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民族的族源繁杂,发展曲折,头绪多,史料散,涉及语言种类多,被学术界视为难题之一。本书作为通论性质的史学著作,总结了此前中亚研究的前沿成果,力求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运用可信的史料,通过具体的史实,为之理出一个清晰的图系,阐明生存于独特地理条件、自然生态环境中,在强大的外来文明影响甚至控制下,中亚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本书从四个阶段阐述了中亚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从人种、语言、宗教信仰、文化等方面阐述了中亚民族的演化史,力求阐明这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具体过程,正是这种相互影响造成了中亚各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而又各具特色,从而揭示现今中亚及其周边国家民族问题极其复杂的深层原因和历史背景。
《契丹资料辑录》主要辑录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以及五代初期约五百多年契丹的史料。收录时间,上起自契丹之名始见于《三国史记》记载的378年(东晋太元三年、高句丽小兽林王八年),下讫于907年(唐天祐四年、后梁开平元年)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称汗建国。
《奁史》,100卷补1卷,清初王初桐(王丕烈) 辑,囊括了古代妇女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称为一 部古代妇女生活的百科全书。 王初桐在荟萃诸子百家之书的基础上,编选出与 妇女有关的资料集。上起远古,下至清初,大到典章 制度,小到一名一物,微言懿行,凡能反映古代妇女 的肢体皮发、音容笑貌、钗环服饰、针线女红、诗文 艺术、内亲外戚、婚嫁匹配、生养死葬等有关妇女本 身和涉及妇女生活的事物,几乎包罗无遗,可称得上 是一部古代妇女生活的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民族地理》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以历史时代为经,以历史时期中国疆域内的民族空间为纬,全方位立体性地探索了中国历史时期与民族起源、分布及发展有关的地理要素,民族分布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规律,其中包括民族起源地及其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区与历史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迁徙运动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上述重点问题的探索是结合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历史地图展开的,在直观性和可读性、准确性方面有其填补空白的重要价值。
本书所收 苗图 德国藏本分别是柏林民族学博物馆藏本(柏林本)、哥达研究图书馆藏本《名人精写苗蛮图》(哥达本)、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贵州图册》(莱比锡甲本)、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卷轴画(莱比锡乙本)及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散页(莱比锡丙本),捷克藏本则为布拉格纳普斯特克博物馆藏本(布拉格本)。
敦煌斋文应用于斋会中,围绕着各种斋会的举办,产生了相关的物品流动,进而显露出敦煌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即百姓们的精神世界。本书上编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敦煌斋会举办过程中的物质流动;二是敦煌百姓通过斋会展示出来的 建福 生活;三是敦煌百姓通过斋文展示出来的 建功 生活。下编则为敦煌文书中相关斋文的资料汇编。
室韦是南北朝至辽金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属东胡系鲜卑后裔,与古代蒙古族有一脉相传的历史关系,在北方民族史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本书利用文献史料和新的考古资料,借鉴中外学者研究成果,对室韦的族名、族源、部落变迁、地域分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其考古学文化做了系统论述,是一部全面研究室韦历史的学术著作。
本书是《银元时代生活史》的续篇,记述了一个黑龙会大汉奸,冒充中国接收大员,移居虹口的故事。
突厥研究是一门国际显学,汉文史料是从事突厥研究最重要、最基础的史料。本书系统地辑录了545至630年期间突厥汗国以及与突厥密切相关的西域、北狄、东胡诸族的汉文史料,分为上编 汉文史料编年 和下编 风俗及传记史料辑证 。上编以《资治通鉴》为纲,在《资治通鉴》相关条目下设置 参考史料 ,全面辑录了其他载籍中与《资治通鉴》记事相关的汉文史料;下编则辑録了突厥及西域、北狄、东胡诸族的风俗和传记史料。本书除了在新体例的框架下全面、系统地辑录史料外,还以 校注 疏证 和 释证 的形式,对汉文突厥史料存在的文字、史实以及事件层面的错误进行了考证,为推动突厥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了史料基础。 本书通过构建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框架,尽可能全面地将突厥第一汗国时期的汉文突厥史料纳入其中,是对这一时期的汉文突厥史料及其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之一。几千年来,他一直以其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丰富多采,反抗性强而著称于世。
本书的材料主要包括考古(特别是古彝文考古)、前人研究成果、汉文文献和彝文古籍以及民俗遗迹五大类。其中以考古材料为基石,以前人研究和汉文献为参考,以彝文古籍和民俗遗迹为辅证。
但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土家族作为单一民族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深入的贯彻落实,以田心桃为首的湘西土家族知识分子和上层人物,根据土家人的历史、习俗、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特性,不断向上级反映,要求国家对土家族人的民族成分进行识别。党中央对此十分重视,多次委派国家民委及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深入到湖南湘西、湖北鄂西等地的土家族人居住地深入进行调查j先后花了数年时间,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多次组织我国著名的民族专家如向达、潘光旦、严学君、王静如、谢华等,再加上土家人专家田心桃、彭泊、彭武一、彭秀模、彭勃、田荆贵等,一起反复进行研究讨论,根据这些实地调查材料和专家们的一致意见,认定了土家族为我国单一的少数民族。这本资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