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设有“学术论坛”、“专题研究”、“学术述评”、“回忆口述”、“档案选编”、“海外译文”、“史料辑存”等栏目,收录了《重新审视苏联援助国民党与孙中山联俄容共——各有现实需要和条件底线的俄中两党联盟》、《回忆孙中山宋庆龄对我家的关怀》、《无人能比的二姑》等文章。
《毛泽东尊师风范》主要内容包括:难忘的启蒙教师——毛泽东与邹春培先生、“敬老尊贤,应该应该”——毛泽东与毛宇居先生、“您是我民主思想的启蒙老师”——毛泽东与李漱清先生、“毛主席致追悼词的人”——毛泽东与毛简臣先生、“这个秀才是我小时候的塾师”——毛泽东与毛麓钟先生等。
《赵匡胤传》对改革家赵匡胤作出应有的评价和介绍。赵匡胤是我国历目前一个重要人物,史家在论及封建皇帝时,往往把唐宗、宋祖并称。事实上他代表了那个时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我们对他应当作出应有的评价和介绍。近年来我国史学工作者,对赵匡胤这个人物的评价,有着许多不同的见解。所有这些争论是接近容许的,这和党对科学工作所提出来的百家争鸣方针,精神上是悉相符合的;因为只有在学术上各抒己见,才能够促进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天下兴亡无定数,自有大手主沉浮!这里 有混一宇内的雄才伟略,也有小人误政的帝国斜阳; 有寻常百姓的深情缱绻,也有宫闱帝阙的香艳往事; 有生死相随的结义之情,也有手足相残的萧墙之乱; 有变革图强的锐意进取,也有墨守成规的日渐沉沦; 有萧萧易水的慷慨悲歌,也有历尽沧桑的喟然长叹; 有朔风劲吹的北国豪情,也有烟雨飘洒的江南韵致; 有追亡逐北的铁马,也有拈花微笑的文采斐然; 有战乱兵燹的山河破碎,也有金瓯一统的河清海晏。 刘亚军所著的《君临天下(4从赵匡胤到康熙)》以历史局外人的身份,对宋太祖赵匡胤、宋仁宗赵祯、宋高宗赵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思宗朱由检、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等七位帝王的文治武功以及与他们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述、剖析及总结。
在研究的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时,我们必须考虑到社会主义进入中国知识分子意识界的早期情况,包括这现象的历史发展以及当时靠前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从1897年发表《扬子江形势论略》而“由选学妖孽变到康梁派”时,他已经接触到鼓吹改革新思想的报章杂志,如康有为的《强学报》及张之洞、梁启超的《时务报》等。陈的四到五次日本的留学经验巩固了他的革命倾向,而这一切都与当时所出版的进步报刊和他所参加的学生政治活动以及他所建立的社会网络有关。
《韩国四总统合传》是历史人物传记,叙述了韩国的历史发展史和自1948年以来的大韩民国任总统李承晚以及朴正熙、金泳三、金大中四人的生平事迹,其描写手法清晰、独特,再现了韩国这么多年来的风风雨雨,也体现了这四位领导人的艰辛政路!
查理十二(1682-1718)在瑞典历目前的地位十分突出,在17世纪和18世纪之交,曾经在欧洲大陆叱咤风云,堪称一代天骄,与俄罗斯帝国的彼得大帝争霸东欧。伏尔泰著吴模信、吴煜幽编译的《查理十二传》记述他为何在国难当头之际登基,力挽狂澜,接着挥师东进,进行北方战争,击败丹麦、俄国、萨森和波兰。他1708年再度进攻俄国,兵败于波尔塔后,避往土耳其。之后他殚精竭虑,力图东山再起。1718年他进攻挪威时阵亡。伏尔泰集多种资料写成此书。此书与《路易十四时代》及《风俗论》被史家列为伏尔泰的三大历史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