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吴德同志调北京工作。此后十年间,他担任北京市及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领导职务。本书根据吴德同志的口述整理,是了解和研究 文化大革命 的珍贵资料。
本书是一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口述史。1990年代以来的二十多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并进入到了一个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时期。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性节点上,总结经验和教训,为迎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好思想上的准备,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正是本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一对一采访了十位中国知名高校的原党委书记和校长,聚焦时代变迁与高等教育发展,以生动的事例,忠实记录他们所在大学在学校治理、战略规划、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的理念与实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抓住机遇、迎来腾飞的发展历程。 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大学
《我为什么上大学 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以时间线为轴,聚焦1947 1983年间参加高考的30名中国两院院士的个体经历,披露受访者的励志追梦人生。本书涉及人物有 七一勋章 获得者吴天一, 香料院士 孙宝国, 首届中国存储终身成就奖 获得者郑纬民,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获得者陈国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等,内容叙述采用 小传 讲述 手记 模式。当事人通过讲述自己的求学故事,对青春岁月的回顾,展现那一代青年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成长历程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今天的青年特别是高考学子有一定的启迪和正向激励作用。
本书主要由对九位澳门报贩、一位澳门报人的访谈整理而成。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澳门报业zui辉煌时入行,在如今报业衰微时依然坚守在这个行业,可谓见证了澳门报业兴衰的 活化石 。他们的回忆和讲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澳门报业近几十年的发展、变迁。
处于八达岭长城周边的延庆地区,多年来流传着众多的民间传说,*著名的当属《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民间传说属于口头文学,反映了劳动人民日常的生活劳作情景,寄托了人们的丰富情感和美好愿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八达岭长城传说》记载了八达岭长城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岁时节令、风俗习惯和历史人物的传说,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和传奇色彩,是中国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在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入户采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目的传承人,收集该项目相关内容的老照片,拍摄相关内容,将采访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出版。
品牌: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详情 价格
本书内容由 七一勋章 获得者、安阳军分区原副司令员王占山的口述史和其家人、战友、朋友的回忆讲述构成。王占山作为一名老兵,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上百场战斗。面对枪林弹雨,他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为我国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和平时期,面对功勋荣誉,他从不以功臣自居,不计较个人得失,退而不休、情系国防,为赓续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贡献力量。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王占山 七一勋章 。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 挺 字在困厄中求出 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 精神成就了 天下之大功 。他潜心治学砺志,饮誉 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 中兴名臣 的美誉;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为中 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他的家训思想智慧,*是影 响深远,为后人所推崇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下)》以郦波一贯的 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为读者全新揭示了曾国藩这个 神秘人物的真实面纱。本书生动阐释了曾国藩家训的 思想:修身、养性、自立、自达;识人、用人、立人 、达人;讲述了曾国藩家训中临事与处世的智慧,也 就是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常说: 人生需 有根柢,方可撑持世间变化 ,这种可以撑持人世间 风雨、坎坷、挫折、变化的人生 根柢 ,就是那种 精神、信仰、理想与情怀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自1937年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将培养杰出人才作为己任,至今共计输送各行各业很好建设者27万人。为梳理学校历史,总结办学经验
《信仰的力量 湘江战役故事集》以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 的历史脉络为线索,搜集整理了这期间发生在兴安、灌阳、全州等地的许多真实历史资料,并以故事的形式将战役经过、当地民众对红军的支援、革命火种的传播等娓娓道来,再现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赞颂了红军战士 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 的革命精神,感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信仰的力量代代传承!
