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国民党“一党专政”;反文学:“革命文学”;自由与人权;书报审查制度;专制与改革;知识分子的内战;国家、民族、统一问题……
《汤一介传》是国学大师汤一介的传记。汤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和动荡漂泊的中学时代。上中学时他曾留过级,甚至想过放弃读书,所幸在父亲的鼓励下坚持下来。后来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北大的岁月不仅给了汤先生广阔的学术视野,*让他结识了妻子乐黛云。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即将迎来钻石婚。 汤先生在满怀深情地对自己的好友和师长进行深切怀念的同时,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治学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提倡学术自由、全面研究国学,创建“中国解释学”,并且**次在中国提出了“新轴心时代”的问题,使中国哲学在二十一世纪的。“反本开新”,中重新燃起火焰。作为中国杰出的哲学家,汤一介先生*希望中国哲学对人类文化和世界哲学做出贡献。 《汤一介传》文风流畅,语言平实自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让读者在
《杨澜访谈录Ⅱ(2007)》为大型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实体书,分Ⅰ,Ⅱ两辑出版。 Ⅰ辑主要选择政经类人物;Ⅱ辑则侧重择文化、艺术界明星入册。 第Ⅱ辑文化、艺术界明星篇精选代表性的对谈编辑成书,受访嘉宾有著名的尼可·基德曼,看这个斗志昂扬的女人和演员是怎样生活的;有音乐剧夫人忆莲·佩姬;还有华人世界的骄傲——功夫明星成龙。有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集光荣与梦想于一身的飞人刘翔;有号称“烂片之王”的香港影星黄秋生,还有麻辣先生易中天、周国平等等。 每一访谈均十分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涵盖嘉宾其人及其眩目作为的方方面面,揭示出每一嘉宾的财富人生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读之有如与众嘉宾面对面聊天,有身临其境的无声感动。 访谈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华彩片断,为使声音、图像与文字相得益彰,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思想家、杰出学者。本书系统叙述了自具特色的章太炎学说形成、成熟、嬗变的历史过程,在充分肯定章太炎在革命史上业绩的同时,结合其生平,重点突出了他的学术活动与学术成就,说明他如何来自旧学营垒,适应时代潮流而一步步成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学术史的一位巨人,展现了近代中国国学的新的内涵及章太炎为中国国学贡献一块的瑰宝和根源。
傅雷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屈的代表,也是多灾多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叶永烈人物纪实特辑·铁骨傅雷》浓缩了傅雷这样一代中国知识分子遭受的“左”的苦难以及坚强的抗争,歌颂了他们的正直、勤奋以及浓浓的亲情。
本书通过书写一组日本人物(近世到近代)的逸闻琐事,以作日本传统文化与日本人心态之管窥。选取人物有俳人、小说家、医学家、诗人、名不见经传的女性,试图多面表达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这部作品不血有肉地传承了民国时期的历史,也弥补了路桥区解放前的历史资料。同时,它也向后人展现柯璜不仅仅是教育家、书画家、爱国人士,更是一位儒家学说的实践者。《一代名儒--柯璜评传》这部作品不仅能提升路桥的知名度,为路桥人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社会伦理道德出现滑坡的背景下,对重建当下的文化价值观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该书记叙了罹患世界性罕见疾病,成骨不全少年刘大铭的青春生活。全书以时间为序,详实而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病魔之下,艰苦学习,顽强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强大的生存欲望,与高尚的生命情怀。作者用切实的经历,完美的笔触,深入的思考,向世人展现着病痛与挫折之下,苦难而富有希望的大世界,他向当代社会传递着生活的希望,展现着活着的标准,阐述了生命传承,存活的意义,激发人们对生活自然地崇敬与热爱。
