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亲笔撰写的记录其早年经历和心路历程的自传,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本书中,胡适回顾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全面总结了自己早年的心路成长历程。《胡适四十自述》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过去进行的“心灵对话”,读《四十自述》我们可以从中感受胡适先生特有的睿智、幽默与文化气质,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胡适,特别是胡适青少年时代的心路成长历程。
没有人能否认罗兰 巴特在20世纪法国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他拥有文学批评家、文化研究家、符号学家、作家、教师等多个头衔。其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承前启后,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思想还涉及文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广告、戏剧等众多人文领域。时至今日, 先锋性 颠覆传统 等词仍然可以作为巴特的标签。这些注定了要真正理解巴特并不容易。 本书不仅图文并茂地简要梳理了巴特的核心观点与著作,更将其个人生平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的巴特形象。作者还探讨了巴特与索绪尔、萨特、德里达等思想家的关联,并在书末提供了巴特主要著作的信息及进阶阅读建议。
本书从家世背景、读书生活、婚姻家庭、痴迷文艺、任职吉林、士人风骨、研究热潮七个方面,真实记录了张伯驹先生不凡的人生经历及对中国文化的卓越贡献,展现了张伯驹舍身保护国宝的崇高风范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流行的一些研究张伯驹的著述的某些观点和误读进行了分析和纠正。图文并茂,是一部兼具史料价值和思想价值的优秀著作。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该书围绕着罗兰?巴尔特去世之前几年中的生活与精神状况展开,采访了他的众多朋友和学生,用文学式的笔法勾勒出巴尔塔在讲课、写作、家庭和社交方面的种种情态,写出了他晚年因丧母而极度“哀痛”、因“同性恋”问题而备受困扰的暗色生活。 作者意在把读者带入这位思想大师的内心深处,探寻他的人生和作品,在学术明星的形象之外,展示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面貌。
爱情需要学习,婚姻需要练习。情感教练赵永久提出:爱一个人需要具备爱的能力,但它包含了五种具体的能力,它们是 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这五种能力也是情商的具体体现。本书结合真实案例详述爱的五种能力,帮助你重新认识爱,修复爱,拥有爱,传播爱。 你有下列 不适症状 吗? 一直单身,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 喜欢的人经常被吓跑 全心全意付出,人家却不领情 关系中出现第三者 婚前信心百倍,婚后却不如人意 婆媳关系处不好 正在考虑要不要离婚
20世纪*杰出的语言学家诺姆 乔姆斯基相信:人类大脑具有一种内置的语言官能。语言是人人都具有的生物天赋。他还认为,所有的人类语言及其语法结构都与人类的大脑有联系。 乔姆斯基既是一位富有开创性的语言学专家,又是极富争议的国际主义者,在两个领域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两位 乔姆斯基 均是启蒙运动传统的继承者,而这本书正是对 他们 *好的介绍。
《我这一生》是林语堂唯一的一本自传,作者描述了自己快乐的童年,以及之后的求学经历和人生感悟。在这本书中,我们看着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成为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他的一生,是一部成长的历史,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才情与风骨。本书是林语堂的自传,也是那一代文人的成长史、思想史和精神史。
《葛维汉在华西》是关于美国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博物学家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1884 1961)的自传性作品,由葛维汉在晚年根据所写日记、文章等创作而成。全书以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记录了葛维汉出身贫困家庭,历经贫苦童年、艰辛求学的过程,以及他从1911年到1948年在中国的生活、工作,较为完整地反映了葛维汉从童年、青年到壮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参与三星堆考古发掘等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值得关注的是,葛维汉在中国三十多年的经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从辛亥革命到1948年的历史,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南侨回忆录》于1946年初版,1979年后多次再版。