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风云人物》一书,正是取材于《史记》七十列传的一本历史类通俗读物。全书按出类拔萃的智能之士、救危扶倾的股肱之臣、纵横沙场的百战英雄以及气概非凡的王公贵族等四个类别,精心挑选了老子、管仲、白起、信陵君等四十多位具有代表性的风云人物,为读者揭开四十二段扑朔迷离的历史风云。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长河,大浪淘沙,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必定有其不为人知的过人之处。苏秦和张仪,师兄弟最会搞策划,他们怎样玩转列国,从一介草根迅速走红,变成主导合纵连横的政治明星?管仲原是个贪图小利的小商贩,晏婴本是个先天不足的小矮人,他们又是如何突破自身的局限,蜕变为使齐国走向强盛的大功臣?吴起和白起,都是凭借武力起家,前者为了上位,不惜杀掉自己的妻子。
把多年来有幸与朴老结缘的经历集成《花落还开》,是作者长期以来的一个心愿。去年开始作资料上的准备,原来想在年底前完成,以作为献给朴老百年诞辰的礼物。但种种原因竟然无法实现,心中始终充满遗憾。后来,突然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随缘吧!
释迦牟尼——佛教的始祖。信佛的人,走进他的思想宝库,找到了自净其心的精神家园;不信佛的人,走进他的思想宝库,也会得到有益的启迪。
伟人的力量在于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特蕾莎》一书编撰的目的是希冀青少年读者追寻历史足迹,传承伟人精神,点亮梦想之光。 作者郑清荣用优美的文学描述,以生动的情景再现了德蕾莎的成长的经历和奋斗历程,展现了其独有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和对理想的坚持与执着。在写法上,作者从德蕾莎日常生活曲折有趣、多姿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中传达伟人不同的特质,将其不平凡的一生经历,全面、立体、多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在愉快轻松阅读中吸取养分,得到启示。 而优美的文字对青少年的提升写作能力有一定熏染。 《特蕾莎》是影响台湾几代人的励志书,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之书。
八思巴是藏族杰出的历史人物,是藏传佛教的一派宗师。他成功地使元朝皇室接受了藏传佛教,成为元朝帝师。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使西藏地方和广大藏区归附元朝中央,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他创制了蒙古新字——八思巴文,丰富了祖国的文化遗产,并为藏、蒙、汉之间的文化、艺术、科技交流做出了贡献。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生平及多方面的成就。
《利玛窦——凤凰阁》凝聚了笔者菲利浦·米尼尼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热忱,讲述了一位1601年来中华帝国觐见皇帝的西方人的故事。这位西方人既不是外交使节,也不是士兵或商人,却被皇帝视为“欧洲的使者”。他就是利玛窦。《利玛窦——凤凰阁》并不是供利玛窦研究者品评的学术作品,而是面向广大读者的通俗读物,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愉悦身心。为了使阅读更加轻松有趣,笔者采用了小说的创作手法,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跌宕起伏,但此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仍是一部历史传记。
本书介绍的是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的两位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利玛窦和徐光启。对利玛窦的研究,中国史书向来褒贬不一,本书力图将利玛窦等传教士置于明末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予以考察和研究。对徐光启的研究,学术界较易于达到共识。本书着重研究利、徐二人的思想、观念,限于篇幅和能力,书中未能详尽介绍徐光启在农学、历法方面的贡献,读者可以从其他众多有关徐光启的论著中获取这方面的知识,这也是笔者略去这方面的介绍的原因。
德蕾莎修女 世界著名的慈善工作者,她是人类善良、怜悯和仁慈等优秀品质完美的化身。她将一生奉献给解除贫困的爱心事业,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3年10月被教皇列入天主教宣福名单。2009年10月4日,又被诺贝尔基金会评选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
在一篇题为《艺术的永恒》的文章一开头就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试图破坏我们奋发向上的热情,办法就是让我们亲眼目睹与人有关的一切都毫无意义,转瞬即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去是万丈深渊”,“未来是未知的永恒”。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像愚蠢的孩子一样感到害怕”,就会产生一种“觉得一切都毫无意义的感觉”。什么能改变人对现实生活的这种消极态度呢?什么能使人觉得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呢?什么能使人觉得生活在尘世还是有意义的呢?艺术!艺术的*功能就是使本来是支离破碎的东西变得尽善尽美,而“在艺术的完美中,我们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天堂般不搀杂任何其他杂物的极乐世界的纯正的、美妙的图像”。不懂艺术的人会因为人会死亡,事物会消亡,而感到惆怅,觉得生活无望。“真正的艺术”就是针对这种情绪的。“
根据大型高清晰纪录片《玄奘大师》文学脚本精编而成。从乱世孤旅、绝域求生、生死兄弟、亡命凌山、穿越草原、踏上圣土、随风而逝、西天取经、享誉佛国、归心似箭、呕心沥血、走向天堂等多个叙事层面,还原了一位大行僧人的传奇经历。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珠海)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本书从苏曼殊的悲凉身世说起,继而讲述苏曼殊在日求学、浪迹多地及与革命志士交往的故事,并简略介绍苏曼殊的诗歌、小说、译作等成就。作为通俗读本,《苏曼殊》利用有限的资料对苏曼殊的一生作了基本的陈述介绍,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独特的苏曼殊形象。 《苏曼殊》收入《岭南文化知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