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的世界》既是李飞飞的个人成长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工智能发展史。 在这本书里,李飞飞回忆了自己从底层移民成长为尖科学家的非凡之路。她度过了困顿艰辛的青少年时代,但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激励着她持续追寻人生的 北极星 ,并终走进科学的殿堂。 当李飞飞和家人努力适应在美国的生活时,恰逢现代人工智能开始不断取得突破。她不断开启新的科学征程,并确立了自己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科学使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这本书里,她详细记录了这些重大时刻的关键细节。同时,李飞飞也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警醒,核心就是 以人为本 ,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威胁。 这本书既是对重大科学突破幕后的精彩窥探,也是一位女性用好奇心和勇气突破人生困境的故事。它不仅证明了即使
18世纪的人类以 进步 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 如何理解自然 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 生命之网 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 冯 洪堡。 亚历山大 冯 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 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 威廉四世盛赞为 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 。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的火山 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
本书作为 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 的 院士风采录 系列丛书之一,《院士书房与书情》的作者花了十几年心血,走访了一百多位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聆听他们讲述读书与成才的故事,记下他们与书的真情实感。作者逐一拍摄了他们各具特色的书房与环境,恳请他们留下各自对 学以致用、不断创新 等多视角的人生感悟之墨宝。因此,本书也成了让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 不可多得的宝贵素材。相信本书所呈现的几百幅鲜为人知的精美图片与百篇采访记录,无论是院士风采大特写,还是充满哲理的寄语以及娓娓道来的故事,都会令青少年读者引发思考,获得读书成才的启示。全书为全彩色精装本,典雅大气。一册在手,值得反复品味与思考。
18世纪的人类以 进步 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 如何理解自然 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 生命之网 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 冯 洪堡。 亚历山大 冯 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 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 威廉四世盛赞为 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 。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的火山 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
刘东生院士为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第四纪科学家、黄土科学家、环境科学家、科学探险家、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1987年连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第11届和第12届副主席,1991年当选为INQUA第13届主席。1996年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2007年获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洪堡奖章。刘东生为我国第四纪科学于黄土科学事业奋斗了大半个世纪,取得多项重大成就。包括:确立了从粉尘的搬运、沉积过程到后生演化的一套完整的新风成理论;建立了第四纪古环境的“多旋回理论”;他从事的对整个黄土剖面的系统研究,使之成为迄今全球**完整的陆地沉积记录,建立了全球变化的国际对比标准;提出了“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研究方向,将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研究结合起来
书的编著者以朴实无华且风趣盎然的文笔,详细介绍了在心理学历史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几位大家各自生动的人生经历、突出的人格特性、活跃的学术思想,全面真实地刻画出他们精彩的学术生涯,给后来者以重要的启迪。读后既能感受到他们在学术上不固守成规、勇于钻研、深入探索的大家风范,也能体会在科学研究上必须崇尚观察、坚持实验、提出理论,进行科学实践的艰辛历程。 《心·坐标》堪称是国内本对当代心理学大家生平进行全面介绍的书籍。可以说,这些心理学大家都是心理学长河的源头.处在21世纪初的我们从事的心理学研究、教学以及应用无一不渗透着来自源头的清泉!凡是人物,必有过人之处;凡是大人物,必有大过人之处。读《心·坐标》这本传记一定会使你终生受益。 阅读这本书是了解心理学发展的*途经。通过心理学大家们一个
本书作为科普报告文学,从1917年发现长兴 五通山石英岩 的丁文江开始,详细叙述了一代代地质学与地层古生物学家,包括黄汲清、赵金科、盛金章、杨遵仪、金玉玕、陈旭、张克信、殷鸿福、沈树忠,长达百年的研究之路,真实记录了百年中国的科学觉醒、自强、开放与逐步走向强大的历史背景,全面描绘了一幅科学精神传承与弘扬的世纪画卷,从地质考古的角度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尼占拉·特斯拉是电气时代的真正先知! 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历史成就已很大程度上为世人所淡忘。 我们出版特斯拉的自传.是为了鼓励科学实验研究,反对“唯论文论”,因为我们的时代不能再充斥骗取科研经费的办公室研究了,我们的时代呼唤特斯拉式的回归真实世界的科学研究精神。
《中国高端访问》系列由长期从事名人采访的余玮、吴志菲两位青年作家采写, 现已出版《中国高端访问(壹):影响中国高层决策的18人》、《中国高端访问(贰):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影响力的21人》、《中国高端访问(叁):推动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20人》、《就这样走来:文艺名流背后的故事》、《中国高端访问(肆):五星级巨商的创富秘笈》、《中国高端访问(伍):与18位名流面对面》,内容涉及对政界、商界、科技界、文娱界等领域*人物系列专访。《中国高端访问》系列收录的人物专访,视野宽阔,角度新颖,采集深入,材料丰富,细节动人,行文流畅。 他们有的是中国国家科技奖得主,有的是世界学科奖获得者,有的是重量级功勋科技大家,同时他们都是中国的普通而平凡的老百姓。本书介绍的是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科学家的科学内外,内容涉及
本书介绍了著名飞机设计师海外归国科学家陆孝彭的生平事迹。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的故事,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是泪撰写的歌,是血刻出的诗。是生命塑造的童话,是苦难酿就的传记。 本书由三十个部分组成,分别介绍了北京:魂兮归国的倾诉、典尽金钗供儿读、次心灵的震撼和感悟、南京:囚车入楚、重庆:又上黑名单、梁父吟:我不造木头飞机、美国飞机公司与流泪的男子汉、在小城格洛斯特的遭遇、花间沉迷,异国情痴、离别:三年一觉英伦梦等作品。
