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50-100元
  • 6折-6.9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6折6折-6.9折
筛选:
    • 启功口述历史
    •   ( 16 条评论 )
    • 启功 /2024-04-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启功口述历史》是由启功述说自己的一生,由赵仁珪、章景怀整理而成的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启功的家族、童年和求学之路、启功与辅仁大学、启功与师大以及启功的学艺回顾。这本书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展现了启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成就和思想观念。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启功先生的学术生涯和人生轨迹,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

    • ¥59 ¥88 折扣:6.7折
    • 口述史研究(第四辑)
    •   ( 122 条评论 )
    • 杨祥银 /2019-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口述史研究》是由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关于口述史的连续性出版物,计划每年出版2期,此为第四辑。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2篇,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捷克与中国的14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与环境研究,口述历史、记忆与认同,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教学,以及口述历史经验总结与思考等专题展开跨学科与跨领域探讨。此外,还收入书评书介5篇,这些作品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口述史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 ¥59.3 ¥89 折扣:6.7折
    • 太行记忆:红旗渠精神口述史(抢救性口述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初期战天斗地的精神力量)
    •   ( 21 条评论 )
    • 马福运刘建勇编 /2024-01-31/ 湖南人民出版社
    •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典型代表。本书作者团队历时5年多,采访了120多位红旗渠修渠劳模、普通民工及红旗渠精神传承人,整理出近120万字的访谈内容,形成117篇人物口述录,入书72篇。本书以抢救性的口述史,还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 一穷二白 的基础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场景,弘扬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红旗渠精神,展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战天斗地的劳模风采。书中的人物故事展现的伟大精神,将激励新时代儿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 ¥85.8 ¥128 折扣:6.7折
    • 林崇德口述历史(修订版)
    •   ( 12 条评论 )
    • 林崇德/口述,辛自强 吴安春 林羽霄/整理 /2023-12-28/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林崇德口述历史》主题是展示一个中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知识分子成长生涯,自述爱国、爱党、爱学术、爱教育和爱学生的历程。作者要表现自己一生的追求和理念:把忠心呈于国家,把孝心献于长者,把爱心奉于社会。作者要对心理学界说的话是: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具有国际化;要对教育界说的话是:培养出跨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要对社会说的话是: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只要在人生十字坐标上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都能发光发热。全书以十章展示了作者身为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发展历史:家乡,入学,投身基础教育,重回故校,构建思维心理学,构建基础教育观,学术带头人之路,老骥伏枥志千里。作者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求实求是的原则,因此对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72.4 ¥108 折扣:6.7折
    • 记忆——北大考古口述史(一)
    •   ( 127 条评论 )
    • 赵辉 著作 /2012-04-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大考古的历史是北大所有师生共同书写的,是所有关心支持北大考古的各界人士共同书写的。这段历史的每位参与者都为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把自己人生的喜怒哀乐与之紧紧联系起来。这是一部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历史,也是有着各种各样评价的历史,但绝不是一部生硬呆板、晦涩枯燥的官修史。

    • ¥67.5 ¥98 折扣:6.9折
    • 顾明远口述史
    •   ( 106 条评论 )
    • 顾明远 /2018-09-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中国教育学会荣誉会长、中国教育学界泰斗级学者顾明远教授讲述的本人的教育、生活、工作经历,以个人教育生活的历史来反映中国教育近90年的历史变迁。本书以*人称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娓娓道来,在亲切之中道出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大事、要事,在个人生活史之中阐述中国教育发展史,在历史之中又充满个人的故事。本书不仅仅是还原顾先生的成长、生活、工作,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供相关学者专家相互考证、研究。

    • ¥65.7 ¥98 折扣:6.7折
    • 从女性学出发.毕业生篇
    •   ( 4 条评论 )
    • 于光君 马良 /2024-12-01/ 中国妇女出版社
    • 本书为 妇女口述历史丛书 中的一本,选取了15位在京工作的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专业毕业生,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她们职业发展的情况、女性学专业教育对她们的影响以及她们对女性学专业和学科建设发展的建议、期望等,力求展现女性学毕业生的风采,促进女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本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女性学专业20年发展历程的展现,又是向向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建校75周年献礼。

