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的眼睛》是一部融合了历史、艺术与人物传记的宏大作品。 西蒙·沙玛以16至17世纪尼德兰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解读荷兰艺术巨匠伦勃朗各阶段的重要作品,向我们呈现了这位绘画大师的天赋之才与起伏生涯:他如何从一个青涩却有着惊人天赋的模仿者,迅速成长为以无语伦比的独创性傲视群英、备受上流社会追捧的博学画师?又如何因特立独行、画风粗野而遭到冷落,以致晚年落寂?他在艺术风格上的持续探索、对自身境遇的淡然,揭示了怎样的艺术理念与追求?他令人唏嘘的人生结局,又折射出怎样的人性弱点与社会势态?作为历史学家,西蒙·沙玛以大量史料为基础,用重要的历史节点勾勒出16至17世纪尼德兰乃至欧洲的社会变迁,并填充生动的风俗起居细节,铺陈出一幅熙熙攘攘、随时代沉浮的市民生活图景。 作为艺术史家,沙玛将视
内容简介 自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这位有着闪电形伤疤的男孩出现以来,“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已成为全球广受人们喜爱且成功的电影之一。八部影片的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使得“魔法成为现实”,本书就是对他们杰出视觉作品的官方收录,也是魔法世界与平面视觉艺术的激烈碰撞,不仅汇集了1000多幅从小说到电影原型的艺术作品、众多艺术家及电影制作者的视觉作品,还涵盖众多从未公开过的场景建构图、概念草图、故事分镜及蓝图等,依序呈现了“哈利·波特”系列从小说跃上大银幕的过程。 凭借书中这些世所罕见、未曾发表的图片——霍格沃茨城堡、对角巷、受人喜爱的巫师们以及包含魔法学院图书馆图书、魔药标签、韦斯莱商店等在内数不胜数的平面艺术,读者将走进“哈利·波特”的魔法世
这是一份献给*麻瓜的礼物,是一本涵盖了全部《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幕后故事的典藏全书。本书打开了霍格沃茨和哈利 波特魔法世界的大门,向我们展示了 《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银幕背后的所有秘密、制作技术和把 J.K.罗琳的小说搬上银幕的艺术手法等。书中共分三大部分,*部分系统介绍了所有八部巨制背后庞大 的演员阵容和富有创造力的团队,以及从未披露过的精美剧照、图片、概念图、设计图,还有诸多幕后花絮故事等。*部分则是按人物的服饰、布景的设计、生物 *技术和道具制作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的艺术价值。第三部分则揭开了神秘的 金色场记板 的面纱,并介绍了华纳兄弟伦敦制片厂、环球 影城及《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电影的情况。 本书是对《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的纪录,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适合*的麻
《音乐即自由》 这是日本著名音乐大师坂本龙一*自传。从坂本龙一幼时接触音乐与作曲,一直讲述至他近年的音乐思想。 幼时的坂本龙一,因幼儿园作业所作的一曲《小兔之歌》,使他*次强烈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强烈冲击。小学时,他随波逐流的学起了钢琴与作曲,*终成了朋友中*坚持下来的人。中学时,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 愤青 ,罢课抗议、游行示威。期间,他曾一度拒绝学习音乐。但却正是这次 拒绝 带来的空虚,使坂本龙一察觉到 自己原来是如此喜爱音乐啊 。他从来没有想过,将音乐当成自己人生的使命,但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参与YMO乐队,取得国际性成功;凭借《末代皇帝》的配乐,他获得电影配乐领域*荣誉的奥斯卡金像奖 在本书中,坂本龙一不断回望自己的成长与音乐创作,以期看清现在的自我。书中还穿插着他不同时期的照片30余幅,展现
杨荫浏(1899.11.10 1984.2.25)先生是著名的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在中国音乐史、乐律学以及传统戏曲、曲艺、器乐和宗教音乐等方面成就斐然。他一生的业绩几乎囊括了中国音乐学各个领域,所涉之处均竖起座座丰碑,是20世纪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音乐学家之一,被公认为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 2019年,适逢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11月10 15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文化艺术出版社联合中国音乐学院,共同举办了 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 。此次纪念活动邀请音乐学界乃至其他共通学科的研究学者,在进行讨论并形成文字稿件。这本论文集就是此次学术研讨会的记录,共分 纪念缅怀 专题研讨 和 综述评论 三个版块。收入的文章对杨先生精彩的音乐人生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本书以观众为核心,讲述了如何对观众的意识与潜意识进行制码、编码操作,建立有效的观影动力与观影反应,从而对观众的观影过程实施高度具体而精密的操控,像做钟表一样做电影。本书除了给出一套剧本创作的方案外,还给了所有电影从业者一套剧本诊断修改、电影审核立项的标准与依据,同时也为电影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信息采集点,为编剧人工智能化提供了可靠的底层逻辑。本书是电影编剧创作的指导书,更是所有电影从业人员进行创作、生产、制作、发行的通识读本,是给所有电影人的创作密码书。
本书是配合展览同期出版的中英双语图录。内容包括:UCCA馆长前言;巴黎毕加索美术馆策展人Emilia Philippot撰写的展览介绍文章;中央美院吴雪杉教授关于毕加索对中国影响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所有展出作品的精美图片120幅左右。全书分6个主题,全面回顾毕加索创作生涯的前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