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闻名中外的 三元里 事件为《大门口的陌生人》之开篇,进而考察研究鸦片战争中及之后以广州地区为中心的抗英运动。本书重建再现了当年的团练运动、绅士阶级的功能、朝廷的应对、英国势力强行进入广州,以及他们的对华贸易等等,并对这一系列复杂事件与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作者在还原史实的同时,揭示了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这部篇幅并不长的著作,包含了极其丰富重大的历史主题。
清朝后一个皇太后离世后为何被说成 女中尧舜 ? 上海滩三巨头 中成名早的黄金荣为何潦草而去?当年风靡全国的《灌篮高手》,故事真的止步于 全国大赛 吗?当年职场精英的标配微软MSN,为何没能扛过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时间从不停留,盛筵必将结束,至交终有一别,帷幕注定降下,时代总会更迭。面对无法回避的退隐、告别和离席,该踉跄逃离,还是体面作别? 当时间的潮水涨落,有太多细节消失其间,引人遐想,也令人嗟叹。而张玮将这些故事、这些人物,从历史中打捞出来,用一如往昔的平静口吻与细腻文字,让风干的历史变得鲜活,让陌生的名字重新丰满,让每一次告别,都留下色彩与温度。
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 以十三刺史部为切入点,以地缘视角剖析地理如何影响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中国的历史发展,同时为我们揭示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背后鲜为人知的地理因素。 该书配有彩色地图集,可以帮助读者直观地了解三国时代中国的地形地貌,从而加深其对于中国历史的理解。 温骏轩特有的枝蔓型叙事和平实流畅的语言风格,旁征博引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讲述地缘与历史的关系。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美墨战争、石油大战 不管是二战史上那些看似各方团结一致的会议,还是放在明面上的争端,其幕后是否还有我们不了解的故事? 邓稼先、陈嘉庚、奥本海默 那些不曾屈服于时代和环境的人,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是否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翻看历史的长卷,回顾这一个个人与一件件事,你会发现,博弈和抗争,可以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利益的博弈,还是人性的抗争。 在谈判桌上,是筹码的较量;在谈判桌外,很可能就是炮火的怒吼。国家与国家之间有较量,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有博弈。即便是归结到某一个具体的人,包括你、我、他,也有 天人交战 :和自己的私欲,和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理想。 2020年,我们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星球上,所谓的 较量 和 博弈 ,并不是只在于人类彼此之间。 而越是
《入蜀记》是南宋著名文人陆游在赴蜀途中所作的旅行日记,共六卷,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游记的开创之作。 作为陆游一生中具有纪实性和文学价值的作品之一,它不仅记录了作者横跨长江、穿越三峡的旅程,更呈现了当时自然景观、人文风貌与社会风俗的生动画面。 犹如一部文字版的旅行纪录片,它所描绘的山川、城市、民俗和历史沿革,展现了中国宋代长江中下游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交通状况与文化氛围,堪称一部详尽的 时空地图 。 通过《入蜀记》,我们也得以窥见宋代社会的盛况与陆游个人的理想抱负,尤其是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全书夹叙夹议、评古论今,融诗文、金石、风物与历史于一体,展现了陆游独特的文学魅力与行者精神。无论是对长江水道的描述,还是对各地名胜古迹的考察,亦或是对地理人文的细致考证
正在发生的事,很快会成为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往往会出现在未来。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风云际会的舞台上,为何能一直做到言行合一?辜鸿铭,一代 狂儒 ,又有过怎样的挣扎和矛盾? 总有几次,我们会站在十字路口,或面对未有之巨变,是向左还是向右,是向前还是向后?这是曾摆在辜鸿铭、蔡元培等人面前的抉择,也是当下我们时常面临的选择。 面对真实世界,你怎么选择你所能相信的?是否还有潜在水面之下没显露的事实?如果你透过一些表象触及内核,你会发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依然与个人的选择有关,与人性有关:贪婪、恐惧、孤独、虚荣、自私、迷茫 性格决定命运,人性决定选择。 历史没有如果,不能假设,当他们站在十字路口,做出抉择时,影响的可能就是他们之后的整个人生,甚至历史。而后人读史,当感受
本书中,作者打破政治伦理框架下的 好人 坏人 之分野,将一张张忠奸分明的历史脸谱还原成一个个具有多面向的人;通过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品评,反思了 泛德论 、 忠 的观念的嬗变,以及无论是读书的还是放羊的,都 爱以天下为狗任 的传统。作者识见敏锐,文字洗练,通过对人性、政治、文化的多层面剖析,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中的人,以及历史的另一维度。
《黄河青山》是规模宏大的回忆录,从作者早年的从军经历到壮年时期在美国打工、求学、无所不包;本书又是一部眼光非凡的 大历史 ,检讨中国近代革命,统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黄仁宇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壮阔史观,即使他对此文化不无批评之处。他的文字浅显明白,就算毫无背景的人也读得懂。也许正因为这样,美国大文豪厄卜代克才形容他的文笔仿佛具备卡夫卡的梦幻特质。 黄仁宇的回忆录共有36万字篇幅,自述生平经历与学术研究经验,并具小说叙述的技巧。全书定名为《黄河青山》(Yellow River and Blue Mountains);分为两大部分: 自己的浴室 、 我所付出的代价 ;书前并有多幅珍贵的个人及历史照片。
