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注释本)一套三册,将近代中国显赫、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以及以他为首的湘军集团写得栩栩如生。小说在史实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事以及此起彼伏的矛盾,还有波谲云诡的官场,刻画了曾国藩以大局为重、以江山为先的英雄人物形象。《曾国藩》(注释本)的精彩之处还在于注者对一些专深的名词做了注释,既增强了可读性,又方便了读者。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关于王阳明的传记作品。本书简练地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试、政治、改过、讲学、贬谪、剿匪、平逆、晚年,等等,并辅以六十余幅相关稀见图片,图像、遗迹、作品等等,均包举无遗,让你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同时,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勤笃精进曾国藩》是一部对曾国藩人生全面解读之作,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推崇备至,亲自作序推荐。它堪称一部精神的冶炼志,有关人生的各个方面,居官、同僚、子女、养生、读书、观人、器量、骄奢、淡泊、挫辱、坚忍,自省、笃实 在作者凝重简练的笔触下,对一个出身卑微、资质平平的普通读书人变成中国近代史不容错过的大家的精神历程,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极有震撼力的叙述。此次出版,精心遴选了59
故事发生在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时期。楚国贵族蔫贾遭令尹斗椒陷害,伐宋失利,被押解回都,途中遭剑客刺杀。幸有忠臣相助,其子荔敖与母亲毁容求存,避难云梦乡,改名孙叔敖。 孙叔敖斩杀双头怪蛇,适逢云梦乡遭遇水患.,乡人以其触怒水神沉湖惩之,其母代子受过投湖身亡。期思县狐丘丈人收留孙叔敖,将毕生积累倾囊相授,孙叔敖如饥似渴,并得遇红颜成家立业。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毛遂自荐,主持治水,倾尽家资。然首次治水失败,他被诬陷、遭殴打,身陷囹圄竟不改其志,历时三载,治水不辍,终于修筑了我国历史上座水利工程期思陂,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 孙叔敖胸怀大志,来到郢都,甘为下等门客,在贵族排挤、斗椒寻仇的夹缝中卧薪尝胆,偶以“南图淮水,北饮黄河”之谋倍受庄王赏识。他孤身
中国人曾经创造出璀璨的文明,直至清代中期,中华文明依然以其深度与广度享誉世界。然而,荣光似乎在鸦片战争之时戛然而止,作为当时的能臣与大吏,林则徐以一身之力,将士大夫的操守与事功表露于内忧外困的应对之中。著者青年时代即着手林则徐研究,古稀之年依然钟情于此,现今将海内外相关文献尽数吸收,以凸显这位先哲略含悲情的人生际遇。语言简洁生动,图片讲究精美,以便于读者贴切地理解这位先驱者及那段民族心酸史。
一个天分并非出众的农家子弟,二十七岁考中进士,点了翰林,从此循规蹈矩地生活,按部就班地升迁,以一凡庸官僚的身份随波逐流了大半生,孰料,在四十二岁那年,与国家一同遭遇了历史巨变。危难当头,他于艰难竭蹶中奋起,终于使生命焕发出异彩,将自己的印记深深烙在了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一个晚清之际挽狂澜于既倒的名臣,抛开其身后百余年不绝的赞美与詈骂,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年代,作为肩负国家存亡、文化续绝的栋梁,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的思想、事业与为人,给后人以何种教益?一个故去百余年的人,何以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这部评传,既是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也是以真实可信的史料勾勒历史人物,复苏国民记忆的一个尝试。它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更为接近历史本来面目的曾国藩。
中国的官制,奴隶社会实行世袭制,史不界称为世卿世禄制度;秦朝实行按功授官;汉朝实行察举和征辟两种方法;魏晋南北朝主要实行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在随朝已经产生,到了唐朝得以完善和全面推行。这种通过考试后拔官吏的制度,较之过去,有了重大的改革。对更广泛的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以及郭行教化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历代沿续不衰。五代十国各行开考,金元两朝亦不例外,就连张献忠在四川建立的大西国、洪季全在南京建立的太平天国,也开了科举子业。作为一个朝廷,少了科举是不可以的。有记载,外国实行考试录官,是从中国科举学来的。“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过去的”(孙中山《五权宪法》)。科举被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末世才志之士李鸿章,任首席封疆大吏兼北洋大臣二十五年,主持海军衙门十年,手握清廷水陆兵权。他又被誉为中兴名臣,主持洋务运动和筹办海防,开中国军用、民用工业之先河。他更是近代外交史上的 和谈状元 ,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处于关键地位,受命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 本书以老辣凝重的文笔、宏大的叙事风格,以场景转换和人物对话串联重大历史事件的方式,架构出历史的大场面的大架构,描述了李鸿章浮沉跌宕的人生传奇,勾勒了一个性格矛盾、复杂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晚清风云变幻的社会局势。同时,重要人物、重要战场、宫阙、会馆、炮台、服装、枪炮、军械、兵舰等辅以老照片或插图近400幅,重现历史现场。 帝国黄昏,体制腐败,官宦保守顽固,社会风气不开,李鸿章辗转周旋其间,移祸避衅,苦心孤诣把
这本书,不是原创,是在1999年初版《秦桧传》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史学界为了拨乱反正,普及历史知识,曾经出现一股撰写人物传记的热潮。这些人物,大多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圣君贤相,即所谓正面人物。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些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作过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为历史增添了光辉。人们常说,历史一面镜子。但是,这面镜子,犹如《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一样,是有正反两面的。善与恶、美与丑、忠与奸是并存的,而且,总是在斗争与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因此,写好一部有血有肉的奸臣传,也是历史教育所必需的。它既可以突现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也可以客观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起到“嘉善矜恶”的作用。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仅凭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上了仕途,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科事务、礼部侍郎
