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旅法作曲家陈其钢个人自传,深刻勾勒了这位音乐家的丰富人生经历与音乐事业。从他年轻时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到前往法国深造并成为音乐大师梅西安的关门弟子,再到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音乐总监以及为电影《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和《归来》创作音乐,陈其钢的生活充满了精彩与挑战。他以坦诚的笔触,深入剖析了音乐与音乐之外的故事。这是一部深刻而坦诚的回忆录,读者将在其中看到是什么造就了这位广受赞誉的艺术家的音乐成就和精神视野。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他,以这几十年来的音乐创作和生活经历,深入探讨了对 音乐 与 人生 的领悟,传达出了深邃的智慧与真挚的情感。音乐是陈其钢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的音乐之外的故事同样令人深思。这本自述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一个音乐家的人生,他的挫折、梦想、坚韧与真
作者闫红以史料结合张爱玲小说、信件,将张爱玲与母亲、父亲、姑姑、弟弟的纠结亲情,与炎樱、苏青、傅雷、夏志清、宋淇、邝文美、庄信正等人的复杂友情,与亦舒、水晶等粉丝的往来渊源,特别是与桑弧、胡兰成、赖雅、佛朗士几段情缘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从N个侧面,从各种情感里解读张爱玲,让人们认识到一个更为立体的作为爱人、朋友、亲人、偶像的张爱玲。另有解读《色 戒》《沉香屑 第一炉香》《半生缘》《白玫瑰与红玫瑰》文章作为附录,作者锦心妙笔、另具慧眼,从小说里读出世态人情,从人们熟悉的小说形象中,读出了张爱玲笔下女子不肯屈从于命运,努力寻找自身价值的英雄气质,将她的小说与她的人生互文见义,也读出了张爱玲本人强烈的主体意识。
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一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锺书半个多世纪相需以沫的爱情,从而描事出一位博学、容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
内容提要 《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初版以来,畅销至今,而董乐山译本已经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本书出版80周年,此次新版得到董乐山家属授权,并配有五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经典译本。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他是才华横溢的故事家,也是有史以来极负盛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读者的作家,然而,在赛琳娜 黑斯廷斯这部里程碑式的传记问世之前,萨默塞特 毛姆(1874 1965)的真实人生从未被完整讲述过。 凭借前所未有的大量私家档案、扎实研究和强健的笔力,黑斯廷斯在本书中揭开了毛姆的神秘面纱,其生平交往与文学创作令人着迷的复杂真相也得以水落石出。书中生动讲述了毛姆经历的早年坎坷、中年显达、暮年背叛,他的多段秘密恋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谍报工作的传奇生涯,以及更重要的,一位天才艺术家如何将充斥着矛盾痛苦的私生活转化为苦心孤诣的创作激情。正是毛姆丰富多面的 大写人生 ,激发他创作出《人生的枷锁》《英国特工阿申登》《寻欢作乐》《刀锋》等杰作。 毛姆在戏剧舞台和出版界取得了同时代无人能出其右的巨大成功,财富
《白居易传:诗人的七座花园》追溯了白居易作为士人、诗人、造园家的成长之旅。他长于庭院,终于园林,在一座座美丽的花园中,他得到了,失去了,又对这一切如此迷恋。庭院和园林,是他的游乐园、避风港,保护他,也限制他。 在园林中,他欣赏雪月风花,也抒发无奈、烦恼和遗憾。他也有自己的坚持和不屑,只是不大声喊出来而已。他不是激进的冒险家,也不是阴险的权术家,更不是隐居山林的隐士、怪人。他温和地活了一生,就像老朋友一样念旧、唠叨。他热爱世俗的生活,喜欢林泉、风月,喜欢城市生活的便利,又不乏超脱的趣味。他以自己的方式书写日常生活、个人情绪,尽管历史背景有了千年的变幻,依旧让我们感到亲切。
【图书简介】 伊丽莎白 毕肖普,这位二十世纪美国诗坛的巨星,穿越了非凡的世纪中叶,与全球范围内众多杰出的文学家、视觉艺术家、音乐家、学者及政治家结下了不解之缘。毕肖普的诗歌与她的足迹紧密相连,它们共同构筑了她艺术与生活的基石,即不断追寻生命中的相遇与顿悟。 作为伊丽莎白 毕肖普学会的创始主席,托马斯 特拉维萨诺深情地讲述了这位伟大诗人的一生。即便生活的波涛与诗人自身的脆弱几度试图将她撕裂,那些维系毕肖普心灵的纽带始终坚韧。伊丽莎白在生活和诗歌创作上的天赋无人能及,她将两方面的才华相融合,创作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诗歌、散文及书信,这些作品最终奠定了她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这部作品里,斯特凡·茨威格把个人命运与时代融为一体,通过自己所经历的人与事,展示了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的文化生活风貌,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动荡的欧洲社会,描述了他与一些世界闻名的诗人、作家、雕塑家、音乐家交往的情景,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茨威格从出生的城市维也纳和自己的犹太家庭写起,一直写到1939年9月已满60岁的时候,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认为这是“我们这些六十岁人的时代结束”。
