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是早期中国佛教*为著名的高僧之一。前期追随道安,其师生相契之缘素称弘道佳话,后入庐山建立东林寺,使之成为南方的一个佛学中心和学术渊薮。他极为敏锐而积极地利用当时佛教发展的条件,迎请精于阿毗昙学的僧伽提婆等外国学僧入山译经,还与北方鸠摩罗什法师书面交往,积极关注佛教东传过程中前沿的理论课题,且对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及习俗之间的矛盾和危机,作出富于人格力量和理论深度的回应。其弘教业绩和思想探索代表了东晋后期佛教发展的某些重要的历史步伐,其所倡导的念佛立誓实践也具有中国净土教发达的源头意义。慧远的思想、学养及人格的影响力颇为深广,甚至远达于朝鲜、日本等国。
成鹫法师生于广州方氏文化世家,有神童之名,文武双全,力大无穷,十三岁中秀才,多才多艺,父子号称“番禺三方”;他是 诗僧,沈德潜称“本朝僧人鲜出其右者”,号称岭南佛门的旷世奇才。成鹫法师是具有代表性的遗民僧,八岁时明朝灭亡,他就随父归隐,十五岁躬耕乡野,十九岁作塾师,四十一岁出家为僧,在佛门又四十六年。他出儒入释,一生坚守志节,不仕新朝。游历、结社、著述、住持寺院,见证了明清之际的百年历史。
本书立足于福建省乡土文化发展和乡村治理的现状,以妈祖文化为主线,通过梳理和对比闽台妈祖信俗与乡土文化的互动发展模式,剖析闽台推动妈祖信俗与乡土文化互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及制约因素,总结中国 地区利用妈祖信俗促进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借鉴日本以宗教和民间信仰推动社会治理的做法,研究提出福建省利用妈祖信俗与乡土文化促进乡村治理的策略。在大量查阅档案资料和史志资料来搜集具体的关于妈祖信俗、乡土文化及乡村治理的原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个案实证分析的方法,并在重点环节中辅之以必要的理论框架和数理统计模型,实现了文献阅读和实证研究的充分融合。
慧能对中国的佛学、史学、哲学乃至文化界,影响深刻长远,其不凡且神秘的一生若无可信传记,诚为千古憾事!为此,作者费时逾半年,广搜史料,详加考证,动笔时一挥而就,完成了自慧能逝世一千多年来,部以禅学演义方式,状写六祖生平的传记文学作品。 书中融会历史、文化、学理、禅机、修行、证悟,蕴集东方智慧,尽现于作者神来之笔,凡对中华文化和禅学有兴趣的读者,以及修行参悟有觉受者,自会从中受益无穷。
弘一大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是我国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佛学家,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被誉为中国近百年艺术目前难得一遇的通才和奇才。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成就了中国近代目前的13个第一,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佛学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更是培养出了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批名人。此部《弘一大师传》为台湾著名佛学家、僧传作家、弘学泰斗陈慧剑先生耗时三十六年创作并八次修订而成,全书以时间为序,完整地讲述了弘一大师暨艺术大师李叔同的传奇人生,史料可信、文笔优美。 该书出版后荣获台湾中山文化学术基金会传记文学奖,不仅在两岸三地畅销数十万册,而且于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是一部为无数人带来温
惠能的中国思想史上影响*的佛教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禅宗南宗渊源于印度佛教而形成于传统思想文化之中。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其思想集中体现地《坛经》一书中。《惠能评传(精)》由洪修平、孙亦平所著,充分利用包括郭煌文献和碑铭石刻等在内的大量禅宗史料,并借鉴国内外研究新成果,对惠能的生平事迹、《坛经》的形成流变、惠能六祖地位的确立、惠能禅学思想的理论渊源、惠能禅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色,惠能对传统佛教的变革与创新等都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对惠能思想的历史地位与重要影响以及当代的“禅宗热”等作了探讨。《惠能评传(精)》提出了许多学术新观点,对学术界争论的一些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见解。
《成玄英评传(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成玄英是初唐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是重玄学主要的思想代表。重玄学继承了魏晋玄学与佛教中观学等认识成就,并且通过认真严密的理论分析,自觉运用本体论哲学获得的精神成就解释主体自我存在问题,合乎逻辑地将中国哲学推进至心性论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个包含本体论、存在论、方法论、修养论、心性论、意义论的完整哲学体系,实现了相当于先秦老庄学与魏晋玄学的老庄学的第三期发展。不仅为道教教义的成熟做出了划时代的伟大贡献,而且为日后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形上学基础。《成玄英评传(套装上下册)》以对哲学问题与方法论的说明为重心,具体考察了不同时代哲学家对不同哲学问题的认识理解以及成败得失,展示了道教的思想巨人精神创造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