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统治者,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中国古代皇帝很多,本书限于篇幅,只能从中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中大多数是在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有的皇帝,特别是开国之君,在建立新王朝之后,为了巩固刚刚取得的政权,实施了一系列稳定政局和发展经济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的皇帝在国家、民族出现危机时,坚持统一、反对分裂,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有的皇帝在国家、民族遭到侵略时,为了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果敢地率领广大人民进行英勇抵抗,体现了为国献身的精神。
《李鸿章传》 从“翰林书生”到“东方俾斯麦”的成功之谜! 晚清军政大权独揽的“铁血宰相”内心鲜为人知的起伏心路! “大汉奸”“卖国贼”帽子下一个“晚清大重臣”的起伏人生!
什么是信仰?当人类刚刚从混沌中睁开双眼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无疑是迷茫而又惶恐的,无法克服的生老病死,难于抵御的灾祸侵袭,不能左右的时空变幻,当这一切所产生的无力感从内心升腾,就要借助外力给予人的精神以家园般的归属感、支撑人的意志来缓解旷日持久的压抑和焦虑、驱除徘徊难消的无助和虚无,信仰就此产生。 在这种信仰力量的支撑下,人类心智成熟,行为逐渐理性,也逐渐从摇篮期成长起来。“我从哪里来?我要干什么?我到哪里去?”,千百年来困扰人们的迷茫要借信仰的力量才能廓清。 信仰承载着人类的苦难,也支撑起历史的天空。每一个时代所特有的信仰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前进。“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从巴比伦的囚笼到罗马人的屠刀,上帝的指引就像直接照进灵魂的圣光,引领着他的信徒在黑暗的日子里依然生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宰相制度及人物特色;秦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及人物特色;隋唐宋宰相制度及人物特色等。
什么是信仰?当人类刚刚从混沌中睁开双眼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无疑是迷茫而又惶恐的,无法克服的生老病死,难于抵御的灾祸侵袭,不能左右的时空变幻,当这一切所产生的无力感从内心升腾,就要借助外力给予人的精神以家园般的归属感、支撑人的意志来缓解旷日持久的压抑和焦虑、驱除徘徊难消的无助和虚无,信仰就此产生。 在这种信仰力量的支撑下,人类心智成熟,行为逐渐理性,也逐渐从摇篮期成长起来。“我从哪里来?我要干什么?我到哪里去?”,千百年来困扰人们的迷茫要借信仰的力量才能廓清。 信仰承载着人类的苦难,也支撑起历史的天空。每一个时代所特有的信仰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前进。“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从巴比伦的囚笼到罗马人的屠刀,上帝的指引就像直接照进灵魂的圣光,引领着他的信徒在黑暗的日子里依然生
19世纪,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内有民众起义外有强敌人侵的晚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一度独领风骚的当数“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章太炎语)的一位汉人——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乳名宽一,名子城,又名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其祖父曾王屏善于经营,以“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字作为治家的信条,教男儿“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必须有倔强之气。其父亲曾麟书是个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士人,自小对曾国藩进行严格的督导和训练。1833年,饱读《四书》、《五经》的曾国藩考中秀才后,进人湖南学府——长沙岳麓书院学习,第二年考取乡试举人。1838年,他第二次进京参加会试,名列三甲,改庶吉士,
乱世出英雄。具有显赫地位而又引起后人评说纷纭的曾国藩的出现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十九世纪中期,在鸦片战争的炮火声中,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传统的封建秩序日趋瓦解,内有民众起义,外有强敌人侵的晚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这风云激荡之际,1838年,27岁的曾国藩进京参加会试,名列三甲,改庶吉士,后又授翰林院检讨,走上了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读书求仕之路,并开始了漫长的仕宦生涯。曾国藩以他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根底、老成持重的品性和非凡的才识,得到权臣穆彰阿的器重。1847年即超擢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849年又升授礼部右侍郎。1853年,曾国藩以在籍侍郎身份任湖南团练大臣,以礼治兵,组建了一支儒家色彩极为浓厚、战斗力极强的湘军,转战十年,击败了拥有半壁江山、几乎取代清廷的洪秀全太平天国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