本书在介绍郭嵩焘生平事迹时,着力揭示其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并纠正了前人关于其生平事件的某些误记;首次系统考订了其著作写作、出版和存世流传情况。对学术界过去研究较多的郭氏政治、自强、外交等思想,本书作者有新的开拓;对前人研究较少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如郭氏的军事、经济、哲学、经学、考据、伦理、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则设立专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除了分析其独到的思想学说和文化学术贡献外,还特别注意探讨传主在这些领域,如何首开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之风气。 本书初版荣获第5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这部长篇小说以丰富的历史及人物史料为基础,以史与诗的交融,在广阔的晚清历史背景上刻画了曾国藩这一晚清重臣和文化名士的历史形象。小说将曾国藩置于晚清政权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晚清政治社会的剧变,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等历史漩涡中,通过曾国藩在时代激流中的起伏浮沉,忧乐荣枯,展示了这一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同时还塑造了左宗棠、李鸿章、李秀成等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小说气魄雄伟,典雅宏阔,融历史风情、典章文物与诗情史实于一体,堪称当代文学一部重要的史诗性作品。本书版本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2000余年。他们之中,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 本书汇集历代约400余位皇帝的小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且后附历代皇帝一览表。如此,则大体反映了历代帝王的全貌。
曾国藩的家书以其鲜明的特色和深广的文化内涵及悠久的教育意义而备受读者喜爱,被视为家庭教育、修身养性之圭皋。曾国藩传世的家书1400多篇,作者唐浩明选取其中的240多篇,对每篇家书进行评点。他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一个人物的心灵世界,破译一个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 书中配有曾国藩的大量书信手迹、书法及文学作品影印件和晚清重要人物肖像等珍贵图画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一切,连同唐浩明的权威评点,对读者走进曾国藩的精神世界、传承家庭教育及个人的修身养性都大有裨益。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所谓帝王者,有的是这条河中的中流砥柱,有的是泥沙俱下的浊流污垢;有的是乘风破浪的帆船,有的是顺流而下的朽木。对于帝王,人们有的忠顺,有的反叛;有的艳羡,有的排斥;有的觊觎,有的远离。人们对于帝王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更反村出“帝王”二宇的分量。所以,钩沉其史迹,传述其轶闻,于今不无裨益——大而言之,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历代王朝国运的兴衰,帝王统治的成败得失,可为治国平天下者镜鉴;小而言之,可增进个人修身齐家的智慧,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水平。总之,所有读者,都可从该书的阅读中获得教益。通览全书,我觉得它至少有如下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本书体现了山东画报出版社一贯的出版特色,高品味通俗化,图文并举,填补了中国帝王题材出版物的一项空白。有
《武则天:无字碑上写传奇》讲述了一个传奇女人演绎的叛逆,辉煌、孤绝的人生,一代女皇精心导演的盛唐惊心动魄的权力角逐大戏。看青石碑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其内容包括女皇是怎样炼成的、坐拥天下、女皇的炫彩生活等。
曾国藩是一个性格表现多侧面的复杂历史人物。他一手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使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延祚了半个世纪,严重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但其为官治学又不无可取之处。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人生经历,全书主要分人生道路与学术思想两部分,而重点在学术思想,概括较全,论述较深,把握较准,于零散中理其脉络,在批判中寻其旨归,录人所未录而发人所未发,既有利于对曾国藩的全面了解,又有助于今日为官为学的借鉴,将曾国藩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千古一相——管仲传》 以 详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 、 推行法治 、 重视商业 、 发展经济等,书中尤以对管仲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的民本思想和遵从事物规律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创见与实践的着意发掘,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 彪炳史册的功勋 与遗泽后世的风范 , 还原出了一个生动真实又难能可贵的伟人形象。
本书采取“传”与“评”、“史”与“论”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结构,全面研究了李鸿章的生平活动和思想。在此基础上,着重剖析了其从经世致用思想向洋务思想嬗变及进一步发展的历程,从而深入探讨了这一跨越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从核心的层面上参与了晚清所有重大活动的枢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作风的特点,作为封建重臣与清醒认识世界形势的政治家、思想家之间的无法调和的矛盾,正确论证了他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 《曾文正公家书》李鸿章老师的人生自述!修身、齐家、平天下!
法国的路易十四的地位大约相当于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他所处的时期也正是法国*君主制由盛而衰的转折期。1661—1715年的法国史是以“路易十四时代”之名而载入史册的,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一段法国史就是一本路易十四的个人传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路易十四在这段历史中的特殊地位。他在法国历史上是专制的典范、勤政的典范,同时他也以其浪漫情调的私人生活而著称。因此安东尼·列维撰写的《路易十四》这本关于介绍路易十四的个人传记,既能反映法国从封建时期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的历史面貌,也能尽览法国宫廷风情和领略法国人的浪漫风格。 《路易十四》记录了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