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毕生都在捍卫文学传统的尊严和荣光! 文评斗布鲁姆生前后一部重磅作品 凝萃一生阅读经验的“文学回忆录” 以阅读对抗时间的摧残 以阅读进行人生挽歌式的沉思 本书是文学批评巨擘哈罗德?布鲁姆生前的后一部著作,可以说是年近九十岁的布鲁姆对他一生阅读体验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书中,作者遵循阅读的记忆,选取了超过八十段他从小就熟记于心的典作家的文本,为读者带来精炼、睿智的解读。 书中,布鲁姆的论战对象不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阅读此书,就好比跟随作者经历一段从童年到晚年的精神之旅,读者将有幸看到当代伟大的批评家从文学史、艺术史、思想史上的杰出灵魂中汲取养分的过程。书中选入的西方典自布鲁姆幼年时代就萦绕在他心头,至今依然它们依然鲜活:从《圣经》到莎士比亚与约翰生博士;从斯宾塞与米尔顿到华兹华斯与济慈
1931年,豪尔赫 路易斯 博尔赫斯(1899 1986)与阿道夫 比奥伊 卡萨雷斯(1914 1999)建立了充满文学色彩的深厚友谊,这段莫逆之交对于西班牙语文学来说亦产生了深远影响。自1947年起,比奥伊开始细致入微地记录二人之间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的 仿佛永无休止又激情碰撞的对话 ,笔耕不辍地坚持了四十载,而这样的热忱成就了这部名作《日记中的博尔赫斯:1931 1989》。本书保留了博尔赫斯高谈阔论的精华部分,同时包含了其对于一些人物、事件的和作家作品的评鉴,主题涉猎甚广,不仅限于文学领域。正如作家马蒂诺所言: 通过比奥伊的文字功力,带领读者走进文学世界,走进这位以复杂深沉甚至难以捉摸著称的作家的思想世界。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开讲 世*文学史 ,忽忽长达五年的*场 文学的远征 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后*课,每位听课人轮流*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 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场,回想起来,*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 金句 纷披,兀自燃烧。 讲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和庆祝的年份。因此,我们从院藏文物中特别甄选出70余件(套)精品,为大家倾情奉献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盛宴,隆重致庆。展品中不但包含院藏的所有苏轼法书真迹,亦含许多鲜会与观众见面的珍贵书画作品。器物类文物和古籍善本则紧紧围绕主题,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展品根据不同主题共分为四个部分。分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处的时代。第二部分通过苏轼本人与后世书法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以及后世画家根据苏轼诗文作品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苏轼的文学造诣。第三部分通过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创作以及后世临仿苏书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第四部分通过表现苏轼生平逸事的书画作品,以及苏轼抒发性灵的小品
注:书籍颜色、尺寸、重量以收到实物为准。(本店提供图片仅供参考)
陆文夫是中国当代重要作家,海内外闻名的美食家。曾任中国作协副 、江苏作协 ,五次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小说《美食家》(法文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代表作品丛书”,在 上(尤其是法德等欧洲 )影响极大。陆文夫长期致力宣传和守护历史文化传统,绰号“陆苏州”,他的小说《美食家》问世后,“美食家”一词在中国广泛流行,创办的“老苏州茶酒楼”和《苏州杂志》已成为苏州的文化地理标志。 《陆文夫先生的烟火人生》记录了陆文夫“三起两落”的曲折人生,矢志不渝的创作经历,为地域文化建设所做的特殊贡献,与其伴随的社会风云和文坛世相。陆文夫一生广交朋友,本书浓墨重彩描绘了这个群体,彰显了以陆文夫为代表的一代文人的思想品格与精神风貌。全书由上下卷构成。上卷以时代变迁为线索,描述陆文夫的成长历程与文学成就;下卷
这部惠特曼传记精彩连连,为传记体裁注入了新的生命。本书次在社会、政治和文化之详细完整的时代背景下描绘出诗人的形象,次公正地写出这位的美国诗人和他的祖国美国之间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 雷诺兹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展示了诗人惠特曼怎样创造性地融合不同思想和形象,以及他在种族、阶级和性别问题上的矛盾立场。雷诺兹还展示出惠特曼的独特之处主要源于他亲密接触并充分吸收当代文化。在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造成的真空中,惠特曼那个诗化人格的巨大的“我”奔腾而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以一种统一整合一切之姿态,一路收集了美国生活方方面面的意象。 我们看到,在对大众读者的期望落空时,诗人绝望地转而自我推销,并不断修改自己的诗歌。最终,这位诗人在年老时逐渐依赖于他曾经藐视过的那种制度,回
