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白话宋史之作,完整描述了从五代时期赵匡胤从军开国至南宋灭亡的三百多年历史。围绕宋朝十八位皇帝,展现宋朝历代的宫廷内斗,对外征战等一系列事件;详细描述了皇帝、外戚、权臣之间的权力斗争,宋朝历代的政策,以及与夏、辽、金之间的战争细节。全书写尽宋朝三百年的兴衰变革与历史谜团,生动展现了有宋一代的风流人物。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神宗时期的重大改革,它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利民还是害民?抑或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引发的争议至今不断。但无可否认的是,变法的许多举措极其前卫,甚至 了时代近千年!1067年,20岁的宋神宗赵顼接手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帝国:内因三冗问题而财政困顿,外有辽国、西夏等势力虎视眈眈。该如何处理危机?司马光、张方平等保守派主张循旧路,节流到底。唯王安石,从开源的角度提出“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大纲,深深吸引了天子。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围绕富国、利民、强兵,逐一推出变法举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民生等诸多领域,尤以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 颠覆性,体现了近代才出现的 经营思想。书中对这些变法举措的 、推行、争议作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但变法损害权贵利益,挑战传统观念,引发满朝攻讦。书中
本书是一部记载南宋从宋高宗南渡建国到宋孝宗中兴之治的两朝的编年体史书,不著撰人姓氏,成书于理宗淳祐以后至南宋灭亡之间。原书六十四卷,阙卷三十一至四十四卷,其他各卷也间有残缺。书前有分类事目,是书中内容的概括。书中天头上则有对本段叙事的概括。 本书在编年叙事之外,还在行文中加入“臣留正等曰”、何俌《中兴龟鉴》、吕中《大事记讲义》等所谓“名儒讲义”进行评点议论,应是供当时科举参考所用。 本书内容与宋代重要文献如《建炎以来系事要录》、《宋史全文》等可以相互参证,其中很多条文及讲义仅见此书,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是宋史研究的基本史料。 本书整理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参校 “国图”藏南宋建刊中箱本和明影写宋刊本。其中宛委别藏本所缺卷二九、三十,用明抄本为底本配补。《皇宋中兴
《中西元史》是《清华元史》的延续。本学刊虽以“元史”命名,但其所收论文、评述等,内容远不限于传统元朝历史的研究视域,而是秉承百年来元史学界既有之“大元史”精神,以“元史”概指千年以来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国家交流、互鉴、融合与发展的历史内涵,以期真正意义上体现中国元史研究作为一门“世界性学问”的独特地位。第三辑设“东西陆路交通与内陆亚洲研究”“元史研究”“东西海路交通史”“研究评述、域外史料译注与成果译介”栏目,共收文十八篇。“东西陆路交通与内陆亚洲研究”栏目含论文五篇,涵盖对于欧亚国家的文物考古、语言、地理、史事等方面之研究成果。“元史研究”栏目含论文六篇,包括对于元朝史事的考察、对《元史》的校勘等。“东西海路交通史”栏目含论文两篇,集中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前沿探究
本书收录了梁庚尧先生自1977年任教于台湾大学历史系以来所撰写的大部分论文,除附录外,均属于宋代社会经济史方面的研究。梁先生在书中主要论述了四类问题,即西北边粮与宋夏战争,财政对政策与朝议的影响,地区发展与城镇社会,以及官户、士人的家境与活动各篇论文单独就某一问题作探讨,但聚合而观,则可以呈现宋代的基本时代趋向与特色。全书内容丰富、考订翔实,为后继学者研究宋代提供了极有价值和新意的切入点,是梁先生宋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本次增订出版,添入了梁先生的四篇论文。
《宋书》,本纪10篇、列传60篇、志30篇,共一百篇。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迄宋顺帝升明三年(479),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沈约根据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爰的《宋书》,进行增删、订补工作。《宋书》保存了很多的史料,包括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参考价值很高。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完全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时因为志才是沈约亲自创作的部分(人物传记多抄前人徐爰之宋书),所以志的价值优选。《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份量占全书的一半。《宋书》志的部分上溯先秦,魏、晋尤为详尽,记载了不少诏诰、奏疏和古代乐曲、歌词等珍贵资料。余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