张伯苓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绕不开的人物。他是著名爱国教育家、体育和社会活动家,创办了包括大学、中学、女子中学和小学在内的南开系列学府,培养了周恩来、梅贻琦、陈省身、曹禺为代表的一批人才,成为中国现代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他又是西南联大的领导人之一,终生为中国教育“本土化”作出了捉有成就的探索。他对中国教育充满无限愿景:希望世界史中有一章日“新中国之觉悟无崛起”。追溯张伯苓颠簸踯躅、富有传奇的风雨人生,纵览他那永不颓悲、执著无悔的教育历程,缅怀他那丰富的教育实践,深邃的教育思考,重新解读他在教育上恪守不二的道德追求,不由让人由衷地敬佩张伯苓的奉献情怀和开拓精神。 本书作者梁吉生为南开大学教授,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即从事张伯苓研究,出版著作十余部。
季羡林是一位笃实敦厚,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和涵盖气象,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做起学问来,要“竭泽而渔”,这四个字正是表现他上下求索的精神,如果用来作为度人的金针,亦是再好没有的。
本书中的这些人物,大都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在人类历史的广场上留下过庞然背影,留下过空谷足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存在,提升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类的光荣。因此,这些人物完全有理由成为一种典范,激励成长,激励心灵。
本书对于每一位名家与翻译的探讨,基本做到了全面而深入,篇幅一般不下两万余言。对每位名家发表的散见各处的翻译见解进行了发掘淘炼、爬罗剔抉乃至发幽显微的工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找出了其特点、渊源、发展和影响,指出其在我国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事业中的地位、作用或意义。给读者提供的是一种摆脱了“初探”性质,可谓迄今最为完整的研究成果或参考资料。
马曜,1911年10月生,字幼初,白族,云南首洱源县人。 马曜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既是杰出的革命战士,又是卓有成就的诗人、学者(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燃起赞他为“云南学界领袖群伦”、“道德文章并重”的著名学者。 可贵之处还在于,今天已九十高龄的马老,仍然活跃在学术的前沿阵地,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马曜是云南的有代表性的一代世纪学人。 本书记叙的就是作为诗人、战士、学者、教育家马曜一生不平凡的学术生涯。
无论是时势造就英雄,还是英雄造就时势。不可否认,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人类历史上更加奇丽与壮阔。我们不愿去评价那些巨人们,因为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汲取人生的智慧和经验。 本书撷选了几十位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以生动简洁的文字和大量的图片资料为您展示的人生历程。其中,有风范传世的思想大家;有名垂千古的史学巨擘;有运筹帷幄的帝王良将;有清高飘逸的文人墨客;有跨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也有厚黑乱政的宦海奸佞。这些深富历史影响又极具个性的人物,往往有多角度、多层面的风貌,我们很难对其进行客观而详尽的评述,因此只能在人类历史的沉淀中“挖掘”他们最基本的特征和最有价值的功绩,使得他们波澜壮观、充满传奇的人生和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个性能够透历史的烟云,再现在我们面前,从他们的身上感悟沧桑
本书是采访中国近现代一批“大家”,或领域内集大成者的作家、学人,如梁启超、冯友兰、沈从文、刘半农、钟敬文、韦君宜、晏阳初、杨振声、顾颉刚、陆费逵、汤用彤、钱端升、张申府、浦熙修、冯至、沈钧儒等,由他们的后人对其生平做出的口述或追忆。或讲述大人物的生活琐事,或讲述亲历历史的具体细节,或讲述不足为人道的心路历程,或讲述彪炳青史的气节下的信念。
旧社会没有标准教科书,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各个老师教的不一样,各个学校也不同,有很大的自由度。我觉得这有一个的好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讲,至少比死盯着一个角度要好得多。“转益多师是吾师”,学术上独尊一家,其余的都一棍子打死,那就太简单化了。人类的文化也是这样,什么都化、纯粹化总是很危险的。 读书不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我来说,过程本身就是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 对我来说,平生读书最美好的岁月只有两度,一次是从初二到高一这三年,另一次就是西南联大的七年。 1959至1946年,我在西南联大度过了整整七年,读过四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述最多、影响,自传材料最丰富的一个名人,同时也是最被人顾盼、窥伺、议论,却又最被人误解的一个名人。《舍我其谁:胡适》立意重新诠释胡适的思想、全面改写胡适的一生。《璞玉成璧,1891—1917》,是这套全传的部。 不被胡适牵着鼻子走,用详实的材料和严谨的考证说话,澄清以往关于胡适的许多重大误会。通过比勘不同版本,阐释《四十自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背后的真相;重新塑造上海时期胡适的思想状态,挖出被胡适淡出乃致完全湮灭的狭隘而狂热的民族主义,以及他修身进德的焦虑。 留美生涯是胡适一生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胡适一生中最不为人所知的一个阶段。作者孜孜矻矻,系统地描述并阐释胡适的留美生活及心路历程,言人所未言。举凡饮食起居,到他的思想履迹(从民族主义者到以爱国为基础的世界主义
