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现代城市思想家简 雅各布斯(1916 2006)的个人全面传记。1961年,雅各布斯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从此改变了世人对城市及城市生活的看法,时至今日,在任何有关城市规划的讨论中,她的思想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本书以细腻的讲述,揭开了这位女性非凡的一生。她养育了三个孩子,写了七本书,拯救所居住的社区,被捕两次,参与了数千场辩论而从未落于下风。回溯过往,她还是一个挑战老师的学生,高中时代的 诗人 ,初抵纽约后在《时尚》《钢铁纪元》《建筑论坛》等杂志媒体上磨练写作技巧的撰稿人。她在纽约这座多元化的大都市中观察街道生活,吸收知识,直至写出了著名的代表作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她积极参与有关城市规划的讨论与运动,对不合理之处提出批评并亲身抗议。她反对美国城市规划巨擘罗伯特 摩西的纽约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传记,作者是另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威廉 麦克尼尔。本书讲述了汤因比从童年到老年各阶段的人生经历,揭露了家庭环境对汤因比思想的影响,汤因比如何孜孜不倦地写出《历史研究》这部巨著,汤因比在专业学者和普通大众中的声望如何形成,同时还剖析了汤因比学术上的得与失,并对如何看待汤因比的史学成就作出了评判。麦克尼尔受汤因比家人邀请撰写本书,使用了大量一手史料,客观、准确地还原了汤因比的一生。尽管麦克尼尔与汤因比家族关系密切,但他并没有故意拔高或贬低汤因比形象,而是尽可能不偏不倚地进行评价,对汤因比的事业和家庭生活都进行了详细的探析,对一些令人难堪的事件也并不避讳。 本书是难得一见的汤因比传记作品,还是一部史学佳作,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识汤因比及其史学思想,检讨西方
内容简介 为什么民族国家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并迅速涌现?在当代,这一进程和战争之间究竟有何种关系?通过对世界范围内的长时段数据进行分析,本书从变化的权力构型和合法性入手,对上述问题做了回答。民族主义者在权力构型有利于他们的时候,就会建构民族国家。在帝国崩解之后,民族主义者自治的理想逐渐风靡世界,并且解构了帝国统治的合法性。本书探索了现代世界中政治发展的两大主要方面,论证了为什么民族国家形成与族群政治对于理解过去两百年间的内战与国际战争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是由其理论渊源、制度规范体系、制度执行体系、制度执行监督保障体系等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保障中国乡村治理有效运行的载体和依托,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时代性等特征。该体系运行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反映中国乡村治理规律程度及其自身完善程度,并受中国乡村治理进程、治理条件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能力制约。研究和探讨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问题,应立足于中国乡村社会实际和乡村治理发展需要,尤其应立足于增强农民主体性、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及改善乡村民生福祉、实现社会正义等对于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并严格遵循乡村建设、发展、治理规律和国家整体现代化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乡村治理结构,积极营造有效开展乡村治理的各种条件,提高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能力和治理
本书立足于近代湖湘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通过严格的史料梳理,对叶德辉的生平与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幅真实的、清晰的叶德辉形象。 叶德辉的思想表达形式具有一定的特点。与历史上众多以思辨见长、以建构理论体系著称的思想家相比,叶德辉的思想大多以闲言碎语的方式散见于各类著作当中,而缺乏系统的论述与理论阐发,显得粗糙而零散。确切地说,叶德辉不是一个思想家,而是一个有思想的学问家。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叶德辉的思想就没有价值。叶德辉的思想反映的是时代的“一般”水平,而不是水平。恰恰正是因为这种“一般”性,反而更具有代表性,有利于我们借叶德辉之眼观察近代一般传统学者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叶德辉又绝不是一个埋首学问、不问时政的遁世者,在他的行事当中、学术活动当中,
