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近20年来关于罗伯特 E.李的部重要传记,向读者再现了美国历伟大、代表性的将领之一。罗伯特 李虽然不赞成奴隶制,也不赞成脱离联邦,但因为不忍心向自己的孩子、邻居和心爱的弗吉尼亚 挥剑 ,而选择为南方出战。本书全面记录了李将军在南北战争期间的军旅生涯,披露了战场上的更多细节,分析了他为战争而制定的战略,以及终失败的原因。如作者迈克尔 科达所说,李将军的自尊、勇气、领导才能和谦逊的性格让他成为 败战名将 。
本书是一部关于古巴革命历史领袖菲德尔 卡斯特罗的传记著作,于2012年底在古巴出版西班牙文版。菲德尔 卡斯特罗详尽讲述了他的家世、童年、青少年及大学的学习生活,个人思想发展轨迹、投身革命斗争的历程,组织攻打蒙卡达兵营、流亡墨西哥、 格拉玛号 登陆、在马埃斯特腊山的武装斗争,直至1959年取得全国胜利。除卡斯特罗本人口述外,作者还以提问、对话的方式,并辅以大量历史档案文献、同亲属和历史人物的访谈、实地考察等内容,以及17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多角度地丰富和充实了这部回忆录。 全书内容浩瀚,叙事具体生动,是目前了解和研究菲德尔 卡斯特罗生平思想和古巴革命历史的权威、*代表性的著作。
胡琏是国民党军中最会打仗的将军,毛泽东说他“狡如狐,勇如虎”。开国大将杨勇说:“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 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比黄百韬多。环球时报说:胡琏指挥的石牌保卫战,粉碎了日军进军我大西南的企图,歼灭日军7000多人,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解放战争中,在中原同二野刘伯承交手,由于十一师全是美械装备,略占便宜;在山东南麻,粟裕用5个纵队围住了他,由于天降7天7夜暴雨,武器潮湿,粟裕损失了数千人,加上敌援军已到,只好撤围,事后粟裕要求辞职。在金门战役中,利用解放军28军的轻敌,守住了金门,成为“金门王”。
廖汉生,湖南省桑植县人,土家族。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廖汉生回忆录》由廖汉生同志回忆、口述,李迎选同志整理成稿,胡子克同志帮助修改,再经廖汉生同志审定完成。
《粟裕年谱》以年谱的形式记述了传主77年的生命历程,特别是再现了他从青年学生到共和国大将的成长足迹,形势转折时的处变不惊,一心为公的宽广胸怀,面对厄运的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平易近人的领导风范,许多珍贵史料是首次公开发表。
王震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在1980年,叶剑英就曾让人转告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的邓力群:“王胡子是我党我军的有功之臣。要找几个人,把他的一生写出来,以教育、激励后人。”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及照片,记述了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王震上将的戎马一生,详细地记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的过程,全书真实感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名将的光辉一生。 本书为王震的传记,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卷包括第一至十六章,按时间是1908—1955年。其时王震47岁。这一卷记述了自他出生后包括他在我军中工作的全部战斗经历,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立下的不朽功勋。下卷包括第十七至二十七章以及生平大事年表,
保定军校先于黄埔军校,但是不如黄埔军校那么名声显赫。综观国民党的上层军政首脑人物,多出自于保定军校,因此保定军校及其人物对近代中国的进程,曾有过重要影响和起过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历史及其人物的研究也应向更加深广的层面拓展,如果我们的下一代人,对许多民国历史人物还未弄清楚的话,那么势将长久遗忘和泯灭。陈予欢同志所进行的工作,其意义就在于此。
王震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在1980年,叶剑英就曾让人转告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的邓力群:“王胡子是我党我军的有功之臣。要找几个人,把他的一生写出来,以教育、激励后人。”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及照片,记述了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王震上将的戎马一生,详细地记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的过程,全书真实感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名将的光辉一生。 本书为王震的传记,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卷包括第一至十六章,按时间是1908—1955年。其时王震47岁。这一卷记述了自他出生后包括他在我军中工作的全部战斗经历,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立下的不朽功勋。下卷包括第十七至二十七章以及生平大事年表,
本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刘忠将军的回忆录,系统地回顾了他从一个普通的泥水工人成长为我军高级指挥员的经历,尤其是其中对于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回忆和记录,留下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亦使本书成为上海出版界为数不多的关于长征的亲历回忆作品。
《洪学智》是一部关于洪学智上将的优秀文学传记,全书完整地再现了洪学智长达77年曲折辉煌的军旅生涯,真实地记录了他从一名大别山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彪炳史册的共和国勋臣的传奇人生历程。作为人民出版社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图书,本书前后历经8年实地调研写作完成,内容史料详实,情节生动,气势磅礴,跌宕起伏,兼有史学与文学融合的特色。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18章, 120余万字,并配珍贵图片50余幅。
熊廷弼(15691625),明末经略辽东的肱骨重臣。明朝人说他“在辽而辽存,去辽而辽亡”,乾隆说“明之晓军事者,当以熊廷弼为巨擘”,现在武汉仍有用“熊廷弼”命名的街道和公园。他的著作对明末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满族早期的社会状况,辽东蒙古各部的驻牧地点、社会经济状况和明、蒙关系等都有翔实的记载。本书在各种熊氏著作单行本和选集本基础上整理而成,可说是一部校勘精密、编次有序、收录完备的“全集”,全书收录诗歌41首、奏疏207篇、书信472篇、揭帖15篇、杂文18篇,按时间先后为序。附录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熊氏传记、佚事和相关的题跋,及作者整理的熊廷弼年谱。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是一项反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光辉业绩的宏伟工程。 它的主人公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卓著的元帅、将领,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各个方面的著名爱国人士,贡献突出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劳动模范,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 这些传记的意义远远超越记述个人生平的范围,它们是新中国开国史、建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基史、创业史的浓缩,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 元帅传系列:(包括《彭德怀传》、《贺龙传》、《陈毅传》、《