本书是约瑟夫·弗兰克享有盛誉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文化传记的第五卷和最后一卷,弗兰克会从社会-文化史以及文学史角度,以不同寻常的才思和优雅描写了作家人生后期的十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十年间写作了《少年》《作家日记》及其登峰造极的杰作《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作品在本卷中得到了逐章解读。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人生的最后几年终于赢得了他一直渴望的普遍认可。在讲述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国统治集团的特殊关系的同时,弗兰克还详细描写了他与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持续进行的竞争。在去世之前不到一年的一八八○年六月,现身普希金纪念活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生涯——及其作为俄罗斯精神的代言人的一生——达到了顶点。他在这次活动中发表的关于普希金的演说使听众群情振奋,热血沸腾:“我们不是依靠刀兵具有了普世
这是一本好书。 好在它完整地回忆了一个人从小到老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经历。八十载岁月波澜起伏,艰辛备尝,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你与我们分享大获丰收的甜蜜。好在它认真地总结了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和取得可观业绩的领导干部治学从政的宝贵经验,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条条管用,让人从中受到成才之路、成功之道和如何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启迪。 好在它清楚地记述了我国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今天几个重要的历史片断,如:大炼钢铁,除四害,“反右”运动,三年困难时期,“四清”运动,“大串连”,等等。实事求是,真真切切,令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好在它巧妙地穿插了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这十几个动人的故事,离奇怪异,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全篇熔哲理性、趣味性为一炉,大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
安德烈·莫洛亚(André Maurois,1885—1967 )为法国两次大战之间登上文坛的重要作家,其著作 涵盖小说、历史与传记,尤其以传记文学名扬于世, 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传记文学大师。莫洛亚所著 的传记,人物生动,情节有趣,富有小说情趣。在传 记写法上,有过革新之功,被誉为写出法国文苑里最 好的几部传记。主要作品有《爱丽儿:雪莱传》、《 唐璜:拜伦传》、《奥林匹亚:雨果传》、《莱莉娅 :乔治·桑传》、《普罗米修斯:巴尔扎克传》、《 追寻普鲁斯特》、《三仲马》以及《狄更斯评传》的 传主都是世界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人物,各自创造了属 于他们自己的文学世界,而且个性气质各异。莫洛亚 的这几部以文学大师为传主的传记作品属于他最出色 的传记之列,本身即是的文学作品。 《唐璜--拜伦传
《中华书局藏徐悲鸿书札》内容简介:徐悲鸿先生(1895-1953),江苏宜兴人,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徐悲鸿先生先后在中华书局出版了《悲鸿画集》、《悲鸿描集》、《悲鸿近作》等作品集,并推荐出版齐白石画集、左恩(初伦)画集、《八十七神仙卷》等作品。《中华书局藏徐悲鸿书札》所收信札,均系徐悲鸿先生与中华书局负责人舒新城、吴廉铭等人的往来信函,最早为1930年,最晚为1953年。其中半数以上是与舒新城、吴廉铭等商议画集出版事宜,另外尚有推荐作者、书稿,叙说时事、游历、家庭状况,托办邮寄书籍、支取款项等事,内容极为丰富。从信札中可以看到悲鸿先生艺术成就之外的种种侧面,包括奖掖后进,忧心时事,以及他个人的情感经历,这批信札对于研究悲鸿先生的生平经历是
内容简介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这次将此优秀典籍译为现代白话文,为的是让更多的读者能轻松阅读到此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