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埃及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约翰 罗默根据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研究和实地考察经历,基于曾被弃之一旁的证据,以及近二十年来的全新考古发现成果,撰写了一套三卷本古埃及史作品,重新构建了我们对世界上已知最早文明之一的理解。 第二卷的主要内容始于修筑吉萨大金字塔的时期,涵盖了古王国的衰落、第一中间期的出现、中王国的兴起和君主制的重建,以及中王国的衰亡等阶段,其间的主角既有法老和廷臣,也有普通民众。相较第一卷中相对沉默无言的历史,本卷所涉及的非凡历史因圣书文字的出现而显得更为喧闹,它见证了古埃及王国中宫廷文学的诞生、统一国家的复兴以及法老时代最精美艺术品的问世。在叙述历史之外,本卷还梳理了埃及学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关于这失落已久的古埃及世界的传统观念在最早书写这段历史的年代遭到扭曲的
20世纪60年代,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从比利时的殖民压迫下获得解放,开启了民族独立的纪元。然而,这个面积与西欧相当的矿业大国并未就此走向繁荣。自1996年起,刚果接连爆发两场战争,九个非洲国家卷入其中,数百万生灵死于非命,无数人流离失所;在延绵数千里的战火中,灭绝人性的屠杀频频发生,孕妇被活活剖腹,平民被成批活埋,五六岁的孩童惨遭性侵 但是,这场被称为 非洲世界大战 的浩劫,却鲜见外界关注。它的源头常被简单归结于野蛮落后、道德堕落或西方列强的无耻贪婪,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贾森 斯特恩斯倾尽十年心血,深入非洲腹地,采访刚果之乱背后的权力人物与屠杀事件的幸存者,从千头万绪中提炼大量细节,还原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打破世界对刚果与中非地区的刻板印象。在这里,一个人可能既是在战乱中四处逃命的难民
南非曾是一片种族隔离和种族压迫*为深重的土地,是一个 黑白分明 的世界,黑人与白人之间堆叠了数百年的压迫、仇恨和冤冤相报的杀戮。幸运的是,南非不仅有曼德拉这样的伟人,还有改变了南非甚至也改变了世界的 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 。作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德斯蒙德 图图大主教以他的深邃智慧和无畏的精神,向世界解答了南非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何以在 纽伦堡审判 和 全民遗忘 之外,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即以赦免换取罪恶真相的完全披露,实现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和解,走出以血还血的漩涡,走出撕裂的历史。书中有诸多怵目惊心的悲惨故事,以及因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无处不在的不平等,但在揭露加害者的邪恶、凶残、麻木的同时,也展现了震撼人心的人性的闪光。 修复未来,南非的创举,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思
立足中国视野,反思西方史观; 一部带有强烈问题意识、正当其时的非洲现代史。 史论结合,研判国内外现代非洲史研究得失; 详略得当,全面展现非洲大陆的现代化进程。 《非洲现代史》由非洲史权威学者李安山历时多年撰写而成,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四个方面聚焦现代非洲,为中国理解非洲提供一套知识参照系。
西非似乎一直处于世界的偏僻角落,不借助西方之手,就无法走出部落制与原始的阴影。然而,当托比 格林踏上西非这片土地,翻开落满灰尘的档案材料时,他发现真相并非如此。格林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为我们重塑了西非诸王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王国的存在建立于战争、税收、贸易、宗教信仰、权力的展示以及艺术品的创造之上。这是一部跨越数世纪的宏大且权威的西非历史,它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对西非社会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尤其关注奴隶贸易时期西非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将该地区及其人民重新写进了他们也身处其中的世界史。
卢旺达和布隆迪是非洲中部的两个小国,民族构成与历史发展进程极为相似,且都备受民族矛盾的困扰。卢旺达和布隆迪虽先后踏上了和平重建的道路,但族群仇杀的阴影却很难在短期内消散,未来的发展尚存在着诸多变数。卢旺达和布隆迪都属于世界上不发达的国家,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人口众多,发展经济、减轻贫困是两国面临的迫切任务。
津巴布韦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个内陆国家,地处非洲大陆面积*的东南非高原地区。面积及气候特征均与我国云南省相近。这里气候宜人,风景如画。闻名遐迩的维多利亚瀑布,即坐落在津巴布韦与赞比亚接壤的赞比西河之上,其雄伟壮观和磅礴气势使之成为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地方。大津巴布韦遗址所展现出的古代石头城,被人们看作津巴布韦乃至非洲文明的象征之一,也使津巴布韦成为世界上一个以考古发掘遗迹作为国名的国家。由于近代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津巴布韦的传统文明和社会发展轨迹遭到扭曲。津巴布韦在1980年4月18日才真正获得新生,成为非洲大陆较晚获得独立的国家之一。近30年来,津巴布韦以其独特的发展历程不时吸引着世人的关注。作者陈玉来曾于l987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下,赴津巴布韦进行短期学术访问,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早访问滓
塞内加尔共和国位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西端。首都达喀尔所在半岛深入大西洋,有铁路公路与内陆各地相连,成为国际交通要冲。这里曾是法属西非的政经文化中心。1960年独立后诗人桑戈尔为首任总统。他的“黑人传统精神”理论和民主社会主义方针,使该国发展独具特色。历届政府奉行和平政策,热心维和行动,赢得了国际好名声。 冈比亚与塞内加尔为邻,而且版图就嵌入其内。但长期的英国殖民统治,使这个1965年成立的微型国家,其语言与各方面发展都不同于塞内加尔。冈比亚河流域是国土的全部。再出口贸易、花生业、旅游业是经济三大支柱。美国小说《根》对黑奴贸易的描写,使西方黑人每年络绎不绝地到此地寻根。
从19世纪90年代前后欧洲国家确立对于非洲的殖民统治,到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非洲民族国家实现独立,这七十年左右时间是非洲史的殖民时期。非洲殖民统治表现出残暴性和剥削性,同时也暴露出霸权脆弱性,它无法有效控制殖民地社会变迁,这体现在殖民地社会变迁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 二战 后,英国在非洲殖民统治进入 发展型 殖民主义阶段,殖民地国家不再是保护非洲 传统 社会秩序,而是极力推动殖民地社会变革,而这构成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殖民化的重要背景因素。本课题研究意在展示殖民时代非洲社会的剧烈变迁,凸显非洲民众在塑造殖民地社会变革进程中的能动作用。