    • ¥85.8 ¥128 折扣:6.7折
    • 从电业管理总局职工学校到华北电力大学(1950-1995):以口述史为中心
    •   ( 0 条评论 )
    • 王硕 /2025-02-1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这所学校真正的历史全貌是难以用文字完整呈现的。本书仍希望综汇各方资料,与大家分享这所学校五十六年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部分往事。1949年,中国电力行业百废待兴,急需人才。1950年,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职工学校应运而生。之后,这所学校九转曲折办学,建校于西城区大盆胡同,曾迁校天津,又转回北京定址西直门外北下关,再建新校于清河小营,忽辗转至河北邯郸岳城水库,继而定校址于保定,其间索回部分小营校园,并于昌平朱辛庄、保定再建新校区。学校也建成重点中专学校,又 中专戴帽 升格为北京电力学院,继而改名河北电力学院,再改称华北电力学院,直至1995年两地合建华北电力大学。这是一个学校的个案,也映射了教育的发展、行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迁。贯穿其中的主线是这所学校的迁徙与发展,其背后则隐含了中国高等教

    • ¥65.7 ¥98 折扣:6.7折
    • 口述史研究(第三辑)
    •   ( 140 条评论 )
    • 杨祥银 /2019-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口述史研究》第三辑将继续秉持 回顾性、前瞻性、多元性与跨学科性 原则,围绕口述历史的理论、方法与跨学科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3篇,来自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16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叙事与医学、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与企业(商业)研究、口述历史、社区规划与历史建筑等专题展开跨学科和跨区域讨论。

    • ¥59.3 ¥89 折扣:6.7折
    • 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 9787010262499
    •   ( 0 条评论 )
    • 万平,尹文钱 /2024-02-01/ 人民出版社
    •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奖,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自1983年届至2015年第二十七届“梅花奖”评选中,川渝两地共有24人30次获得“梅花奖”。本书收录了24位获得“梅花奖”川剧表演艺术家的口述历史。全书采用现场采访的方法,将获奖川剧艺术家的学艺经历、代表剧目、流派传承等,用“实录”的方式记录保存下来,探讨川剧艺术发展创新的历史,总结戏曲表演艺术家成长成材的规律,汇集川剧表演艺术家的独特体验,为川剧基础理论建设提供鲜活生动的史料实证,为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建设和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川剧的历史经验和学理性分析。

    • ¥52 ¥80 折扣:6.5折
    • 江苏家训史
    •   ( 14 条评论 )
    • 陈延斌等 /2020-07-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家训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家训文化作为我们国学和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文化的世俗化,通俗化,包容了斑斓多姿的文化意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本书是对江苏地区历代流传下来的家训文本展开的介绍和研究,旨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今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 ¥66.3 ¥99.5 折扣:6.7折
    • “523”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   ( 335 条评论 )
    • 屠呦呦罗泽渊李国桥张剑方吴滋霖施凛荣 等口述,黎润红访问 /2015-10-30/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屠呦呦等 29 位受访人均是当年参与“ 523 ”任务与青蒿素研发工作的科研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具有代表性。他们的叙述,真实再现了青蒿素研发的艰辛历程。 全书既有全景扫描,又有类似“情景再现”的深度刻画,还有事后的反思和分析,选配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珍贵原照,与口述文字相得益彰。 在“ 523 ”任务及青蒿素研发历程中,由于各研究单位之间、研究单位与科研人员以及研究单位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导致了后期在科研成果的分享中也出现了意见分歧。本书以口述史反映真实历史,对于当年遗留下来的各种争议并不回避,尊重各方发出声音的权利。 这一群体访谈录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屠呦呦及青蒿素研发的历程,感受到当年“ 523 ”任务的庞大和诸多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了解中国科学一段珍贵的历史。

    • ¥56.6 ¥85 折扣:6.7折
    • 对话拉贝
    •   ( 6 条评论 )
    • 陈民 常晅 著 /2024-06-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基于南京大学 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 项目团队2021年国际科考成果,以口述史采访的材料为主要内容。团队围绕《拉贝日记》的发现、出版、翻译以及传播,采访了大量亲历者和见证人。本书将采访实录通过适当的加工呈现给读者,以期让更多人了解《拉贝日记》和其背后的故事。该书的基础是已经拍摄成的纪录片,围绕拉贝的家人、研究者、话剧演员,通过他者的视角再现拉贝的和平与大爱,是一部主题鲜明、形式活泼、贴近青少年读者的和平教育读本。

