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莱修、但丁与歌德,他们所遗留下来的诗篇决不只是一顿菜肴丰富的筵席。从他们的信条和气质看,他们似乎相当对立,完全无法对他们的学说进行统一。然而,在使他们成为伟人的贡献方面,他们不相上下。人们无需采用模棱两可的趣味标准,就会热情赞美每位诗人的诗;人们无需抛弃自己思想的倾向,就可接受每位诗人的基本哲学……
尼采曾说,“我的理论是为一百年后我的读者准备的”。在如今这个喧嚣迷乱的时代,尼采犀利、深刻、力透纸背的“疯言疯语”,与我们内心所需如此契合。在帮助我们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面对命运变数时如何从容应对。本书包括了尼采的大部分思想。全书以恣肆的姿态,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不朽的位置。
......
《恩格斯传》是关于恩格斯生平与思想的简明传记。麦克莱伦在30多年前出版的《恩格斯传》第壹版中力图表明,近年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日益增加,但恩格斯的贡献经常遭到误解和低估。这部关于恩格斯生平与思想的简明传记表明他的作用有多么重要,他不仅为马克思提供物质和道义上的支持,而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使很多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得到了发展。作者认为,恩格斯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家,特别是在人类学和历史学领域,而且对以往兴起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与马克思相比,恩格斯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在《恩格斯传》中文版即将付梓之际,麦克莱伦为中国读者撰写了序言,简要表达了他关于恩格斯生平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新见。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作者以小说的写作手法,从中国思想史的维度,以王阳明的传奇经历为主线,解读“心学”的前生今世。 作者将王阳明人生的几个特殊经历和思想转变为重点,用现代语言、趣味性的叙事方式进行描写,同时,用较为轻松的语言阐释了“心学”的缘起、孕育、成长,以及到王阳明而集之大成的历程。作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和王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道出了其传世精髓。“王学”几乎是明代中后期的全民信仰,对于这样一门学问的轻松式解释和推广,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部分。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号励公,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1899年1月11日(戊戍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在民间艺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艰苦的艺术征途。 1919年到北京,先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坚持学习。同时,又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先生学习素描与西画。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到“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学习。这期间,经常靠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他“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1923年,拜齐白石翁为师。此时,齐翁名气尚微,加之当时北京摹古风盛,唯齐翁别开生面,大胆创新。因此,颇受讥议。 1925年,于“北京国立艺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作者以小说的写作手法,从中国思想史的维度,以王阳明的传奇经历为主线,解读“心学”的前生今世。 作者将王阳明人生的几个特殊经历和思想转变为重点,用现代语言、趣味性的叙事方式进行描写,同时,用较为轻松的语言阐释了“心学”的缘起、孕育、成长,以及到王阳明而集之大成的历程。作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和王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道出了其传世精髓。“王学”几乎是明代中后期的全民信仰,对于这样一门学问的轻松式解释和推广,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部分。
先生一生极其重视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历经数个朝代甚至经历外族侵略而没有灭亡,其实就是因为中国文化没有亡的缘故,所以他在生前大力推动儿童读经活动,希望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留下根,从而保留和挽回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当然,先生所推行的读经活动不仅仅只重视中国国学,对英文以及算术等都非常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生对四书五经尤为重视。
《圣哲·常人·疯子:大哲学家》是劳马等人翻译的亨利·托马斯和黛娜·莉·托马斯著作的名人传记,在这部传记的写作中,笔者试图把重点放在思想家自身上,而不是放在他们的思想上,努力避免陷入任何哲学体系的技术解释、批判的分析或形而上学的游览。引导读者进入哲学家的家庭,深入他们的心灵。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作者以小说的写作手法,从中国思想史的维度,以王阳明的传奇经历为主线,解读“心学”的前生今世。 作者将王阳明人生的几个特殊经历和思想转变为重点,用现代语言、趣味性的叙事方式进行描写,同时,用较为轻松的语言阐释了“心学”的缘起、孕育、成长,以及到王阳明而集之大成的历程。作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和王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道出了其传世精髓。“王学”几乎是明代中后期的全民信仰,对于这样一门学问的轻松式解释和推广,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