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肯定者誉其为 完人 ,谓其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谓其成就 震古烁今 ;否定者则谓其为 吾祖民贼 , 民族罪人 ,谓其愚诚而不顾 民族大义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切尽在书中。
暮气的清朝,为何*终成就了英雄、将军、宰相左宗棠? 以晚年入值军机为例,他负责 神机营 ,直接领导皇家禁卫军,统领各路大内高手,承担起保护大清朝廷的安危。他到底以何取信,凭什么自稳? 1875年起,他占据3倍于法国面积的新疆,完全有能力独立建国,而朝廷始终如一信任,全无隔阂。这与曾国藩1864年打下南京后遭遇极度猜忌,被逼自剪羽翼,构成强烈反差。朝廷对两人态度判若云泥,背后原因难道不值得深探? 左宗棠一生个性彰显,缺点明显,际遇却平步青云、骤然显贵,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 1000年来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 之一。他人格真实,处世智慧,办事风格虽备受传统争议,*终却创下中国1200年内无人能及的大事业。 《左宗棠的正面与背面:为官有术,做人有道》一书,选取左宗棠毕生9个关键面: 选择、交友、修身、创新、识才、用
从嘉应到东京,是青年黄遵宪人生和思想路上的主要经历。黄遵宪在嘉应遭遇太平天国十万大军攻打嘉应州,中间经历广州、北京多次乡试落第后在顺天乡试中举,在东京找到医治清帝国腐朽症药方而著书立说,这构成青年黄遵宪的基本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脉络。本书以青年黄遵宪人生路上的政治景观为线索,切入其人生和思想的研究,以揭示黄遵宪思想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全书重点考察翰林学士任职期间的表现,不仅提供了有关唐代翰林学士的丰富史料,而且对翰林学士的政治职能、文学活动等整体状况作了深入的考察与中肯的阐述。
《李鸿章传》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作者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清醒,也是一种困惑。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
张居正(1525-1582),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一代改革家。他主政10余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清查田亩,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重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消除边患,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任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水事亦颇有成效。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风雨张居正》讲述了这位改革家独特的成长历程和雄才大略,陈表了他在亲情与理想之间痛苦挣扎,在世俗与操守之间艰难取舍,并最终世人的毁誉,世俗的荣辱,为实现国家振兴全力挣搏的
张道藩是民国时期文化人混迹官场社会的代表性人物。他被称为民国时期的“艺术全才”,张道藩是蒋介石政权中CC系(陈果夫、陈立夫)的重要人物,同时又深得蒋氏信任,官运亨通。可在内心里何以总有“政途艰难可畏”之感,常有“尸位素餐”、“苟全性命”之念?徐悲鸿妻子蒋碧薇曾经收到张道藩从意大利寄来的一封长信,张道藩向她掏出了一颗赤裸裸的爱心。他几十年痴情投入这场民国时期沸沸扬扬的婚外恋情,最终何以又是悲剧收场?本书真实刻录一个文化人的官场之路和情感之旅,令人反思。
诸葛多智而近妖 (鲁迅语)。诸葛亮真有那么神奇吗?他真的算无遗策,用兵如神吗?诸葛亮的智慧又是从何处来的呢? 答案尽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