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在传记的形成上,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考证,通过访谈补充和澄清已有文献资料中缺失或者模糊、有争论的细节,细致地还原陈庆云的家庭环境、求学经历与科研历程。传记的结构以时间为纵线,以陈庆云学术成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阶段作为章节划分的标准,对陈庆云学术研究方面的思想脉络与代表性学术成果、在学术组织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主要贡献进行系统论述。
本书是第四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唐有祺,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化学界泰斗L.Pauling,获博士学位。1950年5月至1951年5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为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8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在院系调整中转入北京大学化学系至今。现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本书向读者系统呈现了唐有祺院士的学术成长过程与思想脉络。
范旭东,实业家,原名源让,字旭东。长沙人(祖籍湘阴),维新派人物范源濂弟。少入长沙吴镜蓉馆,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1900年随兄去日本,1908年考入日本西京帝国大学化学系。1911年回国,怀“工业救国”之志。1914年在天津创办久大盐业公司,为中国生产精盐之始。1918年又在天津成立永利制碱公司,所产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博览会上获金奖。接着在南京建造当时远东第一流的大型硫酸铵厂。七七事变后,他所办的工厂相继陷入敌手,他冲破包围,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入川,在四川又办起久大和永利分厂,继续生产盐、碱,以支援抗日战争。1945年在重庆病逝,毛泽东送挽幛,上书“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采集工程丛书是集中展现我国老科学家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具有客观、真实、全面、 的特点。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主要介绍女化学家 徐晓白的传奇人生。徐晓白是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期在荧光材料、稀土二元化合物以及在原子能方面配合核燃料后处理工艺作出了贡献。近20余年来在发展环境有机毒物的痕量分析、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徐晓白先生早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首次研制出卤磷酸钙新型日光灯荧光材料,为我国日光灯照明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谢学锦,1923年生于北平。著名勘查地球化学家,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荣获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AAG)的高国际奖项 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他在父亲谢家荣院士的指引下,开创了中国的勘查地球化学事业。 为了全面、准确反映谢学锦的科学研究生涯,了解他的学术成长历程,本报告采用以时间发展为主线,同时兼顾研究项目的完整性的叙述方式,将全书划分为十二章,叙述他的主要学术与人生经历,将其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师承关系,以及对其学术风格、科学成就产生深刻影响的工作环境、学术交往中的关键人物、重大事件和重要节点等内容,融入其中,力图以此将其学术思想、观点和
《二入四行论》是达摩与其弟子和他们的追随者关于禅法修行言论的集录,论述了达摩禅法的基本主张。至于编写者,从情理推断,昙林除了写序之外,很可能还编录了"二入四行"的禅法和达摩及其弟子的言行。本书用漫画配文字的形式将达摩的禅宗思想介绍给读者。
本书汇集了清华成立百年来一百余位毕业或曾工作于清华化学系(科)的历史名人的生平业绩,介绍了他们为中国化学事业发展的不懈的奋斗历程和做出的贡献。本书以入选者的出生年代为序排列,以其生平为主线,既凸显了人选者爱国奉献的鲜活人物形象,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化学学科及化学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化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自然学科,在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进步。 《在炼金术之后》为诺贝尔奖获得者100年图说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以诺贝尔奖的颁奖时间为主线,将历届化学奖获得者的成长历程、生活情感、科学研究过程与贡献等多方面内容有机地融合和真实地再现。本书文字内容丰富、理论及实验阐述详尽。图文相得益彰,并附有化学及相关知识索引,以方便读者检索。
《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合成及应用》绪论阐述了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外研究现状;章主要阐述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光催化反应原理;第2章着重阐述氮化碳光催化剂制备方法;第3章讲述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光催化活性;第4章讲述氮化碳光催化材料表征;第5章讲述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应用。
本书主要讨论化学电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位置,新电源体系的探索,以及有关电池反应机理的若干公共性基础问题,包括电池中正、负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多孔电极的极化机理等,可供从事化学电源研究和设计的科技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