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时期的奧斯曼帝国,令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神圣罗马帝国和萨法维王朝统治的伊朗相形见绌。东南欧与西亚、北非广大地区成为伊斯坦布尔苏丹的属地,黑海和红海俨然是奧斯曼帝国的内湖,多瑙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则被视作奧斯曼帝国横跨三洲之辽阔疆域的象征。 《奥斯曼帝国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埃及地处阿拉伯东方(马什里格)与阿拉伯西方(马格里布)之间,可谓阿拉伯世界的核心所在,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形成特有的政治传统,法老专制主义遗产、阿拉伯人的民族主义倾向和伊斯兰教的信仰构成了埃及政治生活的基本要素。 《埃及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本书通过对日本“昭和”初期20年(1926~1945年)和“平成”20年(1989~2008年)的比较,透过对田母神事件、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甲级战犯二战后重新“复活”现象、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日美同盟体制问题等一系列典型案例的剖析,立场鲜明地指出了日本应该承担的“战争责任”问题。 在当今日本社会不断保守化、右倾化的大背景下,本书显示了难能可贵的勇气。本书对于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罗斯托在美国人眼中,既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更是引导美国实施对越战争升级政策的幕后推手。他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虽然遭到不少经济学家和史学家的抨击,但却赢得了肯尼迪政府的青睐,尤其是他关于第三世界的经济理论,更使他从一名学者一路上升成为能左右美国对外政策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 本书将重点介绍、分析罗斯托的第三世界经济理论以及他如何把这一理论贯穿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中,通过对罗斯托20世纪60年代从政经历的解析,揭示美国知识分子在冷战中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
本书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较为完整和细致地勾勒了它从起步到发展至很好,再到成为殖民地统治代理机构的转变,最后逐渐瓦解的全过程。全书共11章,首先介绍了不断崛起的诸国东印度公司,其次叙述了胡椒、肉桂等香料及棉织物的进口与销售,进而分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融资形式、组织架构、商品构成等,随后介绍了南海公司及其引起的金融危机,以及此后东印度公司的业务变化,最后述及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变化及其瓦解的过程。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脱工业化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重新回顾商业资本家的发展历程显得尤为必要,从这一点来看,本书对于现代商业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美国在近代以前的东亚历史中,中日韩三国有过三次冲突。一次是古代(公元663年)的白村江战争(又称“白江战斗”或“白江口战斗”);一次是中世(公元1274年和1281年)元朝和高丽的日本远征(元军的侵日战争);还有一次就是近世(公元1592—1598年)的壬辰倭乱。三场战争的基本构造特征,都是中国、朝鲜对日本的战争。其中壬辰倭乱起始于丰臣秀吉的朝鲜侵略,而终极目标是征服大明。战争历时约七年。这是一场全面战争,对之后东亚世界的历史、社会、文化等诸方面均施予了重大影响。
本书从日本岛上出现人类和文明开始写起,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完整展现了日本从新石器时代到飞鸟时代的整个历史进程,为读者重点讲述了该时期内日本历 比较有名的人物和事件。
本书由人民网朝文版的正音文化专栏的100多篇文章中摘选而组成。作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延边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大学和研究机构任职的中国朝 中青年学者和专家所组成。2017年2月以来,通过人民网朝文版的文化专栏文章,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以及民族传统等诸多角度,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家乡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本书不仅反映了朝 青年学子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高尚情怀,而且从对民族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意识出发,充分展现了顺乎时代发展趋势推动 振兴、民族进步的强烈愿望和智慧。因此,本书出版,不仅将会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本书由人民网朝文版的正音文化专栏的100多篇文章中摘选而组成。作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延边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大学和研究机构任职的中国朝 中青年学者和专家所组成。2017年2月以来,通过人民网朝文版的文化专栏文章,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以及民族传统等诸多角度,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家乡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本书不仅反映了朝 青年学子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高尚情怀,而且从对民族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意识出发,充分展现了顺乎时代发展趋势推动 振兴、民族进步的强烈愿望和智慧。因此,本书出版,不仅将会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该书旨在揭示,在荷兰确立东南亚商业霸权之前的两个世纪里,整体的历史能够凸现许多重要问题。 该书致力于探讨贸易时代东南亚地理、物质和社会的结构性概况,探讨上述背景下所发生的、年鉴学派所说的中时段运动与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根据大量原始史料,叙述了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地区的情况,并详细记载和论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活动,特别详细论述了伊斯兰教各教派的产生和发展,被阿拉伯学术界誉为“划时代的伊斯兰百科全书”,为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全书共八册,分为《黎明时期》(1册),《近午时期》(3册)和《正午时期》(4册)。第七册详细介绍了安德鲁斯的社会生活、宗教、语言 、语法、文学、哲学与科学、历史和地理、艺术等领域的演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