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是一位非常有个人特点的政治家,被誉为 国之瑰宝 ,是20世纪伟大女性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尚明轩研究员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孙中山和宋庆龄相关研究和著述工作。几十年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史料的发现,他的代表作《宋庆龄传》也一再修订、重版。尤其是在2012年曾做了大幅度增补工作,添加了宋庆龄后半生的大量内容,使这本传记在内 容上更加完整。 此次出版,考虑到宋庆龄一生所留下的珍贵影像和各种文物都是重要的历史载体,又增加了近500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与文字相互映照,增强了可读性。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精英后的辉煌,中国近代化的开创与实践者,中国传统文化理想的化身。唐浩明所写《曾国藩》以史料为框架,以野史、年谱、诗文作品为辅助,通过文学想象的手段,塑造了一个形神兼备的曾国藩。曾国藩治军行政的方针、用兵制胜的谋略,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文化修养和人格品味都在本书中得以展现。
宋庆龄一生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她与中外友人和亲人的大量书信往来。她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有时就要写十余封信,直到手指僵直作痛才搁笔。她的书信很少要秘书代笔,大多是亲自执笔或用打字机书就的英文信。在饱受病痛折磨的晚年,书信成为她一种自慰的镇痛剂。在痛苦难耐的深夜,有时她会披衣而起修书给友人。她的书信是留给我们的重要历史文献,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九九九年《宋庆龄书信集》上下卷出版,收录了宋庆龄书信九百余封,近一百万字,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好评。本书所收书信主要是宋庆龄写给挚友廖梦醒和王安娜的私人信件。某种程度上讲,这些信件更加真切率直地表达了她的思想和情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她的光辉的一生。
《陈独秀南京狱中资料汇编(上下)(精)》一书达百万字之钜,是目前 为详尽记录和反映陈独秀自1932年10月15日至1937年8月23日在上海被捕、各方营救、庭审、判决上诉、改判、入狱到释放及南京狱中生活等方面的资料汇编,集民国档案文献、报刊书籍、往来书信、本人著述于一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此书又是一部研究创新之作,两千余条注释均反映了编者的匠心与成果。其中一是认真考证了一批陈独秀及当时名家来往书信的年月;二是发掘出了新资料如《中国论坛》、《密勒氏评论报》等五六种外文报及百余种 报刊、大量书信及相关资料;三是编者在书中撰写的“导读”、“跋”和“陈独秀狱中大事记”等结合 的史料,展现了陈独秀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些不仅便于读者了解文献的相关背景,而且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史料书,对深入研究陈独
“蒋经国的传由外国人写,远比中国人写有意义。” 蒋经国之后,台湾历经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几代领导,然而每次民调显示,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这位集中国宫廷、苏联共产主义、美国民主价值、台湾本土经验于一身的谜样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和经历? 蒋经国与邓小平在莫斯科同学少年,一心服膺共产主义,归国后分道扬镳;数十年后,隔着海峡,一个推行改革开放,一个力促“十大建设”,一个建立现代化强国,一个成为“亚洲四小龙”,是必然还是巧合?为什么自章亚若死后,蒋经国终其一生不见儿子章孝严、章孝慈?为什么两位私生子却成了蒋家第三代中*秀的继承者?为什么蒋家第四代成了悬崖边的贵族,天生逆反政治? 蒋经国曾是威权政治的关键人物,却也是台湾民主与现代化的推手。他极富
长期追随蒋介石的吴国桢指出,蒋一生最爱读、读得最多的两本书是《孙子兵法》和《战国策》。他从《孙子兵法》中学习军事谋略;从《战国策》中揣摩纵横捭阖的权术。蒋介石表面上以王明阳、曾国藩的理学标榜,但实际上,对中国古代权术以及帝王术的揣摩已达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李宗仁说: 蒋先生统兵、治政的本领均极端低能,但其使权谋、用诈术则天下第一。 该书稿讲述了蒋介石的的用人、识人以及纵横捭阖之术。
画册分“求索”“革命历程”“建设时期”“改革年代”和“情怀”5个部分,反映了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光辉的一生,以及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事业所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书中使用的近400幅照片,主要是从保存在中南海西花厅的邓颖超生前留下的资料里选出来的,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发表。
蒋介石和汪精卫都自诩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汪精卫在与蒋介石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屡屡败北,走向了背叛国家、千夫所指的不归路。蒋介石不可能与汪精卫同流合污,他想尽一切办法将汪精卫置于死地
