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书记说:“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为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增强宗旨意识,解决好群众立场、群众感情问题。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查找差距中增强动力、拿出措施,切实改进,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隆重推出由穆青、冯健、周原撰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书。本书系上个世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少华、游湖所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评述,全景式地反映了林彪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一生,堪称史学园地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有质有文,毫无沉闷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著名的史学论著,如《史记》等,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字。但不知从什么时起,史学渐渐远离了文学,只剩下一幅无血无肉的骨架,也就渐渐远离了喜爱它的人们。 《林彪的这一生》,作为一部史学人物传记,大胆采用纪实体裁,以平实的叙述、白描的勾勒、洗练的文字,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到一般人物传记那样的沉闷之感,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人物形象
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习仲勋同志多彩人生画卷中的 39 个典型事迹,生动表现了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多个精彩瞬间,展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冲锋在革命、建设、改革前沿的光辉形象。第 1 — 32 节叙述了习仲勋同志自少年时代起投身革命,在革命和建设中英勇奋斗的片断;第 33 — 39 节讲述了习仲勋同志在邓小平等人指导下勇于破除思想藩篱冲锋在改革前沿,为探索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及相关改革而奔走、实践的光辉业绩。全书通过丰富、生动的事例突出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时期披荆斩棘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画卷,同时配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来使这个画卷更加丰满生动。
本书实事求是地回顾了习仲勋同志的生平事迹,全面地展示了当年历史演进的趋势和特点,客观地反映了刁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革命精神和革命胆略,以及对国家、民族走过的这段重要历史道路进行的深刻思考。读后令人深受感动、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本书对广东广大领导干部提高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执政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是周恩来传记中最全面、生动和的版本之一。本书作者自1960年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具有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1963年3月5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时刻,为了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人民美术出版社甄选出了一批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全彩作品,以精美图册的形式奉献给读者。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和他的祖国走过了漫长且短暂的60年。这期间人们经历了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岁月一一1957年的“反右”、1958年的“大跃进”、1960年的中苏关系破裂、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风云、“九一三”等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 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兴风作浪,进行了大量的篡党夺权的罪恶活动,使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和损失。许多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与这场错误的运动作了奋力抗争,他们坚信真理,绝不屈服。刘少奇在他71岁生日差12天时离开人世,在这最后的一段时光中,这位老人始终乌唇紧闭,一言不发,但他的脑海里信念始终没有变一一我永远是人民的儿子,人民会还我一个公道。 邓小平在这期间历经磨难,几上几下。他在周恩来病重时复出。他的到来让处在动
戚厚杰著的《巾帼英雄(赵一曼)/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普及性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读本。全书共十个章节,以时间为线,用轻松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中国历 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从李家有女初长成写到感天动地育英雄,使读者认识这位感天动地的民族女英雄。作品占有资料丰富,写作严谨而不失生动,可读性很强。
《七位革命前辈的故事》一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中出类拔萃者。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文韬武略出众超群,革命精神足称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虽然书中所讲述的人物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则成为我们民族用之不竭的财富。
