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曾以十年之力将《资治通鉴》翻译成白话文,其间,他用 柏杨曰 史评的形式,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出发,对史实作出角度宽广的观察,发表辛辣深刻的评述,表达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领悟与感受,以示与原著中 臣光曰 的不同立场。其旨在于引发读者的独立思考,不局促于中国传统儒学价值观的一贯窠臼,进而读者在认知外部世界或面临人生抉择时,有足够能力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 在本书中,柏杨亲自总结《资治通鉴》典型史事,以配其862则 柏杨曰 点评,一事一议,一目了然,读来简明易懂、生动流畅。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暨创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将视角拉回到人类文明史,以他独具的观点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段特写,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画卷。 《文明之光》系列创作历经整整四年。作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系列,为读者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史中那些绚烂多彩的璀璨文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哈佛中国史(全六卷)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编 01: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王兴亮 译 02: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李磊 译 周媛 校 03: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张晓东 冯世明 译 方宇 校 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德] 迪特 库恩(Dieter Kuhn)著 李文锋 译 邵君安 校 0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 潘玮琳 译 06:*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著 李仁渊 张远 译 《哈佛中国史》六卷本丛书,由国际知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领衔主编,集结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 库恩三位汉学家,萃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中国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视野、多学科知识、倾十年之功写就,是继《剑桥中国史》之
《左传》是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前后二百五十四年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十三经 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教授,钻研《左传》多年,有多部相关著作问世。对《左传》注释,代不乏人,各有侧重,简明赅要是本书最大特点,在周详考辨的基础上,扼要地对文本做出解释与疏通,不做繁复引证,尤便初学。本书曾于2008年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受到热烈欢迎;嗣后十年,赵生群教授继续深入研究,在原书基础上不断修订,结成《春秋左传注释》一稿。今中华书局精校出版,以飨读者。
房内 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 历代房内考 即是对悠悠历史长河中性文化的考证。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性文化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史。从*初的原始社会的性崇拜、性禁忌到逐渐形成性文化雏形的奴隶社会;宽松的两性关系、房术的兴起和性艺术、性文学的兴盛为代表的汉唐时期到对性进行残酷的禁锢与剥夺的宋元明清时期;从二十世纪初的 性博士 奇人张竟生到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的全国两万例 性文明 调查,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一直在禁锢与解放中交错演进。 全书以洋洋二百万文字,近千幅图片将5000年中国性文化的发展史,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从而揭开了中国历*为神秘的一页。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历代中国性文化的宏篇巨制,一部生动直观描绘中国房术的精美典籍。本书首次透过古代中国性文化的渊源看当代性文化的发展;首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皮埃尔 诺拉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动员120位作者,穷十年之功,编纂出版了由135篇论文组成的三部七卷、超过5600页的皇皇巨著 《记忆之场》。 与以往强调考索遗迹的历史研究不同,与法国 年鉴学派 倡导的 心性史 亦径庭有别,这部巨著旨在从文化-社会史语境中回溯历史,探讨形塑法国国民意识的记忆之场。诺拉声言:记忆研究不是要复原或建构历史,也不是回忆过去的历史;而是探究关于过去的现在记忆;记忆在消失;与过去发生勾连的感情只残存于一些 场所 中。 《记忆之场》荣获法兰西学术院戈贝尔大奖,被选译为英、德、西、俄、日、韩等多种文字出版,成为讨论历史与记忆问题的重要作品。 本次出版的第一卷和第二卷涵盖了《记忆之场》原书第一卷《共和国》的所有内容。 第二卷收录了《皮埃尔 拉鲁斯的 大词典 》《拉维斯,民