《历史的镜子》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从先秦到晚清的历史长河中,撷取或奇人,或轶事,娓娓道来,也或者品评忠臣名将,畅谈才子佳人,纵论社会现象,文字洒脱,态度严谨,内蕴深刻,异彩纷呈,让人读来赏心悦目,又回味无穷,尽窥塑造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思想根基。
馒头大师张玮作品,大众科普历史读物《历史的温度》系列第二本。 你真的知道 土肥圆 吗?尼古拉 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抗战期间,整个国家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为什么还是要轰炸日本?《后一课》究竟有没有骗人?真实的潜伏,究竟是什么样?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甚至一张图,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优缺点。张玮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结合当时客观的环境,设身处地去看待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带入立场,或者用 上帝视角 来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 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其实活色生香,带着故事,带着血肉,带着彷徨,带着信念。 历史,有真实的温度。
百万级大众畅销历史科普作品《历史的温度》系列第三本。 脱离宏大叙事,讲述历史的细节,有趣有料有故事。 坚守气节、自诩为 海上苏武 的叶名琛,为何终还是背了 千古骂名 ?严复的人生,因何终拐了个弯?达 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他又有着怎样的另一面? 叶名琛、丁汝昌、沈荩、张作霖、黎元洪、严复、拉贝、丘吉尔、达 芬奇、格瓦拉 这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的故事又折射了什么样的时代? 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史书上的一个名字、一件事,都能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画面,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历史,或者被历史改变着。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作者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去还原那些历史
这本有关中国传统绘画的小书,不是专门性的绘画研究著作,而是想透过中国画的外在形式,走到它的背后,去揣摩那里深藏的画家心灵的隐微,那些曾经感动过画家的幽深生命体验。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有雪才会有心中之妙,才会有画中之美。 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性人物及其画作的介绍,揭示了画家的人生经历及境界和追求,同时在此过程中将自己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流于笔端,读来颇具启发意义。 全书文字优美,意境高远,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横溢的才气及浓郁的人文情怀。
铁门关究竟在何处?《鲁拜集》、撒马尔罕纸和怛逻斯战俘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椰枣为何被称为 千年枣 ?复活节岛的森林为何消失? 罗新的旅途总是与这些问题紧密相关。这本书包含十篇文章,记录了历史学家罗新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的考察和旅行,既有大量丰沛的感性细节,又有新鲜锐利的学术思考。它们见证了旅行者和历史学者身份的重叠与交融。
这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也是一次人性和权力的激烈交锋。 是穷兵黩武的暴君,还是雄才大略的明君? 刘彻7岁成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他北伐匈奴,南平两越,东征朝鲜,极大地扩展了古代中国的疆域。在文化上,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民族和文化的统一。同时,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交流。然而,多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晚年,他追求长生不老,与太子刘据的关系紧张,最终导致了刘据自杀的悲剧。 飘雪楼主以《史记》为蓝本,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汉武帝和他的时代的历史人物讲得百转千回,从后宫争夺战到 虽远必诛 的征程,从晚年痴迷于求仙问道,到惊心动魄的夺嫡巫蛊之祸;从激烈的权力角逐,到深刻的人性博弈,鲜活、生动、全方位地展现了汉武帝的传奇一生。