抗战初期,蒋介石国民党对日作战是积极的,正面战场的忻口、凇沪、徐州、武汉等会战就是证明,宋美龄也亲上前线慰问伤兵,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做出了特殊贡献。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宋美龄则从自已所代表的美英派大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向蒋介石施加影响,对外外交折冲,继续推动抗战。 蒋介石、宋美龄这对抗战期间的“第一夫妇”;就是在重庆这座中国的战时首都,度过艰难的抗战岁月,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向忠发的浮沉人生》一书通过十三章五十一节,运用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采取时间顺序,详述了向忠发充满矛盾的一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不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全书语言生动,内容充实,发人深省,既可以作为党史读物,又可以作为普及知识的大众读物。
“文化大革命”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忘却的十年,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 在这场动乱中,我们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和损失。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兴风作浪,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许多党和国家的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遭受冲击,被迫害致死;大批的优秀知识分子和各界爱国人士横遭凌辱,饱受折磨,家破人亡…… 但是,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的意志不可抗拒。“文化大革命”在亿万人民的愤怒中被制止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了,文革中的风云人物终于收到人民的审判,浮上高层又沉入地狱,成为历史的罪人。 十年生死、十年沉浮,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本书资料丰富、翔实,文字准确、流畅,既是一本政坛风云人物传记,又是一部披露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始末的纪实文集。
本书由周恩来亲属中的晚辈、身边工作人员的子女所写的回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文章组成。作者们均在周恩来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西花厅,与周恩来、邓颖超有过接触,亲耳聆听过他们的教诲,也是他们高尚品格的见证人。作者们通过回忆,写下了与周恩来、邓颖超相处的幸福时光,记述了周恩来、邓颖超的一些事迹,反映了他们努力工作、艰苦备斗、关心下一代、刻苦学匀的品格,凸显出周恩来和邓颖超身上集中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他曾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他也被称为阴谋家、伪君子、窃国大盗: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且看一个梟雄真实的人生历程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看见的是历史的风雾尘雨,岁月的一页尚未写尽,砚上的墨早已凝干——章士钊之女、乔冠华遗孀章含之,拨开时光的重重云烟,细叙昨日旧事残梦:记忆中的父亲、共和国岁月的悲欢离合、人生的起起伏伏……
曾国藩,崛起于落后的农村,出身于白面书生,成名于拯救大清。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东南之主、湘军之父、洋务之父,大清王朝的中兴名臣,有清一代的儒学藩镇,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 他手无缚鸡之力,却打造出了战斗力强劲的湘军;他长着一副奸臣短命之相。却成了万人景仰的盖世功臣;他功高震主,令皇帝寝食难安,却能全身而退。 毛泽东佩服他,蒋介石学习他,梁启超推崇他,李鸿章继承他…… 在他身上,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体现。他享尽了功名利禄,占尽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好处:吃喝玩乐占了,叱咤风云占了,行权用势占了,建功立业占了。舞文弄墨占了,寿终正寝占了。他这一辈子实在没有白过。 是什么让他如此幸运如此完美如此辉煌?是天资?是努力?是机缘?还是另有秘诀?
当戴氏一家满怀喜悦地迎接这个新生的幼儿降落人世的时候,又怎么会想得到,那个在襁褓中哭得满脸涨红,手舞足蹈的小男婴戴春风,就是后来在历史舞台上兴风作浪,改变多少人命运的军统魔头、嗜血魔鬼戴笠戴老板呢?
美雅的姿仪,娇小的体态,敢于冒险的精神,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外交天才,狠毒的心肠却戴着微笑的面具,垂帘听政的“秘书”……这一切,竟那么真实地存在于一个女人身上。这就是前中国夫人的多面性格。 宋氏三姐妹应当说是中国20世纪璀璨夺目姐妹。不仅她们经历本身的丰富、神秘为世人所关注,而且她们的传记背后几乎关联着半部中国20世纪史。难怪传记作家陈廷一先生妙笔之下的这部传记一版再版,倾倒了无数读者。
本书分为三部:第一部从戴笠的童年写起,一直写到戴笠担任特务处长之前20多年间的坎坷经历及思想生活状况;第二部主要反映抗战前戴笠及其主持的特务组织成立发展的时代背景、基本状况,以及他和他的部属在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和对人民所犯的罪行;第三部则着重介绍八年抗战期间,戴笠的权势及其特务组织恶性膨胀的前因后果,以及戴笠及其团体既抗日又反共,忠实执行蒋介石“曲线救国”方针,竭尽愚忠之种种…… 本书最大特点是能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戴笠的思想发展脉络、特务组织成立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戴笠复杂而又矛盾的性格,都交代得较为清楚;同时对戴笠个人的思想情感、婚姻爱情也作了较为翔实细腻的描写,把一个有血有肉的反面人物活生生地摆在了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