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将精神分析、个人传记与历史时代相结合的著作,显示出探索宏观的时代脉络和微观的个体生平交织辩证的创作理念。本书将个体、社会、政治、文化和心理的大规模传记历史互相整合,读来纲举目张,气象万千。 弗洛伊德生前销毁了大批书信和手稿,因此书中引用的史料更显珍贵。作者彼得 盖伊几乎通读了所有能得到的关于弗洛伊德的资料,并说服其后人让自己参考一些传主仅存的书信,从而完整地再现了弗洛伊德的一生及其学术历程。读者不但能通过本书了解弗洛伊德其人,还可一窥精神分析学的真面貌。
本书303位人物肖像全部是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以年龄为序,最年长者是出生于1892年的朱屺瞻,最年轻的为1938年出生的戴敦邦,作者为每人编写了生平成就简介。在步入1990年代之时,作者有感于二十世纪行将结束,为此在上世纪1990年代的8年时间里,专注于对二十世纪学林文坛、硕果仅存的杰出人物进行广泛考察,寻访与二十世纪同行的学林文坛耆宿,先后访问各地老一辈学者专家三百余人,为他们拍摄肖像。本书拍摄的文化前辈适逢生活在二十世纪我国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背景里,他们承载着深厚的国学传统,经受欧风美雨的影响,又大都投身于抗战救亡运动;世变频仍,道路坎坷,历经民族忧患和政治创伤,他们依然执著奋斗,矢志不渝;他们是惊心动魄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内容简介 本书既有先进的基础理论体系,又特别重视工程实际,是精密机械领域一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激励创新的经典之作,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的指定用书。本书将精密机械作为一个各个部件之间相互协作的集成系统,重点放在精密机械零件的机械结构设计及其与传感器和控制系统集成,以达到系统性能佳;在设计中,强调设计将如何影响整个系统的精 确度、重复性和分辨率;提供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案例。全书共包括10章:第1章精密机械设计概论,第2章精 确度、重复性与分辨率的原理,第3章模拟传感器,第4章光学传感器,第5章传感器的安装和校准,第6章车削中心几何误差与热误差,第7章系统设计注意事项,第8章接触式轴承,第9章非接触式轴承,第10章驱动与传动。
这是一本根据伯林自己的回忆,以及与伯林长达十年的交谈写成的伯林生活传记。在晚年,与不同的仰慕者共同追忆自己的一生,几乎成了伯林的生活。他也从中体会到某些乐趣。这里呈现出的是个活生生的伯林。纪实性是本书的特点。它既不是门徒对大师言行的追忆,也不是从文献中重建出来的伯林,而是伯林所回忆的伯林。我们看到的是一生没有克服自卑感的伯林,一个极有女人缘却因自卑而逃避并对她们造成伤害的伯林,一个通过与朋友的妻子私通才恢复自己在性方面自信的伯林,一个喜欢交响乐到了“实在没办法”的地步的伯林。有的地方显得像喜剧,有的地方却像传奇。他的苏联之行,他与阿赫玛托娃的彻夜长谈,她对他的期待,他的造访给她的生活乃至她的家庭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因他从她的生活中消失而产生的怨恨——这个深刻地改变了他的思考方
书号:9787213111334 书名:民主与政党组织(上下)(精)/世界政党研究名著译丛 定价:26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作者以为,胡适作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送葬者与新时代的最初一位先知,注定要被新旧两个时代的人误解和曲解。因此,他把克伦威尔的名言“画我须是我”作为自己的“警戒”,要以“纪实传真”、“纪实传信”的态度,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地为胡适“画像”,还原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原生态”的胡适,并力图写出有感情又有理性、有欢乐也有痛苦、有优长还有缺点的胡适,用胡适“是这样一个人”,回答了胡适“是怎样一个人”的历史问号。 这是一部客观翔实、有独特价值的胡适学术文化传记。
暂无内容简介。。。。。。
《百年人生》:学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素以学术造诣深厚而著称,且有大量散文随笔问世。本书全景展现学术大师的生活态度,蕴涵大师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平实无华的叙述中,透露出许多深刻的哲理。 本书精选大师毕表的散文随笔佳作,内容包括大师的自传、童年回忆、德国留学、北大生活、学术研究、师友来往、晚年生活、人生感悟等内容,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风格淳朴隽永,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近百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这是季羡林先生一生最精辟的总结,是季羡林人生积淀的精华,读之使人不仅阅历百年,更能启发人生。
本书是叶圣陶先生的大型全传,旨在客观、真实而全方位地展示圣陶先生作为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的生平业绩,彰显一个时代风云的变幻,以及一批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 叶圣陶先生( 1894—1988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在 1910 年就开始发表作品, 1912 年开始执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20 世纪 20 年代,圣陶先生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主编过《文学周报》、《诗》月刊和《小说月报》。 30 年代,作为开明书店的 “ 灵魂 ” ,圣陶先生主编过 “ 开明文学丛书 ” ,以及《中学生》和《新少年》杂志。 40 年代,圣陶先生主编过《国文杂志》《国文月刊》《开明少年》《中国作家》,还担任过 “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 总务部主任(即 “ 主席 ” )。此外
华裔女作家聂华苓,以其在求学,台湾写作却遭政治迫害,最后在美主持作家工作坊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思路历程;尤其是在爱荷华作家工作坊期间,对一大批重要作家思想和交流的记录,生动深刻、富有情趣。
该套丛书四卷本,精选了300余篇纪念文章,介绍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中国文化界48位大师,并由漫画家丁聪先生为每一位国士绘制画像,传神而逼真。选文多为这些国学大师们的自传、自叙,至亲密友、门生弟子的追忆文章,以及知名记者对他们的专访。所选文章由编者从浩如烟海的众多史料中精选而来,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讲述了胡适、季慕林、巴金、冰心、蔡元培、章太炎、王国维、张大千等48位国士的生活轶事。书中编选了一些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诸如张大千被土匪掳走当师爷的自叙,章太炎收黄季刚为徒的往事,让人读后不禁莞尔,使得这套图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兹研究近代中国哲学、政治思想史的一部具有较高声誉和广泛影响的著作。作者以其独具特色的角度和方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作为一位迷人的西方思想评论家的严复。作者指出,严复站在未经历近代化变革的中国传统文化立场上,一下子就发现并抓住了欧洲著作中阐述的“集体的能力”这一主题,并在欧洲思想中至少发现了两方面的秘密,即充分发挥人们能力和将其导向为集体目的服务的公心。作者揭示严复思想的秘密及其得失的思路,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机制和渠道,无疑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