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璋(1859—1919),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受袁世凯赏识,参与小站练兵。与段祺瑞、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民国后,出任江苏都督。袁世凯帝制自为失败,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冯为国璋副总统。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起,引发张勋复辟,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后因政见向左,与段祺瑞分道扬镳,北洋军阀走向分裂。本书作者广搜资料,并实地考察京津及河间等地,采集了大量的口述、回忆资料。通过客观分析,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全面的冯国璋形象。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陈独秀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陈独秀先生的读本。 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一个时代的历史就是几千个优秀人物同时演出的一场戏剧。孙中山和章太炎就是这样的历史人物,他们是中国近代史上当之无愧的文武斗士。在孙中山和章太炎近三十年的革命交往中,他们曾有过一致反清、共建民国、讨袁护法的革命蜜月,也有过因革命政见不同而矛盾不断的困苦时期。本书分 心系家国,投身革命 相识定交,共商大计 、 同盟总部,分歧迭生 民国肇始,若即若离 讨袁护法,同仇敌忾 统一分治,又生歧见 国共合作,分道扬镳 中山逝世,同志情谊 八个篇章,再现了孙、章既患难与共又分歧迭生的革命交谊。
《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一位在民盟中曾任要职的老人叶笃义的八十回忆。他曾参与了民盟创立与发展的许多重要活动,与司徒雷登、张东荪、张君劢、罗隆基等现代史上的关键人物过从甚密。他的经历是以救国、兴国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他的这部自述是输忠尽悃、披肝沥胆之作,从中可以让人知晓老一辈知识分子走过的路、蹬过的河、爬过的坡,甚至跌过的跟头,颇能给人以震撼。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凡的人物。他怀抱崇高理想,不懈革命,开创民国,翻开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孙中山的一生中,有许多追随者和得力助手,他的机要秘书戴季陶就是其中之一。本书从 生逢时代 聚于一处 亡命日本 依偎扶助 共事广州 不离不弃 创办杂志 共研理论 建立军校 相伴北上 戴季陶主义与孙中山 六个篇章讲述了孙中山与戴季陶的故事,图文并茂地缅怀了革命先驱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同时也深度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另一位重要的思想者、理论者和政治人物戴季陶的尽忠职守与反复多变。
梁启超(1873—1929),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人物之一。齐小刚所著的《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梁启超》以信而有证的史料,秉公立论,分段评说,准确地勾勒了梁的政治生涯,探讨了改良主义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复杂关系,同时对梁的思想和学术文化作了富有哲理性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创见的新观点。《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梁启超》中还对梁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余爱好、人际关系等作了介绍,轻重谈雅恰到好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李鸿章传》又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梁启超称:“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了解李鸿章,可窥中国近代史四十年风云变幻。李鸿章早年多舛,后拜在曾国藩门下、组建淮军、太平天国,直至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洋务运动,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失败,无奈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晚年建设海军、悲壮故去。一生沉浮,与大清国命运紧密相连。梁启超对李鸿章在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全新的梳理与解读。还将李鸿章与诸葛亮、王安石、曾国藩、左宗棠、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古今中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得出“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的结论。如何评价这位饱受争议的重臣,梁启超给了答案:“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目前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
1912年1月1日,年仅19岁的杨杏佛在孙中山组建的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处任收发组组长。虽然仅有三个多月时间,但杨杏佛深为孙中山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感染,在他年轻的心里埋下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种子,扣好了 人生粒扣子 。从此,无论身在何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着杨杏佛不断奋斗。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通过 敬佩孙中山 加入同盟会 、 初见孙中山加入秘书处 、 践行中山愿留学寻科学 、 追随孙中山任职大帅府 、 随侍孙中山筹建中山陵 、 继承中山志维民权遇难 六个篇章,全面地展现了杨杏佛在孙中山精神影响下英勇奋斗的历程。
杨寿国著的《阿登纳传(1876-1967)》是联邦德国首任 康拉德·阿登纳的传记。阿登纳是一位跨世纪的人物,他一生历经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纳粹时期、盟国占领期和联邦德国等五个历史时期,可谓饱经历史沧桑。面对战败的废墟,出任 的阿登纳使德国在并不算长的时间里从战败的废墟重新崛起为欧洲巨人,可以说他是战后德国恢复和再次快速崛起的 人物,是欧洲统一的主要 。从这本传记可以看到阿登纳跌宕的人生经历,德国从战后恢复到重新崛起的全过程以及法德和解、欧洲联合的艰难起步。
冯国璋(1859―1919),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受袁世凯赏识,参与小站练兵。与段祺瑞、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民国后,出任江苏都督。袁世凯帝制自为失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冯为国璋副总统。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起,引发张勋复辟,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后因政见向左,与段祺瑞分道扬镳,北洋军阀走向分裂。《冯国璋传》作者彭秀良广搜资料,并实地考察京津及河间等地,采集了大量的口述、回忆资料。通过客观分析,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全面的冯国璋形象。
......
......
李公朴(1902-1946),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兼民主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李公朴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著名的“七君子”之一。他致力于中国的民主事业、出版事业、文化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本书全面、客观地记录了李公朴的一生。作者搜集丰厚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李公朴家人珍藏的资料及照片,如实地再现了他进步、辉煌的一生,此外,本书还为读者展现了李公朴不为大家所熟知的一面——一位和蔼可亲的慈父、一位疼爱妻子的好丈夫。
全书收录了曾任民盟中央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主战士,“七君子”之一的沈钧儒先生从1901年到1957年分别给妻子、兄弟、子女、孙辈的200多封家信,这些家信都是沈钧儒家属献出的珍宝。通过这些家信反映了不同时期沈钧儒先生的活动轨迹,引领读者去触摸沈钧儒先生几十年不平凡的人生,以及那一段段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的重要历史,令人为之动容。
《蒋介石与*合作岁月》编著者王相坤。 《蒋介石与*合作岁月》内容提要:蒋介石是个复杂、多面的历史人物。在大陆诸多史学者笔下,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他总是以反面的形 象出现的。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共产党经历的磨难与挫折,大都与蒋介石有关,甚或是他一手导演的。这是蒋介石的一面。 蒋介石还有另一面——民族主义者。在关乎中国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上,蒋介石的坚定态度不容质疑,并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做了 一些有益的事情。这一点也是不能否定的。否则,就无法解释他和国民党能够在中国大陆执政长达22年之久,曾经实现了名义上的国家统一;在他 执政时期,中国作为世界“四巨头”之一,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他执政时期,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 经过艰苦努力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