年,泉甚有名气,欧阳修,苏辙、曾巩、元好问等大文学多有赞咏。
《地北天南叙古今》内容简介:在《地北天南叙古今》中,他描绘了个人生涯中的逆旅屐痕月旦人物。一支笔出入古今,游刃有余。疑似没有章法,却又恍若写生的绘卷,历历如在眼前……《地北天南叙古今》是八十年代为我们引进大历史观点的黄仁宇博士重新尝试的书写角度,他悠悠然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值得再三阅读与深思。
本书集合了民国时期著名学人的生活轶事、智慧语言等如陈寅恪、林语堂、胡适、黄侃、闻一多等,以《世说新语》的体例编排:全书分爱国、诚信、仁爱、刚直、慷慨、坚毅修身等21个篇章,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使现今的读者得以一睹大师风采。
《文史知识(2013年第6期)》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环境变迁的历史教训,从气候变化论证大禹治水传说的真实性,明杂剧《蕉鹿梦》的演义,李长之与罗家伦,元诗与元代历史文化等。
《历史学家茶座(2012年第3辑·总第29辑)》主要内容包括:孔强生访问整理 “飞虎队”口述历史:李继贤访谈、杨倩如修理冉昭德日记(三)、陈高华 北大五年(1955-1960年)、千里 李埏先生在“文革”中(四)、苏双碧我在北京历史学会和下乡搞“四清”、张家康 另一个汪精卫、肖晓飞 伪满洲国的幕后操纵者等。
纽约人和洛杉矶人为啥互相瞧不上?欧洲难民危机其实是印证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美国很大、最有趣真人选秀节目——美国大选?人们到拉斯维加斯为什么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结婚了?能坐在海边,听音乐、赏美景、吃麻小的吃货天堂在哪?西雅图是更盛产浪漫爱情故事,还是垄断型大企业?拥有传奇人生的海明威到底是不是单腿站着写小说?为什么在中国电影里,男女主角在美国家中爱看的电视节目是新闻和天气预报? ?
一部二十四史,得从何处说起呢?如果你计较这个问题,请准备蹲二十年"史牢"吧,因为除了"从头说起",没有第二招;如果你不想受这么大的折腾,那也不妨由着性子来,想从哪儿说起,就从哪儿说起。比如像我这样,直接从三国说起。 历史是一个这样的千岁老儿,你只能设法窥探他的秘密,体会他的性情,打量他的装束,而终不能奢望穷尽他的底蕴。无论历史的看客还是评家(今天当然还多出一拨历史的"玩家"),虽有贤愚之别,高下之差,但面对寄寓时空中的无穷沧桑,却又只仿佛一个个不识愁滋味的翩翩少年,即使折遍路傍的杨柳,用尽语言中的美艳词汇,又何能品尝其真味于万一。 我姑且按捺住不切实际的雄心,只在一边傻傻地发这么一通呆想:历史如果确是一个老人,那也该是一个富饶权变、谐谑多趣的老人吧?他那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的旷世姿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这辑《老照片》中回顾了一代名医张纪正一生的风风雨雨,用组图的方式讲述了长城抗战时期伤病慰问团一行的见闻,等等。
本书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各年画产地的人士和国内权威学者共同从事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冯骥才先生总其事。《集成》将年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了综合考察与研究,不是把年画孤立地当作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而是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更关注年画与其产地的历史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民俗生活以及文化心理的血缘关系,综合运用了文化学、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对象。《集成》还将年画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不仅关注年画作品本身,而且包括年画的生产、销售与张贴。与此相关,对年画的制作工序、工具材料、销售方式等都有详尽的介绍。同时,对与年画的产、销密切相关的艺人、作坊、画庄(画店)和张贴习俗也有介绍。
本书为“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收录明人的笔记三部。 《治世余闻》、《继世纪闻》为明代陈洪谟(1474——1555)撰。《治世余闻》成书于正德十六年(1521),专记弘治一朝见闻,分上下两篇,“上篇事关朝庙,下篇则臣下事也”,多为一时所见所闻。《继世纪闻》则记正德一朝的见闻,书成于嘉靖初年。两书内容均翔实可靠,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关这时期朝政、吏治、边疆等的资料。 而另一部《松窗梦语》为明人张瀚所撰,是作者晚年追忆一生见闻经历之作,全书共八卷,三十三纪。涉及各地风物与人情、边境边疆、工商财政、漕运等内容。此书在明史研究界相当有名,书中材料屡屡被中外学者所引用。
颐和园自建园至今已有250年的历史,它经历了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国家兴衰、社会变革的历史见证。由清末至民国,社会上的野史、笔记、小说中多有涉及颐和园历史者,由于史料不足,立场各异,众说纷纭。本书作者经多方考证,对诸多重要史实做出说明,以供广大游客参考。
卢延光编著的《摸着的那块石头叫“规律”》是延光出版的一部文集,捧读书稿,如对其人,又仿佛见他声如洪钟、慷慨激昂、嫉恶如仇的神态。书稿中的激扬文字,显然是他蓄积已久的一次情怀的喷溅,如此真诚、坦荡,酣畅淋漓。《摸着的那块石头叫规律(卢延光读史笔记)》虽然不能说他已然尽情倾吐,也许仍有忌惮,仍有保留,欲语还休,而所言已尽显这性情中人的赤子之心了。
马斗全先生是当今活跃的学者与旧体诗词作者,常有文史杂考或随笔札记见诸报刊。《南窗杂考》是他继散文集《南窗寄傲》、诗词集《南窗吟稿》之后 南窗 系列的又一种。该书包括100余条文史杂考以及读书札记,分为 读书散札 读诗偶得 书窗断想 字词札记 四大类。每一篇都短小精要,为了纠正报刊中的字词误用,其中一部分一一将其典故讲解出来,对规范地使用汉语字词很有帮助。
《谦庐随笔》真实记录民国社会风云人物。有些掌故是出人意料的:基督将军冯玉祥,实际上是个伪善多变的人;陈宦晚年落魄,专心研究相术和占卜;吴佩孚作威作福惯了,下台后仍然端着很大的架子;何成濬认为自己是孙悟空转世,专门准备了一间密室,采补幼女养生;王克敏喜好男色,其相好之一即为剧坛大家某博士;孔祥熙俗不可耐,山西腔英语不绝于口。还记录了一些历史迷案,如张宗昌之死,乃韩复榘指使杀手所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作为日本人,对当时的抗日将领如张自忠、赵登禹等多有好评,而对土肥原贤二等人则非常厌恶。所记相关史实,比较客观公允。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获得如潮好评,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的20本书”。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