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我国著名刑事诉讼法学家陈光中先生深情回顾其九十多年人生经历后完成的口述自传,由陈夏红历经三年采写并整理完成。陈光中1930 年生于浙江永嘉。改革开放之前,他在历史和政治的惊涛骇浪中浮浮沉沉,有时卑微如蝼蚁,有时坚韧似金刚。 改革开放之后,年过半百的陈先生枯木逢春,致力于在学术界立功、 立德、 立言。 机缘凑巧,则执掌学务,为公共学术事业开拓疆土;功成身退,则回到书斋,潜心治学,通过一本本专著、 一篇篇论文,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制的现代化和人权保障事业殚精竭虑。他的成长经历,恰恰与中华民族历史上波诡云谲的一段历史重叠。 作为刑事诉讼法学领域的泰斗,他乐于看到自己的学术观点转化成改革措施,但不会为了自己的观点被采纳而曲意迎合。 这种风格, 使得他的学术视野具有开放、 前沿的一面,高瞻远瞩,
内容简介 本书系我国著名刑事诉讼法学家陈光中先生深情回顾其九十多年人生经历后完成的口述自传,由陈夏红历经三年采写并整理完成。陈光中1930 年生于浙江永嘉。改革开放之前,他在历史和政治的惊涛骇浪中浮浮沉沉,有时卑微如蝼蚁,有时坚韧似金刚。 改革开放之后,年过半百的陈先生枯木逢春,致力于在学术界立功、 立德、 立言。 机缘凑巧,则执掌学务,为公共学术事业开拓疆土;功成身退,则回到书斋,潜心治学,通过一本本专著、 一篇篇论文,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制的现代化和人权保障事业殚精竭虑。他的成长经历,恰恰与中华民族历史上波诡云谲的一段历史重叠。 作为刑事诉讼法学领域的泰斗,他乐于看到自己的学术观点转化成改革措施,但不会为了自己的观点被采纳而曲意迎合。 这种风格,
本书记录了我国著名刑事诉讼法学家陈光中先生九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其志业养成经过,潜心学术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学者风范,以及为时代立德立功立言的家国情怀。 陈光中先生的经历,每20年可以视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相互映衬。历史的原因,让他有春和景明的日子,也有苦雨交加的时刻,这些共同造就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其学术研究精神、教育理念和立德立言立功的德行值得后辈学习和借鉴。
《中国法学家访谈录》分为六卷:第一卷,采访的主要是1935年之前出生的法学家;第二卷,主要访谈1948年之前出生的法学家;第三、第四、第五卷,主要访谈1949年至1960年期间出生的法学家;第六卷,主要访谈1960年之后出生的法学家。 《中国法学家访谈录》是一部当代法学史作品,采用当事人访谈的方法,通过对亲身经历或接触过历史上的事件、人物和文献的当事人进行采访,根据其回忆描述,再现以往社会生活的原貌,以抢救新中国法律、法学发展的活的史料。
江平教授自新中国成立之初便从苏联留学归国,见证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初建、重建与改革。六十年间江平教授以其深邃的法学思想以及法治精神,每每在历史转折处发声,余音在耳,振聋发聩。作为学界巨擘,江平教授除学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