本套书包含钱穆《中国历史精神》《民族与文化》《中华文化十二讲》《历史与文化论丛》《文化与教育》这五部经典代表作。 这一系列经典从精神、民族、教育、传统文化等多个角度,梳理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探究了中国历代治乱兴衰规律。在先生的讲述中,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延续几千年而不断绝的真正原因。 此外,在中西比较中,先生从宏观视野重新阐释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以期重建我们的民族信念和文化信心,重建符合中国人气质的精神家园。
一本实地考察、精准复原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典路线的历史纪行作品。 用重走求真,以行动求实,复旦教授带你走过这条人人知道但从未真正了解的亚欧古道。 复旦大学教授侯杨方在对《史记》《汉书》《大唐西域记》等历史资料解读、研究的基础上,以历时10年、超过20次、累计行程3万公里重走丝绸之路的经历,采集地理位置、路线轨迹及影像资料,精准复原历史上多条丝绸之路路线,包括张骞通西域、玄奘取经、高仙芝远征以及斯坦因等探险家的路线,精确定位了多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标,包括汉唐两座玉门关、唐代剑末谷、青山岭、公主堡以及玄奘曾经过的中亚 铁门 等,让读者通过精准的复原地图、知识性的文字、来自现场的照片,领略真正丝绸之路的魅力。
《南史》八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列传七十卷,是唐朝李延寿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南史》起自宋武帝永初元年(四二〇),终于陈后主祯明三年(五八九),记述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共一百七十年的历史。 本次修订在中华书局一九七五年点校本《南史》基础上进行,沿用百衲本为底本。在尊重原点校本成果的前提下,广泛收集并充分参考清代以降尤其是点校本《南史》出版以来学术界的校勘与研究成果,对原点校本作适当修订和完善,形成一个文本准确、校勘精良、标点合理的修订本。
《周书》50卷,包括帝纪8卷、列传42卷,是唐朝令狐德棻主持编撰的官修纪传体正史,记述了从公元534年北魏东西分裂到581年杨坚代周建隋为止48年的西魏、北周史。 中华书局1971年点校本《周书》,由唐长孺先生负责,以清乾隆武英殿本为底本,与三朝本、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金陵书局本以及百衲本六个版本互校,同时通校《册府元龟》和《北史》中的有关部分,并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次修订,仍以殿本为底本,逐条覆核原点校本已有的校勘成果,充分吸纳原点校本的成绩,在尊重既有成果的前提下,以版本对校为基础,充分运用本校、他校,审慎使用理校。原点校本撰有校勘记1451条,修订本删除旧校78条,新增319条,总计出校1692条,并修订改补原校多条,修改标点数百处。修订时广泛收集并充分参考了以往的校勘研究成果,对原点校本作适
燕王朱棣打出 遵祖制,奉天靖难 大旗,亲率数万之众摧城拔寨,斩将搴旗,战必胜攻必取,靠的就是自家的 萧何 他的嫡长子,燕王世子朱高炽。 朱高炽临危受命,筹饷,守城,抚牧百姓。在母妃徐静和道衍和尚的赞襄下,面对朝廷五十万大军,北平城坚守月余,固若金汤,为主力部队赢得时间。在北平孤城,他要面临朝廷大军,细作,北平忠于朝廷的官兵,还有来自内部的暗箭。他成为各方面的眼中钉,除夕夜遇刺,性命保住,但落下严重的足疾。他不屈不挠,最终扛住了压力。 大明朝高祖朱元璋第四子燕亲王朱棣高举 奉天靖难 大旗,把亲侄子朱允炆推下宝座。嫡长子、高皇钦封世子的朱高炽理所当然成为储位东宫的太子。但是,在朱棣登上大位的近两年里,并没有册封之意。朝野上下暗流涌动,各成一派。朱高炽面对的是几方面劲敌: 第一,庞大的武官
《唐长孺文集》各卷所收专著或大致篇目如次: *卷《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第二卷《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第三卷《山居存稿》 第四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第五卷《唐书兵志笺正》(外二种:《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所有制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史籍举要》) 第六卷《山居存稿续编》 第七卷《山居存稿三编》 第八卷《讲义三种》(《秦汉史讲义》、《魏晋南北朝史三章》、《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附《唐长孺先生生平及学术编年》)
知行合 阳明套装