内容简介:该书记叙了罹患世界性罕见疾病,成骨不全少年刘大铭的青春生活。全书以时间为序,详实而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病魔之下,艰苦学习,顽强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强大的生存欲望,与高尚的生命情怀。作者用切实的经历,完美的笔触,深入的思考,向世人展现着病痛与挫折之下,苦难而富有希望的大世界,他向当代社会传递着生活的希望,展现着活着的标准,阐述了生命传承,存活的意义,激发人们对生活自然地崇敬与热爱。
《近现代爱国慈善家:徐乾麟》一书,主要讲述慈善家徐乾麟一生的重要事迹。老先生集一生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办慈善公益的“十要”、“十难”、“十忌”、“十虑”,成为后人从事慈善公益的法宝。他一生经手过的钱不计其数,但他非常廉洁,不靡费公家一文,因而,享有很高的名望,每有发起,人们相推他为前驱。
内容简介:该书记叙了罹患世界性罕见疾病,成骨不全少年刘大铭的青春生活。全书以时间为序,详实而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病魔之下,艰苦学习,顽强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强大的生存欲望,与高尚的生命情怀。作者用切实的经历,完美的笔触,深入的思考,向世人展现着病痛与挫折之下,苦难而富有希望的大世界,他向当代社会传递着生活的希望,展现着活着的标准,阐述了生命传承,存活的意义,激发人们对生活自然地崇敬与热爱。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幼年丧父,靠母亲抚育成人。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儒家第二位大师,被称为“亚圣”。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均不被采纳。六十多岁回家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孟子》一书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言论的总汇,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它不仅影响人们的思想达两达两千年之久,而且融入日常生活之中。“缘木求鱼”、“拔苗助长”等故事家喻户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等名言警句,皆源于《孟子》一书。 本书注译中,参考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赵岐《 章句》、杨伯峻《 译注》等书籍。
本书是“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其中一册,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的传记。章太炎身处中国社会和文化近代化的转折时期,是民族、民主的辛亥革命的理论家和领袖之一,又是卓有建树的朴学大师,有学者兼革命家的双重品格。本书一方面尽力把握和开掘太炎先生丰富的心灵世界与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努力探寻太炎先生学者品格和革命家品格的契合点,力图准确而生动地展示太炎先生的伟大人格。
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他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同时又是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在历史学、政治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又都有所建树。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精力充沛和积极工作的欧洲伟人。他被人们称之为“科学和艺术共和国的无冕皇帝”。 他为《百科全书》辩护;为卡拉、西尔文、拉巴尔等人伸张正义;他渴望革命,并预见革命。 他一生都在反对宗教和迷信,反对宗教狂热,反对专制和强权。他崇尚自然神论,尊重科学,倡导自由,并为思想解放和自由铺平道路。 他是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是当时欧洲思想界的泰斗。 他的箴言是:“在自由的国家有一百金币,比在专制的国家有一千金币更有价值。” 他从一个诗人变成富甲一方的欧洲伟人,有极不平凡的带有传奇性的经历。本书会满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