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衰亡》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写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纪实著作。作者在书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东部开辟侵略战场,横行亚洲,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直至最后被迫求和投降的历程。书中史料极为丰富,有许多材料系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也有不少史料是一些原为日本天皇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提供的。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侵略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战争给受害国人民和日本民族所带来的巨人灾难,以及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原著于1970年10月在美国出版后,即成了一本书,并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仅在得奖当年就再版三次,在西方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著对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以中日韩三国为叙述对象,以现有研究为基础,以三国普通读者为阅读对象,以浅显流畅的文字尽可能全面地介绍中日韩三国在近代走过的历程,对于三国历史,尤其是中韩与日本之间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的介绍。本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由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撰写。中日韩三国地域相邻,不仅在历史上关系密切,而且近代以来三国几乎面临西方列强环逼的相同境遇,不同的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步入列强行列,且对中韩肆行侵略,三国关系进入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期。由三国有正义感的学者共同撰写三国近代发展历史,在中日韩三国均为首次,这对于加强三国学者的交流与联系,在三国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树立共同的历史观,具有重要意义与积极的作用。第二,以三国普通读者为对象,在以往学术研究的基础上
“日本化”曾是代表日本制造业水平高超的标志性词汇,是指美欧陷于疲态的制造业竞相采用日本式品质管理方法来生产经营。令人遗憾的是,如今日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长期停滞,“日本化”的意义已改变,完全成了消极意义的词汇。而“中国化”一词近来广为人们热议。 10世纪宋朝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变。当时中国早已设立相当于高级公务员考试的科举制度,不能世袭权势地位的国民可通过自己的实力来获得地位和权力。市场经济渗透整个社会,人们不再受到土地和职业限制,官员也被派往外地。尽管皇帝独揽大权,经济活动却是自由的。从这点看,这种体制确实与如今中国的统治体系很相似。 日本从隋唐起效仿中国统治体系。到了宋代,日本开始采用与此对立的贵族世袭制度,由“中国化”变成“江户时代化”———按家族世袭来固定
《鸡零狗碎的日本史:真日本史》选取日本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用风趣的语言重新讲述,可读性很强。全书30多个小节,每个小节的内容主题虽然五花八门,但都能够反映日本历史和文化的某一方面,如代表传统文化的相扑、茶道,如在日本家喻户晓的战国时代的故事,以及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在政治、科技、教育、传媒、文化等诸方面的开放进步史,其中涉及的人物既有皇室贵族、达官贵人,也有普通百姓包括没落武士歌舞伎等,从政治风云到科技进步,从上层斗争到市井百态,种种社会风貌,一应俱全。总体来看,这是一本不错的普及类历史读物。
本书是关于研究“日本对文明的嫁接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天照大神、春秋大祭、国旗国歌、日本对文明的“强制式嫁接”、朱子学、日本对文明的“抄袭”、武士培养、日本对文明的“择优式嫁接”、日本对文明的“碰撞式嫁接”等研究内容。
韩国历史也可以写得好看,更可以说得好听。韩国,我们中国的近邻,曾经笼罩在冷战迷雾下的“隐土之国”。如今,它让我们既陌生又熟悉。陌生到从前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这个国家的存在;熟悉到大多数中国人一张口就能说出韩国某某品牌或某某韩星的名字。 韩国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值得玩味。那么这些年,究竟是凭借什么力量成就了这个民族从衰败到兴盛的跨越?
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的中国、朝鲜、泰国、缅甸、菲律宾、马来亚等地及日本本土建立了大批战俘劳工集中营。每个集中营都能写一部长长的日军残害战俘劳工的罪恶史,每个战俘劳工都能写一本厚厚的战俘生涯的苦难史。作者历经二十多年的调查取证,以揭秘的形式,把日军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集中营中全体战俘劳工的苦难生活及斗争经历介绍给读者。让世人知道,亚洲有“奥斯维辛”,中国有“奥斯维辛”,正视历史,勿忘国耻。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千多年来,在这片狭长的海域里,无数人怀揣着友好、仇恨、好奇、敬仰,乘风破浪,冒着被大海吞噬的危险,频繁往来于两国之间。 关于真正的中日双边关系,你又了解多少?翻开本书,为您理清中日之间外交往来、文化交流、战争冲突的历史渊源与来龙去脉。 从公元57年起,汉光武帝授予倭国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倭国正是成为大汉藩属,也正式拉开了此后两千年的恩怨序幕……
一五九二年,刚刚统一了战国乱世的日本封建主丰臣秀吉悍然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并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攻打中国。此战一直延续到一五九八年,因为中朝军民的奋勇抵抗,日军损失惨重,丰臣秀吉忧愤而死,遗命全军撤退。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应朝鲜李朝之请发兵援助的中国明朝,也牺牲了大批儿女。此次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乱”。 丰臣秀吉之侵略朝鲜,是战国乱世暂时终结后,各地封建主依旧手握重兵、呈半割据状态,亟待对外输出战争以转移矛盾的必然结果,也是日本走出狭小岛国的首次大规模对外征战。对于这一血淋淋的重要篇章,想要洞悉根由,作为万世警惕,就不能不了解一下十五、十六世纪的日本战国时代——本书正是对此特殊时代的详要叙述。 诸侯割据,群雄并立,征战不休的
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符合古希腊人关于理想国的理想。它有美丽的热带风景,椰风蕉雨;有健全的现代国家管理制度,政教清明;有先进的经济生活,富足繁荣:有良好的文化交融、种族和睦相处的人伦经验,四海一家,其乐融融。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人文现实生活,一口气读懂,是一种享受;是作者毛大庆与众多读者分享的幸福。
作为世界古文明之一的巴比伦文明,诞生于富饶的两河流域。它曾经绚烂多姿、领先世界,却又在历史长河中黯然消逝,给人类留下诸多未解之谜。两河流域的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了一系列、先进的文化,并一步步将丰硕的成果累成一座的高峰,屹立于世界之林。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较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也出现世界上公认的较早的城市——埃利都,还颁布了人类历史较早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巴比伦人的《汉谟拉比法典》则是迄今发现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这里的人们发明了太阳历和肥皂,还是较早建设学校,较早使用车轮、滚印的文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来源于这里,“冒犯上帝”的巴别塔也出自这里……巴比伦文明甚至成为欧洲文明的启蒙之师,她教给希腊人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传给犹太人神学,影响了阿拉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