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共七年,读过四个系,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上学记》写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学生涯,其中西南联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以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感受,讲述在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抗战烽火中,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知识和风雅。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何先生说: 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让人去顶礼膜拜呢?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上学记》不止是一本口述史,更是一本打开历史之门、知识之门,乃至真理之门和思想之门的启蒙之书。当然
《口述历史系列:刘航琛先生访问纪录》作者详述了蒋介石与四川军阀刘湘之间时分时合的微妙关系,是研究民国军阀史的重要史料。作者还重点回忆了本人在台湾与国民党当局之间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官司,反映了国民党退守台湾初期的政局。 刘航琛(1897-1975),四川泸州人,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因王陵基举荐,入幕刘湘,任四川省财政厅长,整理四川财政,助刘湘统一四川。刘湘死后,转任中央,任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立法委员。因支持李宗仁竞选总统,出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随国民党迁台后,被控 叛国贪污 ,后经何应钦等人多方斡旋,得以保释。
......
本书主要由对九位澳门报贩、一位澳门报人的访谈整理而成。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澳门报业zui辉煌时入行,在如今报业衰微时依然坚守在这个行业,可谓见证了澳门报业兴衰的 活化石 。他们的回忆和讲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澳门报业近几十年的发展、变迁。
《上学记》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共七年,读过四个系,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上学记》写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学生涯,其中西南联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以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感受,讲述在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抗战烽火中,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知识和风雅。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何先生说:“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让人去顶礼膜拜呢?”
荣登由*与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中国高校出版社书榜(2013年10月)” 石兴邦先生的故事很多。一些大事件已经见诸许多留世的浩繁书卷。本书选择了先生的许多生活故事,并试图让读者如同亲耳聆听老先生娓娓道来的家长里短,近距离了解老先生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使之更丰满、更可亲。用这个活生生的凡人往事,注解莫测高深的伟大人生这一神圣课题。同时,对先生所参与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学术活动,我们尽可能多选取生活的细节、注重“未知”的呈现,回避一些生涩的学术渲染和人事纠葛,使之可信,可读,可传。
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的商业银行之一。1986年,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之路,打破专业银行业务垄断的局面,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在金融改革的浪潮下,交通银行承担起了中国金融改革试验田的任务。本书中20位亲历者将交通银行重组以来30年间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决策背后的细节娓娓道来。带大家领略交通银行30年来在金融改革道路上一步步走来的艰辛历程,更深入地感受这些成就背后交行人所付出的努力。希望通过对交通银行发展历程的梳理,为交通银行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也让社会各界更加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
他们生于年代的中国,他们出身中产家庭,考入清华大学,是当时的学界精英,而他们曲折的经历就是现代中国史里面激情燃烧岁月的一章,他们的际遇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年幼时即随父母流离颠沛,在上海租界求学追求进步他们曾距离大师们如此之近他们,见证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
本书是 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口述史 丛书之一,该丛书通过对离退休南方报业社长总编辑的访谈,记录他们任职南方报业领导时的经历和事迹,努力再现南方报业的峥嵘岁月,留下一份难得的南方报业发展实录。本书是著名报人、南方日报社原社长范以锦的口述史,他是从大学毕业进入南方日报一直做到退休的老报人,全程参与规划并见证了南方报业由一份报纸成长为一个传媒集团的历程。 本书分十一章进行叙述,讲述这位社长的成长环境、他与报业的结缘,如何创建 报系结构 的品牌媒体组织运营模式,如何探索出 龙生龙、凤生凤 的品牌媒体滚动发展路径等。本书有利于南方报业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发挥改革创新精神,对整个集团凝聚共识、转型发展有促进作用。