《蒋中正日记揭密——从风雨飄搖到大局初定》选择在蒋中正人生起伏*、事业重要、斗争激烈关头的历史事件,力求真实再现蒋中正的心境: 蒋中正准备撤守台湾; “外蒙古案” “*”退出联合国; 阅读本书,你将进入中国当代历史上这个风云人物的精彩内心世界。 张治中如何率领19路军抗日? “长沙大火”究竟是谁所为,是否真如胡适所说? 惟一一位在西安事变后三探张学良的国民党高官究竟和他谈了些什么? 国共和谈完结之后张治中去了哪里? 张治中在走进共产党阵营之后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 作为国共历史上都不可能回避的重大历史人物,张治中经历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细节和真相究竟是什么? 《回忆父亲张治中》是一直伴随张治中身边女儿张素我对父亲生平的详尽回忆录。真实地还原张
无论国民党人将来的事业和前途如何,其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和突出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本书全面展示了中国国民党内,及其相关政府和军队中的成名人物共21458人,肖像照9580幅。
作为一个在乱世中崛起的枭雄,蒋介石凭借的是他的胆识与权术。在一个封建制度被打破,民主制度逐渐萌发的年代里,蒋介石只一味地认为以一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而缺乏相应的现代知识和外交能力,虽然他的弱点和短处,可由宋美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然而“从此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凄凉依然伴随他终老台湾。 蒋介石是从专制走向民主政治的过渡性人物,他本应义无反顾地推进这一历史过程,不幸的是,他人为地中断了这一历史过程。他自诩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却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逆潮流而行,坚持独裁统治,在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 郑闯琦编著的《蒋介石全纪录(上下)(精)》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公正、客观、形象、完整地评述了蒋介石的一生,35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这个历史关头的风云人物!
孙炳炎先生是与陈嘉庚先生同时代厦门有名爱国华侨,并有交集合作。该书包括“孙炳炎的少年时代”“孙炳炎的人生轨迹”“孙炳炎的人生意义”“孙炳炎的精神世界”四篇,取材真实典型、正侧相衬、叙议结合、传中有评、评中有传,展现传主的思想品格、人生历程及成败得失,是具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和思想教育意义的传记著作。
本套丛书共16册,10卷,包括《领袖卷》、《先驱卷》、《英烈与模范卷》、《军事卷》、《民运卷》、《隐蔽战线卷》、《政治经济建设卷》、《科教卷》、《文化卷》、《统战与国际友人卷》。
杨度,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师从王闿运研习“帝王之学”,也曾东渡日本研究君主立宪政体;他曾是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参与公车上书,;他是袁世凯的高级智囊,被视为“帝制余孽”;他帮助孙中山,拯救李大钊,晚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曲折坎坷、诡奇多舛的人生是志在救国,上下求索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阶层的生动写照,也从侧面勾勒了近代中国夹缝中求生、艰难崛起的背影。
《胡乔木传》(精装)(全2册)内容介绍: 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本书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文武民国》这套书如实再现了民国初期那段瞬息万变的历史。 坐镇中央的北洋领袖,割据四方的各省督军,武夫当权,你争我夺,纷乱不已。 由落魄秀才到直系统帅,不爱财、不畏死、不卖国,一代猛士吴佩孚。 腐恶势力顽强,政治道德破产,民国成立前后时局动荡不堪,由六君子遭际,窥探民国一隅。 审时度势,指点国防抗战,纸上亦能谈兵,国士无双,蒋百里当之无愧。
师永刚说历史(共4册)套装书,分别把红军、雷锋、切格瓦拉和样板戏,这几个与红色相关,与革命相连接的关键词用全新的视角做以后现代的解读,书中配以大量的历史图片,把这些革命元素中为大家所不知的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的挖掘。每本书都是对那些为人所痴迷的红色年代和红色经历的剖析,以期让了解和不了解那些年代的人在书中找到共同的时间通道,去体会革命一词的时光意义。
《陈独秀南京狱中资料汇编(上下)(精)》一书达百万字之钜,是目前 为详尽记录和反映陈独秀自1932年10月15日至1937年8月23日在上海被捕、各方营救、庭审、判决上诉、改判、入狱到释放及南京狱中生活等方面的资料汇编,集民国档案文献、报刊书籍、往来书信、本人著述于一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此书又是一部研究创新之作,两千余条注释均反映了编者的匠心与成果。其中一是认真考证了一批陈独秀及当时名家来往书信的年月;二是发掘出了新资料如《中国论坛》、《密勒氏评论报》等五六种外文报及百余种 报刊、大量书信及相关资料;三是编者在书中撰写的“导读”、“跋”和“陈独秀狱中大事记”等结合 的史料,展现了陈独秀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些不仅便于读者了解文献的相关背景,而且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史料书,对深入研究陈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