史蒂芬 克对当前世 进行了全景式的 述,让读者了解人类状况的真相,人类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他呼吁我们避开惊悚的头条新闻和灰暗的末日预言,相反,用数据说话:通过75幅震撼的图表, 克论证人类的寿命、健 、食物、和 、知识、幸福等都呈向上趋势,这种趋势不仅存在于西方,而是遍及全世 。这是启蒙 的礼物 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 了人类的进步。《当下的启蒙》凭借智识深度和 雅文笔证明:我们 远不会拥有 个完mei的世 ,而寻找 个 的世 也是危险的举动。但是,如果继续运用知识来 人类的繁荣, 将取得的进步则是无限的。我们该如何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的?30 来,启蒙 理念取得了辉煌胜利,这个伟大故事却很少有人提起。 克分析了伟大进步的原因,将拯救几十亿生命的无名 展示出来,雄辩地证明:通过理性和同情来 人类的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饥饿”为主题的纪实非虚构作品。为了讲述饥饿的故事,作者走遍印度、孟加拉国、马达加斯加、美国、阿根廷以及西班牙等地进行调查。他发现有众多原因可能会导致饥饿:极度贫穷、战争动乱、健康问题、投机经济。本书就是就要讲述这些饥饿人们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在恶劣环境中忍受饥饿。作者试图探明,为什么在当今世界,依然有人每天都在忍饥挨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在如今这个富足的世界,可能恰恰是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导致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富足下的饥饿。 目录 开端 尼日尔:饥饿的结构 关于饥饿:物种起源 印度:传统 加尔各答 比劳尔 昌迪加尔 温达文 德里 孟买 关于饥饿:人们的手 孟加拉:
本书为周礼之属第二册。本书稿所用底本为最早的正经注疏合刊本——南宋绍兴年间两浙东路茶盐司本(因刊刻于绍兴府,故或称“越本”;其版式为每半叶八行,故又称“八行本”)。该本“经-疏-注-疏”之排列方式与其他所有注疏本“经-注-疏”的排列方式截然不同,应当是在单疏本的基础上编入《周礼》经文与郑玄注,故虽为注疏合刻本,但仍题为《周礼疏》。 《周礼注疏》已有几部点校本,但或以阮元刻本为底本,或虽据八行本点校,却以今律古,反而根据后世注疏本的体例破坏原书编排次序。现在按宋时旧貌进行整理,对于研究《周礼注疏》文本内容及考察注疏合刻本的流变过程甚有俾益。
斯坦福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集30多年经验之大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长聘教授郑晓明 文推荐,惊世骇俗的颠覆之作,启迪读者如何更加有效的运用权力。在你获取权力的道路上,有三大障碍:相信这个世 是公正的,相信现有的领导力知识和成功人士的说教,而第三大障碍,就是你自己。在书中,作者为你破除偶像和传统的 话,让你了解到关系才是 恒的 道。本书将颠覆你对权力的认知,是 本让你在强权社会中获得 席之地的生存指南,为你指明通往权力和事业成功的道路。
本书是冰川思想库创立七年多以来精选文集。本书秉承“汇聚思想、分享锐见”的主张,由多位公众熟悉的媒体人、作家和学者,针对社会、经济、国际、教育、生活、艺文等诸多领域发生的热点现象和热点话题,通过不同角度分析背后成因、剖析内在逻辑,提出富有创见而又不失理性的观点,探求本质、启迪思考,让人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和世界。 本书记录了一群前媒体人如何转型成为新媒体写作者,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和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不服软、不媚俗,不问前路、坚持言说,“即使改变不了潮水的方向,也要坚持不被潮水改变方向”,力图重塑一种严肃、健康和思考的写作风格和精神气质。从这层意义上讲,本书也是一群人、一个时代的记录。 本书希望帮助更多的人深入理解社会,洞悉问题实质,激励人们在社会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的
【书名】 大卫·休谟传 【作者】 [ 美 ] 欧内斯特 ·C. 莫斯纳 【译者】周保巍 【丛书】启真·思想家 【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出版时间】 2017 年 9 月 【 ISBN 】 9787308171106 【定价】 138.00 【上架建议】人物传记 【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大卫 · 休谟, 18 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休谟建立了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 本书 1954 年出版了英文首版, 1980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1 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再次以平装本形式修订重印。半个世纪以来,莫斯纳的《大卫 · 休谟传》一直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的(现代) 最权威的传记。本书不仅对大卫 · 休谟的生平有详细的著述,披露了关于休谟的罕见史实,同时也还原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