李珂编著的《中国劳模口述史(第1辑)》精选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6级劳模班17位学员的故事汇集成册,这些学员都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各种表彰奖励。全书采用口述
云淡心远著的《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讲述了南北朝末年,这是一个无比英雄的时代,北周、北齐、南梁(陈)三国争霸,风云际会,群雄逐鹿。 代美男兰陵王、壮志未酬宇文邕、雄才大略陈霸先、一代英主杨坚……官场的博弈之道,战争的铁血奇谋,奋斗的心路历程,上演一段别样的三国传奇。 这是一个无比奇葩的时代,混世魔王侯景、禽兽皇帝高洋、荒唐天子高湛、 屠龙刀宇文护、 宰相祖珽、昏君陈叔宝、祸国女官陆令萱……挑战人性和伦理的底限。 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时代,隋唐从此开始,盛世从此开启,中国历史的走向从此改变。
云淡心远著的《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讲述了南北朝末年,这是一个无比英雄的时代,北周、北齐、南梁(陈)三国争霸,风云际会,群雄逐鹿。 代美男兰陵王、壮志未酬宇文邕、雄才大略陈霸先、一代英主杨坚……官场的博弈之道,战争的铁血奇谋,奋斗的心路历程,上演一段别样的三国传奇。 这是一个无比奇葩的时代,混世魔王侯景、禽兽皇帝高洋、荒唐天子高湛、 屠龙刀宇文护、 宰相祖珽、昏君陈叔宝、祸国女官陆令萱……挑战人性和伦理的底限。 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时代,隋唐从此开始,盛世从此开启,中国历史的走向从此改变。
云淡心远著的《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讲述了南北朝末年,这是一个无比英雄的时代,北周、北齐、南梁(陈)三国争霸,风云际会,群雄逐鹿。 代美男兰陵王、壮志未酬宇文邕、雄才大略陈霸先、一代英主杨坚……官场的博弈之道,战争的铁血奇谋,奋斗的心路历程,上演一段别样的三国传奇。 这是一个无比奇葩的时代,混世魔王侯景、禽兽皇帝高洋、荒唐天子高湛、 屠龙刀宇文护、 宰相祖珽、昏君陈叔宝、祸国女官陆令萱……挑战人性和伦理的底限。 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时代,隋唐从此开始,盛世从此开启,中国历史的走向从此改变。
云淡心远著的《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讲述了南北朝末年,这是一个无比英雄的时代,北周、北齐、南梁(陈)三国争霸,风云际会,群雄逐鹿。 代美男兰陵王、壮志未酬宇文邕、雄才大略陈霸先、一代英主杨坚……官场的博弈之道,战争的铁血奇谋,奋斗的心路历程,上演一段别样的三国传奇。 这是一个无比奇葩的时代,混世魔王侯景、禽兽皇帝高洋、荒唐天子高湛、 屠龙刀宇文护、 宰相祖珽、昏君陈叔宝、祸国女官陆令萱……挑战人性和伦理的底限。 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时代,隋唐从此开始,盛世从此开启,中国历史的走向从此改变。
当苏联国旗自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一个时代终结了,数亿人的生活就此改变。戈尔巴乔夫作为最后―任总书记,是苏联命运的重要见证者。 这是戈尔巴乔夫近期新的回忆录。作者站在人生边上,重思改革得失,力求吐露苏联命运的全部真相。他以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生智慧,回顾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与详情,披露苏联解体前后鲜为人知的内幕,并驳斥对改革的诸多谎言和误解。
本书 精选了 17位全国劳模的故事萃集成册。这17位劳模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或五一劳动奖章,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各种表彰奖励。全书采用口述体记述,由先进人物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个人的成长经历,有亲情、爱情、友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委屈,乃至逆境中的辛酸,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个个真实的、在大众中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的形象。
《〈新周刊〉口述史》以丰富的图文,让办刊人员讲述杂志创办二十年来种种秘闻趣事,从内部工作人员的视角看这群媒体人为一本杂志所付出的心血:元老级的创刊人孙冕、封新城讲述《新周刊》的创刊经过以及对其精神之新锐的回溯;陆续入职的记者、摄影师讲述自己有关这本杂志的点滴记忆 为它奋斗、为自己追梦的种种美好与辛酸。这批人,他们或选择继续留守,或带着《新周刊》的基因去往人生的另一场旅程。在他们的回忆性文字中,《新周刊》的二十年,不仅记录着一个时代的体温,也同样留存着他们的青春热度。
本书以口述史形式记录了澳门路环岛近百年的变迁,其中包括渔业、人口、商业、教育、信仰、民俗等,书稿中的受访者为路环岛各行业人物,他们亲历了路环岛的发展、繁荣和转型,通过口述为读者展现了路环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李珂编著的《中国劳模口述史(第1辑)》精选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6级劳模班17位学员的故事汇集成册,这些学员都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各种表彰奖励。全书采用口述体记述,由先进人物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其中有个人成长的经历,有亲情、爱情、友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委屈,甚至逆境中的辛酸,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个个真实的、在大众中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的形象。
本书是在宦乡日记及笔记,宦乡子女、朋友及同事的口述及回忆文章,相关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写就的,内容丰富翔实,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宦乡这位饱经民族忧患和在以救国图强为己任的人生经历中淬炼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同时也对了解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些重要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宦乡 (1909~1989),我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杰出的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任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前线日报》总编辑;抗战胜利后,1947年任上海《文汇报》副主笔,1949年初任天津《进步日报》总编辑,后至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任筹备组副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欧非司司长。1954年奉调出使英国,任驻英代办处常任代办。1962年回国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兼研究室主任。1976年恢复工作后,奉调出使欧洲共同体,兼任驻比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