刚果人民在过去一个世纪苦难深重,先是经理残暴异常的殖民统治,1960年获得独立后,又遭受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外来干涉,蒙博托(1965年由西方扶植上台的独裁者)统治下长达一代人的持续掠夺,以及没完没了的战争,这些战争在刚果懂不甚至一直断断续续地持续到现在。但是刚果人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内建立民主制度和对外摆脱重重剥削,力争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自1876年所谓的“ 地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以来,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道貌岸然的欧洲绅士们,纷纷踏上非洲,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便如饕餮一般瓜分了这片黑色大陆。截至一战爆发,偌大的非洲,竟然只有埃塞俄比亚与利比里亚两个独立 !在争夺非洲的浪潮中,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铁血宰相俾斯麦、探险家斯坦利、名将戈登、贵公子丘吉尔等人纷纷登场。而在反抗欧洲侵略的斗争中,非洲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如祖鲁王塞奇瓦约、马赫迪起义*袖穆罕默德、埃塞俄比亚“万王 ”孟尼利克二世等。本书正是通过上百名“演员”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演出,来深入浅出地讲述这场瓜分非洲的大戏。
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北端,北部和东部面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扼地中海东西航运的要冲,东南与利比亚为邻,西与阿尔及利亚接壤。突尼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突尼斯地处地中海地区的中央,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迷人的沙滩、温和的气候、比邻欧洲的地理优势、物美价廉的商品和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使许多国际会议都选择在此召开。2011年年初茉莉花革命爆发,后成功推翻本·阿里的政权,并且在阿拉伯世界引发连锁反应。由肯尼斯·帕金斯编写的这本《突尼斯史》将以保护领地建立成为可能的环境为开始,介绍突尼斯的政治历史。
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无疑创造了世界上耀眼的文明。伟大的金字塔、神秘的木乃伊、先进的太阳历,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潜心研究。虽然古埃及文明早已在历史的迷雾中悄然消失,但人们对它的寻访和探索却从未停止过。本书通过解读古埃及王朝演变、展现古埃及灿烂的文明、研究古埃及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探索古埃及遗存千年的谜团,形象地再现了古埃及这个辉煌不朽的文明古国。
象形文字,蕴藏着古埃及文明的神秘力量。 通过破译文字,我们得以走进5000年前古埃及人的世界,观察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了解他们奇特的思维方式。 古埃及人如何看待生死? 他们如何与神灵沟通? 为什么名字对古埃及人来说如此重要? 在这本小书中,威尔逊教授将从古埃及文字的起源出发,带领我们认识、读写、破译、理解象形文字,领略埃及语与埃及艺术的魅力,揭秘古埃及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本书共收录了9篇关于北非柏柏尔人问题的论文。9篇论文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围绕着柏柏尔人在北非的历史经历与现实境遇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论文涉及了北非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的历史关系,当代北非柏柏尔人问题在本地、国内和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以及北非柏柏尔主义者通过艺术来表达文化认同的尝试等内容。论文的作者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学术经历,论文的背景资料包括了英文、法文和阿拉伯文。该论文集是国际学术界柏柏尔人问题研究较为前沿的学术成果,可以为我国的北非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澳大利亚土著 注定灭绝 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可。澳大利亚各殖民地(州、领地)相继确立土著保护制度,把土著圈禁在保留地,任其自行灭绝。然而,就在澳大利亚社会庆幸土著问题即将自行解决之时,长期存在的白人男性与土著妇女的婚姻(性)关系造就的一个特殊群体 混血土著 逐步成为民众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本书预设的读者对象是利比亚阿拉伯社会主义民众国(一般称之为利比亚)的普通大众、休闲旅行人士、企业主管和大学生。本书的初衷是使利比亚的历史更易让人理解,使读者对之产生浓厚兴趣,甚至可偶发激动与兴奋的情感。本书试图在可涉及的空间内,对利比亚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外交史与政治史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解读。 利比亚的历史变迁具有底蕴深厚、类型多样的特点,其历史脉络并不是单线型延伸,特别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特点表现得尤为如此。恰如其分地说,我已经强调了利比亚历史变迁的特殊形态,但我还要指出的是,利比亚的历史演进与其他国家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发展进程有着帼似的特征,预期有相同的模式。我们期待从中可以探究由诸多偶发事件构成利比亚的特殊历中图景。
马拉维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地形狭长,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境内有非洲第三大湖——马拉维湖,故有“水乡之国”之称。马拉维是传统的农业国家,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并受自然灾害和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比较困难。近年来,马拉维政府为摆脱贫困局面,重视发展经济,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独立后的马拉维推行实用主义外交,其外交政策是以自身的生存利益的出发点,重点在西方国家。本书是目前国内本有关马拉维的著作,较全面地反映了马拉维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外交和社会发展等,首次揭开了马拉维的神秘面纱,是了解马拉维的重要参考读本。本书汇集了许多新材料,时代感强,特色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