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计有十六帝,本丛书包括除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末帝朱由检而外的十四位皇帝的全传。虽名为 皇帝全传 ,实则各卷以皇帝为核心人物,对该朝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做细致、生动的描绘,力求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完整的社会风俗画卷。 本丛书作者廖心一先生原为历史学者,其创作秉持 言必有据 的原则,意在以小说的体裁书写历史,与当今通行的戏说类、穿越类写作迥异其趣。整套丛书字数达千万之巨,涉及人物三千二百余,百分之九十以上实有其人;书中除个别情节属想象与虚构外,稍微重要的人物、情节及典章制度,都有出处。为此,作者翻阅了大量史料,前后历经三十余年,呕心沥血,方告完竣。各卷末附《人名索引》,列出该卷出现的重要人物,以便读者随时翻检。 《嘉靖皇帝全传》以嘉靖皇帝为核心人物,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整个嘉靖朝所有重大事
《康熙传》 卓越领导力是怎样炼成的? 清军入关18年后,年仅8岁的玄烨登上帝位。谁也想不到,八年后,他一举擒拿权倾朝野的鳌拜集团,实现亲政。一个娃娃皇帝,他的见识与魄力从何而来?康熙告诉你,修炼领导力要趁早! 康熙是帝王,更是卷王。自律刻苦爱思考,解锁帝王技能之余,卷出职场新高度,老师忙飞,大臣崩溃。出塞外,巡江南,收台湾,拒沙俄,征朔漠,调度有方,用人得宜,建立不世功勋。弥合满汉,言出必行,经济文化两手抓,开启中国封建王朝后的辉煌。 本书充分运用《清实录》《康熙起居注》等一手史料,详细讲述康熙自律、勤奋、宽仁、开明的一生,解析卓越领导者如何提升自我,活到老、学到老,如何巩固权力,如何教养子女,平衡事业与家庭。 《雍正传》 多面 真汉子 的改革与突围 十三年如何改变一个国家?康熙末
群众出版社自1964年3月出版《我的前半生》后,2007年1月出版了《我的前半生(全本)》,补充了1964年出版时删掉的16万字;2011年1月出版了《我的前半生(灰皮本)》,这是溥仪*早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所写的反省笔记;2013年1月出版了《我的前半生(批校本)》,收录了溥仪在清样上批校的亲笔墨迹;2013年1月同时出版了《我的前半生(图录)》,作为其他几个版本的辅助性读物。至此,《我的前半生》的所有版本集结到齐,几个版本反映了这部旷世名著的完整成书过程,对照阅读会使读者对溥仪有更全面、真实的了解。为便于读者收藏,将五个版本统一装帧设计成套装。
康熙末年九子夺嫡。1722年,康熙突然逝世。既无赫赫战功,又无朝野拥戴,表现平凡又低调的皇四子雍亲王出人意料地突围而出,在一片质疑声中迅速登极。他为父皇办了一场前所未闻的葬礼,而自己的登基仪式却办得草率至极,还反复上演“让位”闹剧……所有的反常之举似乎在暗示什么。雍正难道真的得位不正,甚至弑父?经历康熙61年盛世的清王朝此时积弊重重,雍正即位就刻了一方“为君难”的印玺。因为从朝堂到民间,对他继位合法性的质疑,各种抵制他的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过,而父皇康熙的成就看起来也的确难以逾越。但雍正立志成为“一代令主”,力图革除康熙晚年的各项积弊,扭转大清王朝早已隐现的衰亡危机。 为此,“硬汉皇帝”雍正展开了大规模的整饬行动,而在如此严重的困难与重重阻力面前,他该如何破局?该如何让大清跳出“盛
晋唐五代宋元古书画,千载传承,其间留下了包括历代内府和重要藏家的收藏鉴定用印。这些古印是不同时代的印记识鉴,是确认古书画所历时代和真伪的依据和见证,但自明代以来,这些鉴藏古印本身的真伪却异常混杂颠倒。作者积数十年之研究,对历代鉴藏古印的真伪作了全面分析和考辨,成此专著次为十章。从面对传世至今包括若干国宝名迹在内的古书画作品作出独立的鉴别。这也应是吉书画研究和鉴定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和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