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新生代京剧演员,当下中国京剧的代表人物。 自接触京剧起,她被冠以神童,“小孟小冬”的称号。 过去的近三十年里,王珮瑜学戏、唱戏,更致力于传播。 表情包、学叫好、综艺、抖音短视频……她用各种新的方式为传统京剧发声, 她与“京剧”画上等号,她火了。 她心心念念的还是对老戏的坚守,还有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国粹的使命, 关于自己,关于京剧,她还有很多新鲜事儿要分享。 新生代京剧老生演员、余派艺术传人王珮瑜在《台上见:王珮瑜京剧学演记》一书中回忆了自己进入梨园、学习余派老生的学艺经历,并以专题形式介绍了16出自己参演的余派传统老戏。行文质朴,字里行间带着细腻温润的情感,将许多梨园珍贵而罕为人知的往事、前辈艺术大师和名家的风范、京剧艺术传授的过程娓娓道来,不知不觉间将人吸引到作者讲述中;同时
哈罗德 品特(Harold Pinter,1930 2008)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诗人、导演、演员和政治活动家,其主要成就体现在戏剧创作上。品特一生共创作了29部舞台剧,是自萧伯纳以来英国20世纪*重要的剧作家。2005年,品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 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受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品特的部分剧作已译成中文,其中有几部已搬上我国舞台,对我国新时期戏剧生态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一名富有创新性、争议性和挑战性的剧作家,品特一直是国内外戏剧圈和学界关注的焦点。评论家迈克尔 比灵顿撰写的《哈罗德 品特》是一部获得了品特本人首肯的权威、客观的传记,是品特戏剧研究者的之作。
马力是我省首位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生成就奖”、东北三省繁荣二人转特殊贡献奖的老艺术家,1948年参加革命,曾为 、周 演出。20世纪60年代,曾讨教于 高跷秧歌艺人于景新(于黑子)、刘玉恒(浪刘)等100多位民间艺人,艺术资料丰富。本书以访谈的形式,从马力的童年娓娓道来,从生活点滴到事业辉煌,全面展现了七十年来,马力与二人转、与舞蹈的不解之缘。
先生与中国之美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戢康健。共同发起隆重推荐 京剧大师袁世海先生,一生为了弘扬传承京剧艺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做出了很好杰出贡献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袁世海自述》全套新书!2016年12月28日在靠前邮轮皇家加勒比量子号举行!发布会靠前外嘉宾、艺术家们、读者反映热烈,取得圆满成功。
“老艺术家口述历史”丛书,就是以该团队十余年来从事口述历史采访工作所形成的大量口述素材为基础整理而成, 可能地保留了老艺术家们口述过程中的原汁原味,力争通过文字的形式生动再现老艺术家们的成长、成才以及从艺经历,与读者分享老艺术家们数十年舞台积累背后的体会及感悟。 本书是对25位话剧艺术家的访谈实录,包括娄际成、张先衡、杜冶秋、童正维、俞洛生、陈奇、郑毓芝等,记录了他们成长与成才的过程,内容丰富生动,很好地反映了从上海解放初期到近些年话剧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慧芳,从小在祖父的熏陶下爱上了唱京戏,6岁起就成了卖唱的苦孩子;三四十年代在饥寒交迫的旧世道中为养家糊口渐渐练就了精湛的技艺,终成名角儿,还演过话剧、电影,才艺超众;五六十年代在意气风发地开始了艺术高峰的攀登,在志愿军保家卫国精神感召下,李慧芳升华出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开阔了为京剧奋斗终生的胸襟,从红透江南的京剧艺人成长为誉满海内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十年动乱,衷情不变;七八十年代为京剧的恢复传承,李慧芳呕心沥血,阐扬光大;晚年的李慧芳,重病缠身仍不遗余力地弘扬国粹,只要登上养育了她毕生的京剧大舞台,生老病死全抛九霄外,她的生命顿时绽放出绚烂夺目的青春华彩。李慧芳获中国戏曲表演终生成就奖,成为京剧杂家艺术最有魅力的耀眼标识!
......
......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一段“打虎上山”传唱了几代人,依然经久不衰,由童祥苓饰演的“孤胆英雄”杨子荣 是成为了几代人心中的永恒记忆。观众知晓童祥苓缘于“杨子荣”,但“杨子荣”并不是童祥苓艺术的全部。童祥苓在京剧传统戏方面的造诣也极为深厚,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自幼酷爱京剧,浸润在爱好京剧艺术的家庭氛围中;家中为他延请名师,学习京剧老生;初涉梨园便崭露头角,与其二哥童寿苓、姐姐童芷苓、童葆苓组成童家班扬名京剧界。后来在童芷苓的带动下,童家班集体进入上海京剧院,继续艺术表演和创作,为传统京剧的革新贡献良多。在而立之年,童祥苓因“杨子荣”一角成为全国闻名、家喻户晓的明星,同时样板戏也带给他宠辱交加的一生。 童祥苓的人生轨迹与现代中国京剧的兴衰沉浮紧
张继钢著的《秉烛夜话(张继钢论艺术)(精)》收录了作者自2000年以来的36封信集结成册,分“有明有暗才好听”“艺术家的远处要有一盏灯”“从窄门入”和“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四个部分依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