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笔勾勒了1901年至1950年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群像。他们当中有种族主义者、怪人 和机会主义者,也有英雄、天才和无私的捐助者。同时也包含41项药物与疗法的诞生:白喉疗法、疟疾研究、血管缝合术,血清、盘尼西林、青霉素、维生素的发现 这些医学研究成果深刻改变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串联起了半个世纪的战争、疫病和匮乏。作者打破了白衣天使们寻找奇迹疗法的刻板印象,真实描绘了众多医学工作者的个人生活,揭示了医学进步背后错综复杂的人类现实。 本书不仅是了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绝佳传记作品,更是一部有趣有料、兼具科普性和启发性的医学小史,集医学史、人物传记、科普于一体,内容丰富,故事精彩,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亨利 马什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前沿现代医学。在从医的生涯中,他曾有手术成功后的振奋,也曾因失败身处毁灭性的低谷,但在内心深处,他从未动摇过对神经外科学的热爱。 在畅销书《医生的抉择》出版后不久,马什就从任职的伦敦圣乔治医院退休了,转而致力于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援助,在乌克兰和尼泊尔继续做无偿的医学工作。这本书描述了他在这些国家的工作经历和遇到的困难,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医学实践的见解。 这本书也谈到了马什为减少人类痛苦而肩负的责任。通过对医学生时期的回忆,他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外科医生的形象,并且探讨了医生这一职业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如医生处理可能性而非确定性时的艰难抉择,以及延长寿命的愿望可能给病人带来的悲剧性代价。 这本书是马什对自己30多年脑外科手术经历的回顾,在即将退休之时,他发现人生有
伍连德(1879—1960)是中国抗疫先驱,在东北鼠疫阻击战中力挽狂澜,成功控制了疫情,当时年仅32岁。晚年在剑桥大学李约瑟的约请下,用英文撰写了这部回望一生的自传。书中不但再现了抗疫过程中惊心动魄的细节,介绍了其中关键的防控措施,还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和学生时代,从求学剑桥到回国报效,建立防疫体系、医院和中华医学会的过程,以及回到马来亚后的家庭生活。
黎介寿,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医学教育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是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之一,先后荣膺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奖、中国医师奖、全国科技大会奖、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军队和省部级以上高等级科技成果奖46项,领衔完成的“肠功能障碍的治疗”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科研论文600多篇,担任13卷巨著《手术学全集》总主编,主编著作l0部,参编著作31部;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2011年2月。他领导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被南京军区授予“科技创新模范医疗科室”荣誉称号。2013年1月,经中央军委和*主席批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荣膺“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奖”。
作为皮肤科医生的 知识,不论对皮肤病理有兴趣与否,全部皮肤科医生均需学习本书或相关知识。另外,高天文,廖文俊主编的《皮肤组织病理学入门--皮肤科医生的 知识(第2版)》是正在出版的《实用皮肤组织病理学》的总论部分,需先学习本书再学习《实用皮肤组织病理学》。本书分四篇,第一篇为皮肤病理总论及基本原则,主要介绍皮肤的组织发生及结构、皮肤病理取材及常用诊断技术、皮肤病理术语,第二篇分十四章介绍炎性皮肤病,第三篇介绍感染性皮肤病,第四篇介绍肿瘤性皮肤病。对于炎症疾病部分,主要参照Akerman教授炎性皮肤病的组织学诊断模式来进行介绍,同一个疾病,不同的模式将在不同的章节来进行阐述;对于皮肤肿瘤部分,则是按照肿瘤的不同组织发生来介绍的。
万密斋(1499-1582),湖北罗田人,明代著明医家,清初被皇帝封为医圣。万密斋自幼接受儒家教育,习举子业,为邑之诸生。后因科场失意,遂弃举从医,继承岐黄之业,名噪一时。万密斋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中国古代名医三十人之一,以擅长治疗儿科、妇科、痘疹疾病著称于世。其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中医学临床论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内容除儿、妇、内科常见病证辨治以外,还包括对《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及养生保健、优生优育等方面的论述。《医圣万密斋传》系统地介绍了万密斋的始祖世系和子孙渊源,生动地讲述了万密斋的行医故事和万密斋著作的传播过程。 《医圣万密斋传》适合普通民众阅读,亦可供对中医药有兴趣者和相关专业人士参考研究。
......
王振义被誉为“白血病杀手”,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获得国际肿瘤学界的奖——凯特林奖,评委会称他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人”。王振义秉持“只有奋发读书,有了技术才能救国”的信念,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积极创新治疗思路,在白血病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不损伤正常细胞情况下的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治疗理论,并在国际上首创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成功。 穿行于王振义为人、为师、为医、为学的无数故事里,令我们感叹的已不只是医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感动于他作为长者的人格魅力,我们感动于他作为师者的言传身教,我们感动于他作为医者的妙手仁心,我们感动于他作为
《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收录了421位清代重要医林人物,对散在于各种文献中的清代医林人物资料进行全面的搜集、辑录和编排,形成一部内容详实的清代医林人物史料专集,供专业研究人员作为材料依据,以省翻检奔波之劳。 所收集的资料下限定为1949年,主要来源有:史书、地方志、类书、笔记、杂纂、墓志铭、目录书、藏书志和医学专业书籍中的序跋等。 所收录的人物以姓氏笔画排序,前有人物概述,后载各种资料。每条资料均注明出处。为避免遗漏,多人共有同条资料时采取互注、别裁的目录学方法进行编排。 《清代医林人物史料辑纂》广泛收集清代421位重要医学人物的生平史料,提供全面、系统、详实的原始史料,直接为中国医学史、医史人物研究提供文献依
在医疗环境不甚理想、社会缺乏有效沟通、医师群体倍感无奈的当下,来一场 寻找大医精神 活动。穿越浩瀚中华历史,由孙思邈 大医精诚 不断演绎而来的 大医精神 ,是医者具有崇高医德、精湛技术的精神品质。对大医精神代表的找寻和对他们故事的展现,至少可以起到沟通社会、重拾行业信心之作用。 活动的展开,恰好印证了这一点:60名 大医精神 代表从全国的医师队伍中被寻找、推荐出来,他们中有的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院士;有的是扎根某个专业有所建树的人;有的是在基层医疗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乡村医生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心中有大爱、对从医有深刻体会、对生命敬重、对病患无私奉献的 大医精神 的代表。邢远翔主编的《寻找大医精神》便记录的他们的故事。 今天,当活动结束,《寻找大医精神》的 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