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如何摆脱大英帝国的束缚,如何建立起现在的政治制度,又是如何通过战争、经济、文化一步一步地屹立于世界之林。本书以美国的形成为线索,把五大主题串联起来,,主要包括关于联邦和州政府的建立和调整、国内和外交政策之间的竞争。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杰作,通过截取穆罕默德二世、拿破仑、歌德等伟人光芒闪耀的时刻,来展现它们对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的影响。群星闪耀的时刻并不经常出现,但毫无疑问,在我们的时代,它即将来临。茨威格用它那崇高、炽热的文字描绘出群星闪耀的时刻,而这些时刻也因他而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本书讲述的是一段极其悲壮却至今仍未被了解的逃亡史诗,一个关于美国战俘在巴拉望集中营与饥饿、暴虐和死亡抗争的英雄故事。恐怖的巴丹死亡行军与甲万那端集中营虐俘事件也在其中展现。 1944年末,盟军对日本占领之下的菲律宾发起反攻,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然而巴拉望岛上仍有150名美国战俘被囚禁在集中营,没有人前去营救他们。他们像奴隶一样劳动,一边拖着病体忍饥挨饿,以便遭受日军看守的欺凌拷打,可他们*后的遭遇比这一切更加恐怖:1944年12月14日,日军端着机关枪将他们秘密转移至狭窄的防空壕 战俘亲手为自己挖掘的坟墓。 大多数俘虏被日军泼进壕沟后点燃的汽油活活烧死,但仍有30名幸存者冲出火海,躲过枪林弹雨,从悬崖上跳到布满岩石的巴拉望海滩。到了第二天,只有11个人活了下来。他们有的被残忍砍伤,有的被严重烧伤,却必
《 不忍细看》由漓玉编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21世纪是更加尊重知识、更加注重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的世纪。从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和当今经济、科技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人文教育薄弱就是较为突出的一点。实践证明,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本书简要地介绍人类自远古至今的文化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各阶段的主要文化成就等。力争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世界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未来趋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记录了1954年东德共产党代表团拍摄的新中国时期的上海,讲述了 作家、编剧陈白尘教授的的一生,讲述了一位译电员在南海舰队二十年的生活经历,收录了庚子事变后的午门及1949年的苏州北寺塔的历史照片。
这是一部西方史,讲述了自古希腊时期至20世纪初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社会历史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事件,波澜壮阔的场面,影响西方历史进程的人物,鲜为人知的趣事与细节,都使我们犹如穿行时光隧道,感受西方的性格与脉动。 本书是了解西方的入门书。文笔优美晓畅,幽默风趣,引人耐读。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记录了1954年东德共产党代表团拍摄的新中国时期的上海,讲述了 作家、编剧陈白尘教授的的一生,讲述了一位译电员在南海舰队二十年的生活经历,收录了庚子事变后的午门及1949年的苏州北寺塔的历史照片。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民族学、宗教学和社会学理论,采用各学科相互交叉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占有大量德文资料的基础山,对德国纳粹统治时期德意志犹太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书着重从德意志犹太人的社会集团、职业结构、特质与精神生活、自救活动、幸存者等方面展开论述,总结出德国纳碎政权迫害德意志犹太人的三个附段;1933年4月至1938年11月的阶段,1938年11月至1941年10月的第二阶段,1940年10月至1945的5月的第三阶段。在此基础上,作者将这三个附段依次总结为德志犹太人的“社会死亡”、“精神死亡”和“内体死亡”,从而对备国纳粹政权迫害德意志犹太人的整个过程做了系统的梳理。
约翰·马兰编著的《1945年8月6日广岛核爆、1918年11月11日一战休战协定(英汉对照)》是“历史上的今天”丛书之一,向读者介绍了二战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次世界大战休战协定的签订两件重大历史事件。用中英双语对照方式帮助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
新的世纪呼唤新一代的复合型人才,新的人才需要阅读与学习理念的快速更新。《才学世界》系列丛书打破了老版书籍知识冗旧,体例繁杂,深奥难解的弊端;所选资料翔实准确,文字简洁生动。体例分类细致入微,通过具体的数据、简明的版式来具体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并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能够快乐阅读、轻松学习。 本书为该系列之《世界上下五千年》分册,全书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以简洁明快的文字描述了一个个形象各异、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
演义体,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文学艺术作品,这自然不难被接受,但要用于表现社会科学的一些学科甚至自然科学的著作,一般人接受起来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本书是法国史演义,书中分20回对本书进行了阐述,有叙法国钩沉往事话高卢 说查理缅忆昔时夸帝国、地三分法兰西独立建国 成一统“美男子”奋振朝纲、英法反目衅开百年战争 贞德圣女建勋千古流芳、弗朗索瓦始建君主专制 亨利四世开基波旁王朝等。
本书的作者,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科普巨著《十万个为什么》的原作者,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 这套书的主题由高尔基提出。他曾对伊林说:“您知道,我希望怎样开始写这本书吗?请想象一下那无边无际的空间。恒星,星云……在那巨大的星云深处的某个地方燃烧起了太阳。从太阳分离出行星,在一颗不大的行星上,物质活跃起来了,开始创造自己。于是出现了人……” 就这样,伊林与合作者谢加尔开始编写这样的故事:关于怎样出现了人,他曾经怎样克服自然对他的折磨,又怎样征服了火和铁;他怎样认识和开拓世界,又怎样创造和丰富了科学的领域……
葡萄牙帝国和西班牙帝国一度都是生气勃勃的国家,是什么原因促使它们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走向衰落?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兴衰起伏与葡萄牙帝国和西班牙帝国的盛衰有相似之处吗?本书主要通过对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在15、16世纪早开辟新航路和建立殖民帝国的这段历史的描述,向我们揭示了两国崛起的秘密,追寻其发展历程,探究其盛衰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借鉴。
《全球通史》精选世界各国博物馆、图书馆珍藏的精美图片,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华美画廊;清晰再现历史的细腻与丰美。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世界各国名牌大学史学专家合力创作,全景描述全球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全面展示世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本书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主要内容包括:文艺复兴,波希米亚圣战,后的一个印度帝国,失落的美洲文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