十多年来,罗新老师陆续撰写了多篇 与专业反思有关 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史学工作的思考。《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是这些思考的结晶。 本书用诸多个案讨论了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民族主义史学的克服、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帝国体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本书是一本从五谷演变发展看中国历史的图书,主要从黍、稷(小米)、粟、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番薯、土豆、高粱等主粮的演变过程,体现五谷地位的变化在王朝盛衰、朝代更替、文化融合中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历代王朝均奉行以农为本的策略,深厚的土地上生产的五谷杂粮,既孕育了中华文明之光,成为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又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所需的热量,更是延续了中华民族的血脉。这对今天的中国粮食发展战略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西南联大行思录》是张曼菱十余年来浸润于 西南联大 的成果。其间,作者走访海峡两岸的西南联大老校友,亲身接触、交谈,拍摄出电视纪录片数部,积累案头笔记、文献等一手材料不计其数,甚至不乏所有。作者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寻访 西南联大精神 在中西合璧下,既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也有 独立人格,自由精神 的人文精神。 《西南联大行思录》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纪实性的描述,人物访谈时的讲话穿插其中,章法上也化整为零。在一个个小专题内,可见出西南联大人活生生的精神面貌,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与担当,更可见出作者对当下文化教育建设的思考与忧虑。从 西南联大 到今天,历史的精神就在 行 与 思 之间跳动,对那激情岁月与美好人格的怀念向往,跃然纸上。
徐霞客、麦哲伦、容闳、张伯苓、刘长春、马拉、陈公博、伊藤博文 不管是这些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的人,还是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普通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如果把时间轴拉到足够长,大多数人的信念和梦想都随时间而湮灭了。留在史书上的那些人,有的是因为历尽艰辛,坚持的信念终成真,而有些人所谓的 信念 本身就是个妄念,终不光是撞了南墙,甚至还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翻看历史的长卷,回顾这一个个故事,以及故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你会发现,人生的转折,有时真的只在一念之间,不管这些 念 ,是信念还是妄念,是文念还是情念。 每个历史人物或者事件,背后都曾有不为人熟知的故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故事告诉你。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历史被还原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之中,有热血
《一壶天地》由《新纂香谱》《格古要论》《园冶》和《长物志》四种组成。 香之为用自上古,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对香草香料取之用之,歌之咏之。陈敬所撰《新纂香谱》,翔实记载香品产地、宋代及以前社会用香概况、香药与熏香料配方、香料的收藏方法,集香料文献之大成。 曹昭所撰《格古要论》,堪称后世文物鉴定类专著的开山之作。它概述文物,对名玩之优劣、作伪手法以及鉴伪要点均有议论,为文物鉴赏家所推重。 《园冶》与《长物志》被誉为古代造园之双璧。计成所撰《园冶》,全面系统总结和阐述造园法则与技艺,在选址、规划与叠山理水中体现古代造园的智慧和艺术追求。书中提出的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的观点,深得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之精髓。文震亨所撰《长物志》,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文玩清赏,呈现了晚明文
本书是对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文化研究经典、普利策奖获奖之作《美国的反智主义》的续写,从霍夫施塔特搁笔的70年代写到2018年。 《反智时代》以美国历史为线索,以美国文化为视点,通过近半个世纪政治、媒体、教育、娱乐、公共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思美国生活中文化的衰落,以及伪科学、垃圾文化、垃圾思想、娱乐至上的盛行,向美国人发出警告:若任其发展,反智与非理性只会使美国越来越愚蠢,人们将知道的越来越少。未来的美国只能变成精神荒原。作者雅各比更多是从大众文化角度来剖析反智主义及反智盛行的时代,她对美国人民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美国可能会走向精神末日。
本书是一本从佐餐之味的发展衍变看中国历史的图书,主要从羊肉、猪肉、白菜、豆腐、盐、蔗糖、香油、花生、胡椒、辣椒、茶、蜂蜜的出现,表现佐餐之味的地位变化在王朝盛衰、朝代更替、文化融合中的重要影响。在历史上主食相对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佐餐之味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 版图 ,它既是主食的有效补充,又丰富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滋味,更促进了人口和不同饮食文化的往来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这对今天的中国粮食发展战略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