商代金文是指商人在铜器上铸刻或书写的文字,是研究商代语言文字和历史考古的重要资料。谢明文著《商代金文研究》首先在作者已收集的7129件商代(含 殷末或周初 )金文的基础上选取220件进行著录考释,以器类为纲,按铭文字数排列,包括 时代 出土地 收藏地 尺寸/重量 著录 字数 释文 来源 注释 等内容。体例完备,鉴选严谨,断代确切,释文精准,是目前学习商代金文的图录选。其次,作者分 金文构形 商代金文与西周金文常用字词关系对比 部分族名的整理与研究 商代金文单个字词考释 部分铭文单篇考释 五个方面对商代金文作专题研究,颇多创见发明,纠正了以往不少错误,解决了相当多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掘了商代金文在文字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何兆武先生主编的这部书,是一部有关近现代西方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选集。这里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其涵义大致相当于当今西方通常所谓的 思辨的历史哲学 和 分析的历史哲学 ,以及我国传统意义上的 史论 。全书选取51位历史学家,以出生年代为序,分别介绍其生平、主张,并节选其代表性著作,是相关领域权威的书。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中国古代史名词,内容包括:通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8部分,共3576条。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中国古代史规范名词。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专著。全书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缭乱的变化,逐一作了细致考证与论述。主要特点是:1.对历代宰相究竟握有什么权力,提出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新看法。历史上频出现的皇帝、宰相、秘书咨询官员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制度言,全可通过这一新看法得到解释。2.不同意长期以来流行的宰相制度变化发展主要出于君相权力之争说。3.详细探讨秘书咨询官员的职掌、任务,特别是其出现、演变的历史背景。4.将政治制度与宫廷内外的建筑布局联系起来分析,这是一个前人很少留意的新视角。本书对整个两千年政治制度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性。 《君臣之际:中国古代的政权与学术》聚焦于 皇权 宰相 吏胥 取士 四个方面,选取祝总斌教授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十余篇,论述中国
《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是司马光记述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史料,通过考订鉴别史实,从而纂成信史的一部专书。《考异》是《通鉴》的辅翼之作,也是《通鉴》的直接副产品之一。它的编纂,是与《通鉴》同时间、同步骤进行的,不仅可以了解《通鉴》在编写各朝各代历史时史料的主要来源和基本依据,还能知晓《通鉴》在记述某一具体史事时根据的是哪些文献资料,还是研究司马光及其助手的考史方法和治史态度的好依据。对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史源学和文献学史,也都具有他书无法取代的作用。
本书分三册。上册为商代部分,收录了《再读殷墟卜辞中的 众 》等论文30篇(另附文1篇),中册为西周部分,收录《〈召诰〉、〈洛诰〉、何尊与成周》等39篇论文(另附文1篇),这些文章综合运用了历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着重探讨了商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家族形态、宗教观念、政治地理等方面的重要学术问题。下册包括东周及通论两部分,共收录17篇文章,另有1篇访谈文章,东周部分主要论及这一历史阶段社会阶层与社会组织的状况,通论部分的文章则较宏观地论述了商周社会结构、宗教观念的演变等问题,也有对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等方法论的思考,其中也涉及到对夏文化考古学探讨的看法。
《英语民族史》是一部以英国历史为中心,从英语民族的起源、发展一直记述到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为止,既概述了英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发展情况;也完整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纽西兰等英语国家的诞生过程以及与英国的关系的书籍。本书作者温斯顿 丘吉尔,是世界著名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为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诗般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历史画卷。他以其穷究不舍的毅力、仔细的探查和研究,经过融会贯通后才下笔写就,如此才能形成他那种明确清晰、酣畅逼真的文体风格,兼顾美学与史学极致的历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