本书以史料为依据,以岳飞的一生为主线,浓墨重彩地重现两宋交替之际那段战火纷飞、铁马的岁月。大战小役轮番上演,尔虞我诈矛盾重重:宋高宗赵构、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李纲、完颜挞懒、宗泽、金兀术、韩世忠、秦桧……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交替出现,每个人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为了不同的利益而激烈博弈,倾情演绎宋金之间刀光剑影、官场斗争、内政外交的历史大戏。 《北望河山》带你回首八百年,去了解一个真实的岳飞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张治中(1890—1969),字文白,安徽巢县人。淞沪抗日名将。从1946年3月起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1949年春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参加国共和谈。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后,他被挽留在北平。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 张治中在早期国民党和共产党组成联合战线、进了黄埔军校时,就被校内学生称之为“红色团长”。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与恽代英、邓演达、高语罕被列为“黄埔四凶”,几乎因此遭受蒋介石的打击。他三次讨逆、二次抗战,战功卓著,成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同时也得到蒋介石的信赖。在国共谈判时期,张治中曾三到延安,担当起力促国共两党合作、共挽民族于危亡的重要角色。 张
《江西籍开国将军故事(套装上下册)》汇集和选编了江西籍三百多位开国将军的故事,再现了开国将军浴血战斗的战斗场景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不仅是江西革命老区的骄傲,也是一部宝贵的弘扬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江西籍开国将军故事(套装上下册)》以故事的形式,再现江西籍开国将军的光辉业绩和精神品质,为大家解读、学习、缅怀将军们的丰功伟绩,弘扬将军们的革命精神提供便利。 书中按将军的军衔级别高低进行编排。级别相同的,按姓氏的拼音音节顺序为序。其中*篇即上将篇为3位上将的故事,第二篇即中将篇为35位中将的故事,第三篇即少将篇为234位少将的故事。
本书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战前美国的军备情况以及美、英等国军队在北非、地中海区和欧洲大陆进行的几次重要战役,特别是美、英军队强渡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北部实行大规模两栖登陆的军事行动。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北非盟军总司令和西欧盟军统帅,同华盛顿盟军联合参谋长会议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参加了重要战略计划的拟订、战斗部队的组织准备和各次战役的指挥工作,因此,书中所提供的材料,对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方面同希特勒德国作战的经过情况以及盟军统帅部的战略计划和战术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所述表明,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德、意、日的竞争,重新瓜分世界,攫取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争夺世界霸权,书中在叙述一些重大战役时,暴露出作者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为着各自国家统治
李本涛在仪仗队还是个中队长,别看他是个彪形大汉,干起实际工和却非常细致。他所在的一中队是传统的先进集体,一个功臣中队。为了保持33年的荣誉,他日常工作压力很大。为此,他倾心付出了自己全部精力和心血,赢得了部队官兵的好评。他不愧 是仪仗军营中的双料冠军。多年来。他对仪仗事业的执着和奉献让我感动,他是一个立得信的人,一个先进的人,一个三军仪仗队优秀军人的代表。 我国是世界大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力迅速增强,在国际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外事活动日益频繁。我们三军仪仗队一次又一次经受了考验,出色地过错成了任务。至今,经李本涛执行的我们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司礼任务达500多次。为此,他荣立了二等功,
阎锡山是民国史上一个极为复杂又颇具特色的人物。他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自幼膺服儒家纲常名教,深谙程朱陆王学说。青少年时期正处于 新旧世纪之交,那时,古老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正一步步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晚清专制统治已经进入末年,新生的资产阶级正 在积聚自己的力量,中华处在大变革的前夜。在社会潮流的推拥下,他开始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期间,他有幸考取武备学堂,有幸赴日留学,更 有幸亲聆孙中山的教诲,加入同盟会,参加铁血丈夫团,直至回国掌握军队、响应武昌起义,在山西干出了堪称大举的事业。 本书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阎锡山复杂多变的一生。作了较为 详尽的记述。
《贺龙传》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的决定,由总参谋部组织编写,历经十余年,七易其稿,在对全国25个省、11个大军区的数百位当事人和知情者采访的基础上,搜集综合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忠实而完整地再现了从两把菜刀闹革命到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勋的贺龙元帅的一生。邓小平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本套丛书还包括以下:《刘伯承传》、《叶剑英传》、《陈毅传》、《罗荣桓传》、《聂荣臻传》、《徐向前传》、《彭德怀传》。
蔡锷,初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出生在湖南宝庆县(今邵阳市)一个清贫农家。5岁开始接受父亲的发蒙教育。6岁被邻村一家私塾招为伴读。11岁被当地名师樊锥免费收为弟子。13岁参加童生考试,受到主考官江标的赏识,补为县学生。1897年9月,经湖南新任学政徐仁铸推荐,以优异成绩考人官绅合作培养新政人才的长沙时务学堂班,从此成为时任该校中文总教习梁启超的人室弟子,开始直接受到他的维新思想的熏陶。蔡锷在时务学堂期间,遵循梁启超的指导,认真阅读了他为宣扬康有为改制学说而精心撰写的《读孟子界说》、《读春秋界说》二文,及《孟子》、《春秋公羊传》等书,撰写了数量可观的读书笔记,多数受到梁的表彰,称其“比例精当,见地莹澈”。打这时起,蔡锷便萌生了澄清天下的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