这是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至1945年躲避日寇、在印尼避难时所写的回忆录,他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以真诚质朴的笔调,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南洋华侨为襄助祖国抗战而做出的贡献,并陈述了他为发展教育和社会进步所进行的种种艰苦卓绝的奋斗。书中所记叙的事实,都是他亲身经历的历史。身处南洋,心向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日子,他领导南洋侨界筹款,抵制日货,并动员南洋侨界参与抗日运动。1940 年,率侨团返国,不辞舟车劳顿,奔走于南北各地慰劳考察,并访问了共产党治理的延安,认为延安“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他为抗战奔走呼号,为胜利竭尽全力,所作所
周有光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于友先生1938年参加国际新闻社,一生从事新闻工作。1978年,他参加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和周有光先生结下不解之缘。 《见贤集:喜读周有光论着》里既有周老散落在有关文章中的精辟语录,也有于老的学习心得,既有周老有关精彩文章的链接,又有于老言简意赅的评说。所有的文章,折射出两位老人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睿智的思想火花,不仅有史料价值,更重要的是给当代人以启迪和思考。
本书是关于介绍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译、中央大学史学系讲师、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陈训慈先生生平事迹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求学南高师、抢救文澜阁《四库全书》、图书文物工作四十年、浙东史学研究等几部分内容。
第33辑《单读》由九篇长访谈组成,针对历时性的问题,邀约许知远、郭玉洁、柏琳、杨潇、晓宇、叶三等作者,向不同领域的学者和行动者提问:鍾叔河、戴锦华、景凯旋、罗新、项飙、迈克尔·桑德尔、吕植、劳东燕、崔庆龙、张乔木(思想史万有引力)。 这些问题关乎今日我们置身其中的重重危机,比如互联网上的心理极化、普遍的情绪低落、历史叙事的滥用、精英教育的不公、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也关乎个人如何从最小的单位开展重建。在这个“下沉年代”,相信“提出问题,是一种维持基本尊严的方式”。 本辑单读首次增设漫画栏目,将纸面交给年轻的漫画作者们,表达新一代人的“半自由”生活体验。
这是一本传记,是一本音乐简史,也是一本文学作品。作者将三条戏剧化的主旋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18世纪的巴赫和他遗失组曲手稿的历,1纪末的卡萨尔斯和他发现组曲的始末;21世纪的西布林醉心于组曲并不断寻求的过程。为了创作本书,作者前往巴塞罗那,又来到比利时,采访了许多大提琴家,调查了档案资料,参加了相关会议,甚至亲自拿起大提琴……这一切都是为了揭开围绕大提琴组曲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神秘面纱。
《新中国外交耆宿柯华95岁述怀》记述了柯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奔赴延安学习、工作,担任外交部首任礼宾司及亚非司、非洲司、亚洲司司长,驻外大使,“文革”的经历,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工作41年。 《新中国外交耆宿柯华95岁述怀》由柯华口述,由郭彤彤执笔完成。
自199 出版以来,《性别麻烦》已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 ,也是任何对性别、酷儿理论感兴趣的人的 备之作。它 经出版 引来赞誉和争议无数,巴 勒因此书而 举成为当代思想界 闪耀的学术明星之 。 《性别麻烦》融合了哲学、人类学、文学理论、 分析等多学科话语,对波伏娃、福柯、拉 、弗洛伊德、克里斯 娃、露西 伊利格瑞等人的理论进行批判性地审视和分析,推翻了女性和男性的区别根植于身体本质的基本前提,为性别研究打开了新的方向。 巴 勒在1999年发行的十周年纪念版序言中写道,《性别麻烦》的 重点不在于提出 种新的性别化的生活方式 ,而是 想为性别打开可能性的领域 。
诞生于本世纪之处的巴金老人献身文学已有60多个春秋,他一生追求光明,辛勤写作,为中国与世界奉献了一千五百万余字的创作。他有金子般高贵的人格,他的作品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本书记叙了巴金从童年到暮年一生的经历,由知名巴金研究者李存光教授著。本书不仅详实地书写了巴金一生中的各种经历,还通过巴金不同阶段的文学作品来佐证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巴金的思想形态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