国际奥数满分金牌得主,保送北大数学系,放弃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出家11年还俗……在外人看来,柳智宇的人生经历是惊世骇俗的,但对他自己又是非常自洽的。 《人生每一步都算数》是柳智宇的作品,也是他迄今为止人生的传记作品,书中真诚分享了他个人的经历,同时对普通人也有智慧启发。就像俞敏洪序言所讲,“人生的每一步当然都要算数。有时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当下的人生困境,人就能更超脱一些,也能更好地做出选择。”
苏轼大名世人皆知。为什么他获得无与伦比的喜爱?为什么他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代风流人物?青年作家夏葳用苏轼传记娓娓道来苏轼的魅力。纵观苏轼的诗词书画、跌宕仕途、婚姻恋爱、父子兄弟、老师好友等人生侧面,呈现真实多样的苏轼形象。他不同寻常,荣登考试榜首,获得皇帝喜爱;被贬也能自得其乐,用美食和美文来潇洒人生。他也寻常,考试会胡诌,也会骗人;爱孩子,但也会回家冲孩子生气;会怕死,但又改不了这张脱口而出的嘴。
“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专享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世纪回眸中,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童年深宅里,祖辈的煊赫、北洋政商两界的风云变幻她不大闹得清,念念不忘者,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境遇;同窗情谊、少女心事、诗歌与话剧,“中西”十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无忧无虑;民族危亡之际,自天津、上海、香港到昆明,西迁途中高唱《
《三作家传》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代表作之一。茨威格分别为世界文坛上三位卓越的作家 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法国作家司汤达和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立传,展现了他们非凡的人生际遇和创作生涯。他特别着重于他们的自传书写。他认为这三个作家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一级高于一级。卡萨诺瓦是原始阶段,他的作品无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白描一番,一一诉之于纸页,未加评论,未作分析。而司汤达是心理学阶段,探究自身行动的动机和戏剧性。到了托尔斯泰则更进一步,进入道德、宗教阶段,时刻用良心对自我对进行道德审判。在记叙三位传主生平的同时,茨威格极其善于心路历程的刻画和性格特征的描写,语言丰富绵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很少有作家如马里奥 巴尔加斯 略萨般享有极度勤奋的美名。对他而言,写作成了一种癖好,因而能不断写出佳作,成为西班牙语文坛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此外,他还是西语文坛最具国际知名度、被研究得最多的作家之一。 本书作者J. J. 阿玛斯 马塞洛与巴尔加斯 略萨保持着长达半个世纪的亲密友情。两人最初的关系是崇拜者与文坛巨匠,后来则变成了至交好友,这段友情为这部丰富的传记的写成奠定了基础。在这部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秘鲁作家的写作理念、文学动力、真知灼见和从《城市与狗》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版于巴塞罗那起其走过的文学道路、公共知识分子道路。
李叔同不仅是中国20世纪前半叶光耀一时的艺术家和风华才子,而且后来成为僧德昭昭的云水高僧。他凡事认真、勇猛而精进的人生态度,激励了无数人。作者从与李叔同亲友弟子的交往回忆中,从纷繁庞杂诸多史料的考伪辨正中,寻访李叔同鲜为人知的人生踪迹和隐秘曲折的心路历程,力图还原一个真实、有温度、去神化的弘一大师,呈现了他将丰富、复杂和谐统一于一身的人性特质,摹画出百年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生动侧影。
本书作者是林语堂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作者从林语堂的思想、性格、兴趣、爱好、家庭、婚恋、事业等角度,对其一生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描述。 林语堂是天生的梦想家,是勤奋的天才,是有赤子之心的学者,是融汇东西方智慧的幽默大师,是被美国总统布什誉为影响美国人 中国观 的作家,是教科书大王,是版税大王,是中文打字机的发明者,是美食家,是旅行爱好者。他的书在西方畅销四五十年而不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林语堂一生重视对中西文化的沟通,曾不客气地批评中国文化,但在外国人面前,他却肩负起了宣扬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任,晚年自称 一团矛盾 ,以自我矛盾为乐。作者揭开了所谓 一团矛盾 的迷雾,向读者展示了全面、真实的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