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战役后,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占据了主动。为了减少伤亡和速战速决,美国人绞尽脑汁,而日军考虑的却只是如何 光荣赴死 。 在 七生报国 的心态驱使下,从莱特湾战役起,日军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 万岁冲锋 。无论是以 神风 为代表的特攻部队,还是海上巨无霸 武藏号 和 大和号 ,通通走上了不归路。日本媒体将一场场惨败美化为大捷,在东京遭遇伤亡超过十万人的空袭后只强调皇宫完好无损,天皇安然无恙。日本政府则要求民众展示 大和魂 ,为国家做出更大牺牲。连妇女儿童也被训练用竹枪迎战,准备 一亿玉碎 。而在马尼拉,自知行将毁灭的日本兵,展现出人性至深的黑暗面,犯下罄竹难书的兽行。 在美军攻克硫黄岛与冲绳岛,获得了登陆日本本土的基地后,一部分日本领导人开始暗中推动停战,先前的好战论调反成阻碍。即便蘑菇
大历史 是一门风靡全球的新学科,它讲述的是关于你、星空、文明等诸事万物从何而来的故事。这个伟大的史诗让我们充满好奇,冲击着我们根深蒂固的直觉,并将科学、历史结合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大历史越过地域与国别,将人类史放进宇宙演进史的大框架中,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关于生命、宇宙等一切让人激动和经久不衰的问题。 这部《大历史》在138亿年的演进史中总结出8个转折点、156个主题,从宇宙诞生之初,一直讲到21世纪日渐复杂的社会。它是一部 图解大历史 ,用思维导图、CG图像、历史照片、珍贵文物让历史可视化,这些图像承载着丰富的信息,每一幅都能让我们更直观且深入地了解世界。 这部引进自DK公司的《大历史》像一部百科全书,带我们纵横于物理、化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学等伟大学科,在近400页中看尽大千世界 既有恒星毁灭的宏
史前时代,非洲大陆的类人猿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况? 古希腊诗人 荷马 真实存在吗?庇西特拉图调动他的全部力量调查一个叫 荷马 的人。他的名字要么说指 瞎子 ,要么说指 人质 ,还有人说他是一个女人。 中世纪的人们如何保持身体的干净?那时洗澡是种奢侈:蒸汽浴室要2银币,热蒸汽浴室要4银币 这个价格可是由巴黎法官制定的。 时尚专栏透露了每个时代生活潮流的秘密。18世纪的时尚人士们声称: 不是罗斯 贝尔坦设计的帽子,我可不戴。 那是人类帽饰发展繁复夸张的年代,甚至连进门这样再简单不过的事都成了一道难题。 本书采用 头条快报 的形式,从史前时代到21世纪,漫长而清晰的时间轴线,浓缩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科技、艺术、战争、宗教、建筑、美食、时尚等主题,配以海量插图、信息图和特色专栏,无门槛、可视化地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普鲁士 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人们熟悉那个在19世纪威震天下,用 铁与血 统一德意志的欧洲强权,也知道一种叫作 普鲁士蓝 的颜色 来自普鲁士的深蓝色军服。然而翻开现代欧洲地图,却根本无法找到这个名字,不同于伦巴第、勃艮第、萨克森这类政权消失后地名依然延续的前国家,曾经叱咤风云的普鲁士仿佛从地球上蒸发了。 二战结束后,盟国认为,为了一劳永逸地在德国消除战争的危险,作为军国主义化身的普鲁士必须被废除。于是,普鲁士 一个几百年来在欧洲举足轻重的国家 自1947年2月25日起彻底不复存在。 但是,正如克里斯托弗 克拉克在《钢铁王国》中所揭示的,普鲁士的遗产要比这复杂得多,人们对它的争议也从未停止。尽管现在普鲁士在欧洲的中心地带已成为逐渐消失的记忆,但它的真实故事却能让我们重新认识现
托马斯展示了16世纪初期即将成为世界霸权的西班牙帝国的方方面面。帝国君主费迪南、伊莎贝拉双王从伊斯兰教的手中夺回了格拉纳达,伊比利亚半岛重新回到了天主教统治之下。费迪南和伊莎贝拉在节节胜利的冲击下,同意赞助热那亚水手那模糊的航行计划: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航行到达印度。传说,印度遍布黄金,满地流淌着香料。王室决定派遣哥伦布向西航行,寻找黄金和香料之河,对于西班牙和整个世界而言,这一决定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古世界与现代世界就此截然分开。 西班牙的殖民探险活动一开始并不吉利,前景黯淡:王室给予的资助少得可怜,远不及一位西班牙公主举办婚礼的花销。尽管船队规模不大,但其野心和使命仍旧令人震撼:它宣称要为西班牙王室获得印度所有的财富。哥伦布心想,可以将未来获取的黄金用于资助一场大规模十字军
18世纪正好位于两个世界的中间。一方面,它仍然在受约束的状态下按照传统节奏发展,依托国家与宗教的古老联合。位于社会顶端的是国王,也被视为宗教领袖,他是政治的主要决策者,他的人民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但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时空体系形成了:钟表时代的到来取代了教堂神圣的计时方式,对时间和空间的控制正在改变着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一个基于贸易和商业的发展、拥有大型港口和商业城市的社会正在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不断变化的法国正从法兰西内部崛起。她要求建立自主的人类秩序,其中个人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税收、司法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种社会和政治冲突有助于形成公众舆论:国王和宫廷备受诟病。那时的人们是如何理解世界的这种变化?他们如何成为这场巨变的参与者?当社会逐渐去宗教化时,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和
英国怡和洋行,是早进入中国的外国洋行之一。在与广州十三行及行外商号的贸易往来中,作为贸易的参与方,怡和洋行也保留了大量手原始资料。本书收录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怡和洋行中文商业档案约736件,包括贸易单据、法律文件、海关文件、钱庄票据及官方文件等。 这些档案系统地反映了怡和洋行早期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商馆变迁原始契约,提供了深化广州十三行及中外商业关系研究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此次彩印出版这批档案,同时为便于读者对档案的理解,在每份档案之下亦作了必要的考证,包括拟定标题、简介档案内容及相关注释等。 本书是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澳门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汉文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1500 1840)》、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广州十三行印章印迹整理研究》阶段性成果
暂无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伊斯兰教以前的时代、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哈里发政府、伍麦叶帝国和阿拔斯帝国、阿拉伯人在欧洲: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中世纪时期最后的穆斯林国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和独立等六编,用52章的篇幅介绍了有关阿拉伯半岛的土著居民和所有说阿拉伯语的民族的历史,记录了伍麦叶王朝(661—750)和阿巴斯王朝(750—1258)两个阿拉伯中央帝国的兴衰始末,讲述了阿拉伯文明全盛时期的故事,还有它对欧洲文艺复兴所做的巨大贡献。 全书始终保持大局观,注重把握历史的全景式画面;同时又以流畅的笔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精彩纷呈的具体描述,并不时表现出诙谐、生动的语言风格。这些细节性的内容为我们打开了阿拉伯文化宝藏的探索之门。
人类的历史,在国家博弈和王朝兴衰之外,更有技术和生活的变迁:农耕、驯化、建筑、冶炼,印刷、航海、飞行、太空,贸易、军械、照相、医药……主角则包罗着猎人、农民、神父、医生、士兵、商人、矿工、水手、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