    • ¥66.64 ¥98 折扣:6.8折
    • 斯里兰卡华侨华人口述史
    •   ( 58 条评论 )
    • 余媛媛著 /2020-08-01/ 中国华侨出版社
    • 本书是以口述史为契机而引发的专题和团队性合作调查和研究。包括上篇老华侨华人:记忆、认同、国籍;下篇多元化的新生力量:选择、凝聚、经验。老华人和新生代华侨用自己的人生积攒下了斯里兰卡 一带一路 宝贵经验。这些经验的总结为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 一带一路 发展提供了民族志和经典案例研究。 老经验 加上 新经验 可以为我国在海外发展提供借鉴,使到达斯里兰卡的 新 华侨可以少走弯路,更好的适应所在国的社会文化,促进者 一带一路 的发展,为两国邦交友好更上一层楼做着奠基。

    • ¥53.7 ¥88 折扣:6.1折
    • 守护石窟 石窟人诉说石窟保护的奉献与情怀 王金华,郭桂香 著
    •   ( 0 条评论 )
    • 王金华,郭桂香 /2019-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守护石窟》是由复旦大学牵头发起,王金华教授和郭桂香编审组织成立采访组,联合敦煌石窟、大足石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共同实施中国石窟保护七十年口述史计划的结晶。此计划的实施殊为难得,被访人多已80、90高龄,是与共和国共命运的一代人。从他们的口述中,不仅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石窟保护70年的发展历程,还能从不同视角体味70年间重要的石窟保护工程,如敦煌莫高窟崖面挡墙支护工程、云冈石窟“三年”抢险加固工程、麦积山石窟“喷锚支护”加固工程、龙门石窟奉先寺加固工程及潜溪寺石窟治水工程、大足石刻治水工程(136窟及卧佛治水工程)、敦煌莫高窟第85窟国际合作壁画保护工程等工程背后的点滴故事。这项口述史计划,既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献礼,向为石窟保护、研究、弘扬等作出贡献的所有人们致敬,

    • ¥60.3 ¥98 折扣:6.2折
    • 守护石窟 石窟人诉说石窟保护的奉献与情怀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王金华,郭桂香 /2019-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守护石窟》是由复旦大学牵头发起,王金华教授和郭桂香编审组织成立采访组,联合敦煌石窟、大足石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共同实施中国石窟保护七十年口述史计划的结晶。此计划的实施殊为难得,被访人多已80、90高龄,是与共和国共命运的一代人。从他们的口述中,不仅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石窟保护70年的发展历程,还能从不同视角体味70年间重要的石窟保护工程,如敦煌莫高窟崖面挡墙支护工程、云冈石窟“三年”抢险加固工程、麦积山石窟“喷锚支护”加固工程、龙门石窟奉先寺加固工程及潜溪寺石窟治水工程、大足石刻治水工程(136窟及卧佛治水工程)、敦煌莫高窟第85窟国际合作壁画保护工程等工程背后的点滴故事。这项口述史计划,既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献礼,向为石窟保护、研究、弘扬等作出贡献的所有人们致敬,

    • ¥65.6 ¥98 折扣:6.7折
    • 守护石窟 石窟人诉说石窟保护的奉献与情怀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王金华,郭桂香 /2019-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守护石窟》是由复旦大学牵头发起,王金华教授和郭桂香编审组织成立采访组,联合敦煌石窟、大足石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共同实施中国石窟保护七十年口述史计划的结晶。此计划的实施殊为难得,被访人多已80、90高龄,是与共和国共命运的一代人。从他们的口述中,不仅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石窟保护70年的发展历程,还能从不同视角体味70年间重要的石窟保护工程,如敦煌莫高窟崖面挡墙支护工程、云冈石窟“三年”抢险加固工程、麦积山石窟“喷锚支护”加固工程、龙门石窟奉先寺加固工程及潜溪寺石窟治水工程、大足石刻治水工程(136窟及卧佛治水工程)、敦煌莫高窟第85窟国际合作壁画保护工程等工程背后的点滴故事。这项口述史计划,既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献礼,向为石窟保护、研究、弘扬等作出贡献的所有人们致敬,

    • ¥67.9 ¥98 折扣:6.9折
    • 守护石窟:石窟人诉说石窟保护的奉献与情怀 王金华,郭桂香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93835
    •   ( 0 条评论 )
    • 王金华,郭桂香著 /2019-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守护石窟》是由复旦大学牵头发起,王金华教授和郭桂香编审组织成立采访组,联合敦煌石窟、大足石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共同实施中国石窟保护七十年口述史计划的结晶。此计划的实施殊为难得,被访人多已80、90高龄,是与共和国共命运的一代人。从他们的口述中,不仅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石窟保护70年的发展历程,还能从不同视角体味70年间重要的石窟保护工程,如敦煌莫高窟崖面挡墙支护工程、云冈石窟“三年”抢险加固工程、麦积山石窟“喷锚支护”加固工程、龙门石窟奉先寺加固工程及潜溪寺石窟治水工程、大足石刻治水工程(136窟及卧佛治水工程)、敦煌莫高窟第85窟国际合作壁画保护工程等工程背后的点滴故事。这项口述史计划,既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献礼,向为石窟保护、研究、弘扬等作出贡献的所有人们致敬

