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对照《曾国藩家书全编》共收录了曾国藩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至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等人的一千二百五十余封家书,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其内容非常丰富,有的谈家常琐事,有的讲做人的道理,有的论治学的方法,有的说处理人际关系和为官之道。同时,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总括一句,他是教给我们要立志做个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人,所说的话,也都是曾国藩曾经身体力行的经验总结,见解深刻,读来受益匪浅。 本书按曾国藩一生行迹分四个时期:在京为官时期、镇压太平天国时期、镇压捻军时期和办理天津教案时期。并且每篇之后均加以详细注释,是曾国藩一生思想经历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使广大读
杨度,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师从王闿运研习 帝王之学 ,也曾东渡日本研究君主立宪政体;他曾是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参与公车上书,;他是袁世凯的高级智囊,被视为 帝制余孽 ;他帮助孙中山,拯救李大钊,晚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曲折坎坷、诡奇多舛的人生是志在救国,上下求索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阶层的生动写照,也从侧面勾勒了近代中国夹缝中求生、艰难崛起的背影。 唐浩明以史为鉴,以人书史,围绕杨度复杂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脉络,编织穿插王闿运、梁启超、蔡锷、孙中山、严复等众多时代人物的言行踪迹,再现了在20世纪风云变幻格局下的中国救国之路。与《曾国藩》一样,《杨度》一书历史真实,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展现出了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底与出色的小说技法。
《蒋中正日记揭密——从风雨飄搖到大局初定》选择在蒋中正人生起伏*、事业重要、斗争激烈关头的历史事件,力求真实再现蒋中正的心境: 蒋中正准备撤守台湾; “外蒙古案” “*”退出联合国; 阅读本书,你将进入中国当代历史上这个风云人物的精彩内心世界。 张治中如何率领19路军抗日? “长沙大火”究竟是谁所为,是否真如胡适所说? 惟一一位在西安事变后三探张学良的国民党高官究竟和他谈了些什么? 国共和谈完结之后张治中去了哪里? 张治中在走进共产党阵营之后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 作为国共历史上都不可能回避的重大历史人物,张治中经历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细节和真相究竟是什么? 《回忆父亲张治中》是一直伴随张治中身边女儿张素我对父亲生平的详尽回忆录。真实地还原张
曼彻斯特城俱乐部悠久而又令人自豪的过往,或许能够通过历史数据查证、回忆,但对于所有关乎荣耀与沉沦、心痛与欢乐的故事,却鲜有人知晓。《曼城俱乐部官方传记》试图通过一系列珍藏于档案馆中的罕见图片来重现队史
宋庆龄一生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她与中外友人和亲人的大量书信往来。她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有时一天就要写十余封信,直到手指僵直作痛才搁笔。她的书信很少要秘书代笔,大多是亲自执笔或用打字机书就的英文信。在饱受病痛折磨的晚年,书信成为她一种自慰的镇痛剂。在痛苦难耐的深夜,有时她会披衣而起修书给友人。她的书信是留给我们的重要历史文献,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九九九年《宋庆龄书信集》上下卷出版,收录了宋庆龄书信九百余封,近一百万字,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好评。本书所收书信主要是宋庆龄写给挚友廖梦醒和王安娜的私人信件。某种程度上讲,这些信件更加真切率直地表达了她的思想和情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她的光辉的一生。
无论国民党人将来的事业和前途如何,其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和突出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本书全面展示了中国国民党内,及其相关政府和军队中的成名人物共21458人,肖像照9580幅。
......
《当代俄罗斯著名钢琴家访谈实录》包括了两篇关于当代钢琴演奏艺术的两位巨人——埃米尔·吉列尔斯(Emil Gilels)和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的随笔。长久以来他俩被公认为世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他们的声望是如此之高,因而有别于所有其他的苏联同行。
\"《帝鉴图说》由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及马自强、吕调阳这些内阁大学士亲自编撰,供明神宗(万历皇帝)幼时阅读的教科书,是明代较为典型的版画读物。书名“帝鉴”,取自唐太宗“以史为鉴”之意,表明本书的内容主要是用来给帝王作为借鉴的;“图说”则表明本书是有图有解说的。 这部为小皇帝编写的教材,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收录上自尧舜,下止唐宋共二十七位古代帝王的事迹八十一则,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狂愚覆辙”共录三代以下共二十六位帝王劣行三十六则,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 》称九为阳爻、六为阴爻,本书上下篇在选取事例时分别以九九八十一或六六三十六为数,用以区分善恶,暗合《易经》。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辅以故事的白话解说,兼具知识、
《最后十年——警卫的回忆》一书是为纪念诞辰一百周年而写的,它完成于1993年夏,后因诸多因素未能出版。 书中所述,大部分是陈长江同志的亲身经历,使《最后十年》不仅较好地反映了那段历史的某些片断,为有志于研究这段历史者提供一些重要资料,而且也可使广大读者从更多的方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