本书介绍了原国家*主任朱开轩的青少年生活,朱开轩在战乱中出生,步入少年,双亲故世,家道中落,悲苦的命运使他备受磨难,然而,少年朱开轩并没有在苦风凄雨中步履踉跄,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和勇气直面生活,迎着风雨执着追求,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艰难跋涉,虽然每一步都饱含辛酸,却又足印深深,不不扎实。为中小学生树立了学习和做人的楷模。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1451-1506),中世纪热那亚共和国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 哥伦布1451年8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次航海。10月12日,哥伦布到达并命名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10月28日,船队到达古巴岛,哥伦布误认为这就是亚洲大陆。 随后哥伦布来到西印度群岛中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即今海地岛,在岛的北岸进行了考察。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返回西班牙。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开创了在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 当时欧洲人口正在膨胀,有了这一发现,欧洲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新大陆,就有
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思想在战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他作为专业人类学家和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上。在人类学界,作为理论人类学家,50年来其专业影响力几乎无人可及。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其声势在结构主义运动兴盛期间竟可直逼萨特,甚至曾一度取而代之。实际上,他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创始人,其后结构主义影响了法国甚至西方整整一代文化和学术的方向。比萨特更为重要之处则表现在,其影响不限于社会文化思潮方面,而是同时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专业领域,并已成为许多学科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在诸相关学科领域内促成了各种多学科理论运作之交汇点,以至于以其人类学学科为中心可将其结构理论放射到许多其他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2002年,美国心理学杂志《ReviewofGeneralPsychology))依据心理学者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评选出前99位心理学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丛书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那些更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讲述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希望通过丛书的介绍,读者对心理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心理学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 心理学的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心理学家结合的产物。每一位心理学家都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现推动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具体来说,时代的进步为心理学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而心理学家利用这些条件完成了心理学史上的重大变革。“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一
斯坦利 .胡克先生的这本自传,用带有英式幽默的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他生命中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种种故事。以他从一个数学专业学生,成长为世界知名航空发动机公司工程掌门人的成功职业生涯为主线,详细描绘了其亲身经历的一系列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和诸多细节,其中有着丰富的、真实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讨论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这些内容涵盖了影响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工程技术、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甚至国家战略的各个方面,是在大学课本和一般技术文献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也是今天的航空发动机行业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经验。同时,作者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清晰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演进历程,让普通读者也能够建立起航空发动机的完整认识。从事制造业、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有志于成为优秀工程师
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故事太多太多,无数感人的故事会让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本丛书让读者了解到一百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方方面面。除了讲述获奖者的成就、坎坷、奋斗、人品、生活趣事,还讲述了一些大师们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别有一番滋味的故事。你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披荆斩棘,终走向华灯璀璨的颁奖殿堂,并且,你还有幸分享他们在做出发明与创造时的喜悦与激动,以及遭受挫折时身临其境般的沮丧与懊恼。同时,你除了从明白流畅、引人人胜的故事中一览科技尖端的无限风光、文学殿堂的五光十色外,你更可以感受到从呱呱坠地之时与普通人无从区别的这些巨匠们具有怎样的一种创新品质与科学精神。 希望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看了这套丛书,能够学习伟人们认准目标,百折不挠,严谨认真,勇于挑战,甘于寂寞,淡泊名利
本书是继《创造力与直觉》一书之后我所译的又一本汤川秀树的著作。读其书欲见其人,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然而,当我想搜集有关汤川的传记资料时,我却意外地发现是多么地困难。在国内,不仅过去没有出过一本中文的汤川传记书籍,而且连外文的也极其罕见。十多年前,戈革教授给我寄来了《旅人》的英译本。接着,我又在图书馆里找到了它的日文原版本。 关于《旅人:一个物理学家的回忆》的日文版和英文版的情况,我想做一点说明。《旅人:一个物理学家的回忆》日文版的书名是《旅人——一个物理学家的回忆》,原先是在1958年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于《朝日新闻》上的,同年由朝日新闻社汇总成书正式出版,而到60年代又由角川书店再版。
150年前,李文斯顿深入非洲这块被称为蛮荒之地的“黑暗大陆”,面对异教文化、从林猛兽的强势围攻,李文斯顿满怀敬畏、热忱与信心。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其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的探险奇遇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读之兴味盎然不忍释手。除了险象丛生的惊奇之旅外,非洲的山川河流之美,动物植物之奇,风土人情之,莫不跃然纸上,作者娓娓道来,令人感动莫名。本书配有多幅珍贵的图片、插画与地图,更助人享受身临其境的阅读印象。