    • ¥59.78 ¥98 折扣:6.1折
    • 丽泽忆往 刘家和口述史 刘家和,全根先,蒋重跃
    •   ( 0 条评论 )
    • 刘家和 口述全根先 蒋重跃 访问整理 /2021-01-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刘家和先生九十二年学术人生的自述,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学者口述史”中心采访整理成书。本书以年代为序,分“往事回忆”和“丽泽卮言”上下两篇,主要讲述了刘先生的家庭、求学、教学、科研活动及学术思考,辅以对家人、良师的回忆,展示了一代史学名家的人生成长之路、学术建树与学术思想,也通过大历史中的个人视角,折射出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

    • ¥57.3 ¥86 折扣:6.7折
    • 她们的世界——100位继母的访谈故事 刘志军 朱 月 等 人民出版社 9787010214740
    •   ( 0 条评论 )
    • 刘志军 朱 月 等 /2020-05-01/ 人民出版社
    • 继母作为女性的特殊形象,往往在家庭角色关系中处于较为尴尬的位置。人们对于这个身份,也蕴含着复杂感情,*为人熟知的就是邪恶继母的负面刻板印象。随着再婚逐渐成为中国的普遍现象,继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的调查表明,很多人对于继母群体的接受程度依然不高,继母形象依然存在污名化的事实。在继母群体的发展壮大、女性意识的觉醒、婚姻家庭等社会观念的变迁、公众认知的日益立体和理性等因素的影响下,继母群体在现代社会已呈现出一种去污名化趋势。然而,由于文化变迁的滞后性、观念转变的缓慢性、生物妈妈与社会妈妈的割裂性,继母群体的去污名化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书从浙江大学《文化人类学》课程中学生完成的继母社会调查中精选100例访谈加以整理,以期对当地继母的形象进行立体化的深描,呈现她们

    • ¥58.8 ¥98 折扣:6折
    • 她们的世界 100位继母的访谈故事 人民出版社
    •   ( 2 条评论 )
    • 刘志军,朱月 等 /2020-05-01/ 人民出版社
    • 对继母而言,这是一个《格林童活》与《家有儿女》并存的时代。我们对这一群体依然不乏"恶毒皇后"的印象,却坦然地接受越来越多"刘梅''的出现。在如今这个吊诡的时代,日益开放的社会对离婚和再婚广泛接纳,继母这一正不断发展扩大的群体,究竟该何去何从?本书整理了100位继母的访谈故事,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继母群体在当代呈现类型多样化、认同多元化、形象污名化的特点。当今社会,刻板印象在继母身份建构的过程中依旧起着重要作用,但大众也逐渐从先入为主地拒斥继母,转变为关注其个体差异和立体性的社会身份,呈现去污名化趋势。这一趋势是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与继母群体的规模增长、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婚姻家庭观念的快速变迁、公众认知的日益理性及立体化等因素紧密相连,是不同群体之间社会互动的

    • ¥62.3 ¥98 折扣:6.4折
    • 她们的世界 100位继母的访谈故事 人民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刘志军 朱 月 等 著 /2020-05-01/ 人民出版社
    • 对继母而言,这是一个《格林童活》与《家有儿女》并存的时代。我们对这一群体依然不乏"恶毒皇后"的印象,却坦然地接受越来越多"刘梅''的出现。在如今这个吊诡的时代,日益开放的社会对离婚和再婚广泛接纳,继母这一正不断发展扩大的群体,究竟该何去何从?本书整理了100位继母的访谈故事,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继母群体在当代呈现类型多样化、认同多元化、形象污名化的特点。当今社会,刻板印象在继母身份建构的过程中依旧起着重要作用,但大众也逐渐从先入为主地拒斥继母,转变为关注其个体差异和立体性的社会身份,呈现去污名化趋势。这一趋势是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与继母群体的规模增长、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婚姻家庭观念的快速变迁、公众认知的日益理性及立体化等因素紧密相连,是不同群体之间社会互动的

    • ¥64.1 ¥98 折扣:6.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