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的商业银行之一。1986年,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之路,打破专业银行业务垄断的局面,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在金融改革的浪潮下,交通银行承担起了中国金融改革试验田的任务。本书中20位亲历者将交通银行重组以来30年间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决策背后的细节娓娓道来。带大家领略交通银行30年来在金融改革道路上一步步走来的艰辛历程,更深入地感受这些成就背后交行人所付出的努力。希望通过对交通银行发展历程的梳理,为交通银行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也让社会各界更加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
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的商业银行之一。1986年,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之路,打破专业银行业务垄断的局面,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在金融改革的浪潮下,交通银行承担起了中国金融改革试验田的任务。本书中20位亲历者将交通银行重组以来30年间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决策背后的细节娓娓道来。带大家领略交通银行30年来在金融改革道路上一步步走来的艰辛历程,更深入地感受这些成就背后交行人所付出的努力。希望通过对交通银行发展历程的梳理,为交通银行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也让社会各界更加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
曾目睹了整个北洋的兴衰,亲身经历军阀混战时期的一些重大战役,诸如援湘战役、*次直奉战、第二次直奉战、直鲁联军与国民军之战、北洋政府安国军与国民革命军(即北伐军)之战等等,参与了直系奉系几乎所有的重大军事行动。
《口述历史系列:吴修齐先生口述历史》是台湾统一企业董事长、“台南帮”领袖吴修齐先生的口述历史,讲述了其出身贫苦农家而后外出谋职、经商的经历,其对自己人生历程和工商活动之回忆,映射出台湾八十年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史,七十载商业、工业、经济演进史。
《口述历史系列:吴修齐先生口述历史》是台湾统一企业董事长、“台南帮”领袖吴修齐先生的口述历史,讲述了其出身贫苦农家而后外出谋职、经商的经历,其对自己人生历程和工商活动之回忆,映射出台湾八十年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史,七十载商业、工业、经济演进史。
在《池孟彬先生口述历史》一书中,国民党海军副总司令池孟彬口述:亲历民国海军抗战行动、台海危机之国共海战;细说为蒋氏父子工作内情。 《池孟彬先生口述历史》由张力和曾金兰访问、纪录,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池孟彬先生口述历史》一书中,国民党海军副总司令池孟彬口述:亲历民国海军抗战行动、台海危机之国共海战;细说为蒋氏父子工作内情。 《池孟彬先生口述历史》由张力和曾金兰访问、纪录,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克俚福先生一生经历丰富多彩,出身于马耳他的一个普通的修船工人家庭,叔叔是马耳他工党创始人之一。1977年靠前次来到中国,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修习本科。曾两次担任马耳他驻华大使,在任期间,积极促进中马的经贸文化往来。现久居香港,为律师事务所不错顾问。《弄潮儿向涛头立:马耳他前驻华大使克俚福口述》是访谈录,通过克俚福先生亲口讲述的从童年至今的生活学习经历,描述了一位外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北大的巨大变革,反映了时代予以中国人民的深刻影响,以及世界对于中国的期待与希冀。
克俚福先生一生经历丰富多彩,出身于马耳他的一个普通的修船工人家庭,叔叔是马耳他工党创始人之一。1977年 次来到中国,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修习本科。曾两次担任马耳他驻华大使,在任期间,积极促进中马的经贸文化往来。现久居香港,为律师事务所 顾问。 本书是访谈录,通过克俚福先生亲口讲述的从童年至今的生活学习经历,描述了一位外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北大的巨大变革,反映了时代予以中国人民的深刻影响,以及世界对于中国的期待与希冀。
克俚福先生一生经历丰富多彩,出身于马耳他的一个普通的修船工人家庭,叔叔是马耳他工党创始人之一。1977年 次来到中国,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修习本科。曾两次担任马耳他驻华大使,在任期间,积极促进中马的经贸文化往来。现久居香港,为律师事务所 顾问。 本书是访谈录,通过克俚福先生亲口讲述的从童年至今的生活学习经历,描述了一位外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北大的巨大变革,反映了时代予以中国人民的深刻影响,以及世界对于中国的期待与希冀。
克俚福先生一生经历丰富多彩,出身于马耳他的一个普通的修船工人家庭,叔叔是马耳他工党创始人之一。1977年 次来到中国,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修习本科。曾两次担任马耳他驻华大使,在任期间,积极促进中马的经贸文化往来。现久居香港,为律师事务所 顾问。 本书是访谈录,通过克俚福先生亲口讲述的从童年至今的生活学习经历,描述了一位外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北大的巨大变革,反映了时代予以中国人民的深刻影响,以及世界对于中国的期待与希冀。
克俚福先生一生经历丰富多彩,出身于马耳他的一个普通的修船工人家庭,叔叔是马耳他工党创始人之一。1977年 次来到中国,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修习本科。曾两次担任马耳他驻华大使,在任期间,积极促进中马的经贸文化往来。现久居香港,为律师事务所 顾问。 本书是访谈录,通过克俚福先生亲口讲述的从童年至今的生活学习经历,描述了一位外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北大的巨大变革,反映了时代予以中国人民的深刻影响,以及世界对于中国的期待与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